鄧艾 嚴詩穎
摘要:目前我國經濟學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學教學內容無法和經濟學研究或應用快速融合;缺乏培養自主創新且有獨立思維能力的經濟學人才機制等。通過對比中國和英國高校經濟學的教學,本文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關鍵詞:經濟學教育 中英教育 教學理念 教學方式 教學內容
一、中國經濟學教育簡述與簡評
我國高校經濟學授課方式分為展示課和講座型授課。其中一個學期的展示課大概有一節到兩節,以課本知識為主,課堂將學生進行分組,各小組成員在課下收集資料,集中研討,形成成果,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講座型授課以老師傳授為主,主要內容是以課本為主,把學生和書本知識連接起來,基本屬于灌輸性授課。兩種類型的教學,最后都以理論知識考察為主要檢測方式來檢驗學習成果。綜合這種教學結果來看,學生最終是以理論知識的學習來獲得學位證明。
由此,我們可以找出這種經濟學教育課堂的主要特點為:一是在課堂中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參與為輔;二是教學以理論為主,強調課本內容,鮮有課外或社會上正在出現的經濟學話題;三是因為教育的單向輸入,由教師向學習強灌,而沒有開發出學生的主動思維和動手能力;四是教學中重視理論基礎,但引用的經典經濟案例不多,不能開闊學生視野,不能引導學生建立全面思維理性的思維能力。這種教學結果會培養出傳統的理論型人才。在這種教育背景下,應屆經濟學畢業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不能與時俱進地掌握最新的經濟理論和經濟典型案例,借以建立更加開闊的視野,豐富更多的經濟學渠道,以開展獨立思考或研究經濟現象,尤其是正在影響社會的經濟學現象,投身入經濟學專業最新領域數研究。
二、英國經濟學教育簡述與簡評
在英國,經濟學的教學課堂分為三種課堂模式:講座、討論課、實踐課。講座以講解專業知識理論和近期學術發展為主,課堂分為:老師為課堂主講一小時,20分鐘小組討論,40分鐘個人看法闡述;討論課是以導師的博士生為指導者,選擇學生做自我陳述,相對較為輕松,課堂時間為40分鐘,20分鐘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個人觀點闡述;實踐課是以模擬經濟學案例為主,學生單獨作為決策者面對不同案例做出決定。上課方式更偏向學生主導型課堂,在上課的前一周,老師會提前在教務系統文件夾中上傳預習資料,上傳內容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知識點基礎介紹,約3到5個章節,第二部分10到20篇相關論文,第三部分3到5個題目。課堂講義以實時學術成果,相關案例為主。具體以劍橋大學為例,其經濟學教學理念為:自由教育,科技和教育結合,鼓勵探索未知。通過分析,可以看到劍橋大學的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解放個性,鼓勵創新,以培養學習興趣為基礎觀點,以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能全面理性看待問題,有創新意識的領導人才為目標。
由此,我們也可以發現英國的經濟學教育特征為:一是在課堂方式上,從學生本身出發,以學生為課堂主要參與者和主要領導者;二是從學習內容上解放個性,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個人思維方式培養;三是在教學理念上鼓勵自主創新,興趣探索;四是在整體上做到教育與時代同步發展,盡量減少專業時代脫節現象;五是理論教育基礎扎實。
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英國的教學成果是:學生無論是在處理相關事務的思維能力上,還是專業與時代結合的程度上,都比較速度快,融合度高。缺點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加強。
三、中英教學特點優劣勢對比
與英國相異,中國在教學的理念上更注重基礎理論教學,因此,我們比英國獲取更多理論型人才,為個人做經濟學研究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平臺。從社會角度看則是教育的極大浪費,因為理論扎實,并不以代表實踐應用也扎實。中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老師的課堂參與度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大都以共性教育為主,難以建立個人思維能力,缺少實踐性。從社會角度來看,沒有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個人潛能,無法快速創造社會價值。在教學內容上,實時學術報告少,學生獨立處理專業案例的能力偏低,因為專注于考試,側重于應試內容,限制了學生學習范圍,磨滅學習興趣,忽視培養創新意識,阻礙了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無論是中國式教育,還是英國式教育,都存在自己的優勢和弊端。但是,教育的最終結果是:無論是在意識上,在創新維上,在獨立分析判斷能力上,要培養出專業本領過硬,業務能力強的學生,這是硬道理。沒有理論知識做基礎的創新是紙上談兵,沒有思維能力的純理論型人才是社會的浪費。
四、關于中國高等教育中經濟學教學的改進建議
其一,在教學方式上,增加以學生為主要參與者的實時案例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理性全面的獨立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和全面理性思考問題的方法,在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越來越重要。在現時代,增加經濟學教育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教學內容。究其根本,要從經濟學的高等教育課堂方式上發生改變:首先,要從課堂模式上改變,由傳統的滿堂灌轉變為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新式課堂,增加學生獨立學習空間,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課堂結束前留出由學生主導的觀點發表時間,及時考察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同時又為學生提供獨立學習思考的空間。其次,要為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提供必要的機會和平臺,這一點可以從課堂類型的改變上實現,例如新增經濟學案例分析處理的課堂形式,以各種類型的經濟問題案例為學習講義,增加學生獨立處理案件的機會,一方面,為學生理論知識運用能力提供成長空間,另一方面為培養全面理性的思維模式提供機會。這種教育方式,既保證學生在理論學習上有質量,又增加學生對對所學理論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在保證理論知識扎實的基礎上,又注重學生理性獨立思維模式的培養。在獲得理論型人才的同時又挖掘出獨立處理判斷事情的潛能。
其二,在教學內容上,在保持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上,增加實時學術研究,做到教育上的與時俱進。為避免應屆經濟學畢業生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最新經濟學理論研究成果的脫節,那么在課堂上教什么內容才能讓應屆經濟學畢業生學有所用,迅速與經濟學研究、應用迅速接軌?例如:電子商務、區塊鏈等一些新型知識,應該成為課堂內容。如果本校對相關的經濟現象研究不深,那也不妨把這類新型的社會經濟現象作為學生討論的課題,讓學生的思維找開空間,也是一種引導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通過其他的渠道來豐富對此類經濟現象的追根溯源,這為學生的思考和追求學術打開通道。這種教學內容,培養出來的應屆經濟學畢業生,在掌握基礎的理論基礎的同時又能接觸到最新理論成果,并帶有自己的理解,在畢業后的經濟學研究或應用領域都能快速融入,并與時代接軌。
其三,在教學理念上,減少課本對學生的束縛,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興趣性,變共性教育為個性教育。應當鼓勵學生去探索經濟學課本之外的其他領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放學生個性。例如:增加其他領域經濟學的考試內容,引起學生對其他經濟學學習領域的關注;再比如:增加課堂中對其他領域的研究,通過課堂或考試內容逐步擴大學生學習范圍,解放學習個性,增加經濟學專業學習興趣。新的教育理念向學生傳達經濟學的多方面性,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全面型經濟學人才。
總而言之,當前經濟學高等教育在經濟學研究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依舊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存在隱患,為培養新型人才,我們務必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重新審視經濟學教育體制,努力做到與時俱進,鼓勵自主探索創新,注重學生全方位發展,為培養理論知識扎實,自主型、應用型經濟學人才夯實平臺。
參考文獻
[1]姬超,顏瑋.中國經濟學教育中的問題和出路[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44-148.
基金項目:本文由中央高校專項經費資助,項目號:2018XJTSZY—01。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