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助力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教師應找準提問角度,拓寬提問廣度,升華提問高度,優化課堂提問方式,激活學生思維,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 英語課程;課堂提問;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林曉梁,福建省福清市濱江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指出,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維的工具。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重要途徑。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關注學習內容,使用特定的語言結構,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陳則航、王薔,2009)。
一、 找準提問角度,激活學生思維
1.遵從學生實際,從學情切入提問。課堂提問以學生學情為基礎,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該提出不同的問題,比如,對低中高年級學生進行提問,以及對英語基礎薄弱和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提問,要利用層梯式提問激活學生的思維。
[案例1]本案例的教學內容是閩教版 《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8要中A部分,本課的話題為暑期生活,閱讀者通過主人公王濤和薩莉關于暑假生活的對話,知道薩莉將要去倫敦。本文重點是運用將來時句型進行實際交流,制定暑期計劃。本案例是在偏遠農村學校授課,授課教師先向學生提問:Summer Vacation is coming. Where will you go ? 在教師的指導下,全班只有三人作答,其中S1:I will go to Beijing. S2: I will go to Hangzhou.? S3: I will go to Shanghai.
接著,為了引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地名,授課教師向學生提問:Will you go to England\Australia\America...?結果全班沒有一個學生回答。可見,這位授課教師的提問沒有針對學生的實情:從生活經歷上看,農村孩子出國旅游的機會并不多。語言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這樣的提問高于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因此學生的思維無法得到較好的發展。
[案例2]本案例的教學內容是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 Seasons Part B。在學生閱讀時,教師設置了如下三個問題:
Does Sally \Yangming like winter\autumn?Why? What can they do ?這三個問題層層遞進:針對問題(1),學生看完整個內容就能用“Yes”或“No”作答,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答得上來。針對問題(2)(3),學生需要具體了解文本內容,而且回答時必須使用完整的語句,用到本課的核心句型“Because he\she can ... in winter\autumn.”對所學句型掌握得較好的學生就能學以致用。這樣的問題設置充分考慮了不同學生的能力,層次分明,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能得以充分地發展。
2.遵從文本內容,從話題切入提問。提問要講究層次性、多樣性,更需要契合主題。如果教師經常使用同一類型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思維疲勞。比如,在熱身環節的自由交談活動中,有的教師每天都提問學生同樣的問題:Hows the weather today? 提問次數太多了,學生就會覺得很枯燥,注意力也就無法集中。 因此,教師需要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多聯系當堂課的主題,且不同的主題應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
[案例3]本案例的教學內容是閩教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8Dates of the month? Part A,主要是學習能用英語準確表達具體日期。教師在自由談論環節與學生展開如下對話:
T: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Ss: Its Monday. Its May 29.
T: My birthday will come in three days. Can you circle it on the calendar?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件呈現的日歷中找出自己的生日日期。
Ss: Thats June 1, Childrens Day!
T: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Dates of the month. Can you circle your birthday on the calendar?教師引導學生在日歷中找出自己生日日期。該熱身環節的提問直奔本課的主題,直接切入本課學習的重要內容——生日日期的準確表達。在做好知識鋪墊后,學生能更準確表達具體日期。
二、 拓寬提問廣度,訓練思維能力
1. 提問預測,引發參與熱情。
[案例4]六年級上冊Unit 5 Housework Part B 主要是講Sally 一家在做家務,那么如何有序、輕松高效做家務?教學時師生有如下教學對話:
T:What kind of housework does Sally do?
Ss: Sally cleans the toilet.
T: How to clean the toilet?(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展開聯想,設想Sally 是如何有序打掃洗手間的)
S1: First clean the wall.
S2: Second clean the closestool.
S3: Then mop the floor.
合理設計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并開啟學生的英語思維(楊陽,2014)。案例4中,授課教師提出預測情節的問題后,學生的興趣被迅速激發,他們紛紛參與預測,根據自身生活經驗去揣測可能的緣由,既引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又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
2. 提問引導,挖掘隱藏信息。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 Buying New Clothes中的A部分介紹Sally一家到服裝店買新衣服的內容。授課教師先讓學生收集這一家人想要買的服裝。學生通過閱讀能快速找到文本信息,并完成如下表格:
之后,師生有如下教學對話:
T:Look at the table. We know What kind of clothes Sally and Ben want .What else can you find?
Ss: We dont know Sallys mum and dad clothes.
通過思考這個問題,學生發現文本中未曾提及Sally 的父母想要買什么服裝,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文本中的隱藏信息,使學生興奮,之后的活動學生也就會更加積極參與。為了引導學生自主提問,教師繼續與學生展開如下對話:
T: What does Mum\Dad want?
S1: Maybe mum wants a dress .
S2: Maybe Dad wants a pair of sports shoes.
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運用了She\He wants ....句型較好地操練與鞏固了語言知識點;幾乎全部學生都參與了問答,平時不怎么舉手的學生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而且學生的回答總能從人物的性格特點去分析他們真正想要什么。在這樣的問答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3. 提問延伸,續編文本結尾。
[案例6] 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6 Feelings Part B部分講述地是楊明在100米賽跑中獲得第四名,一人坐在樹下非常傷心,他的好友玲玲和王濤安慰并鼓勵他,文本就此結束。教師可以從楊明入手,與學生展開如下問答:
T:At Last how does YangMing feel?
S1: Hes happy.? S2: Hes a little sad.
T:What will you say to him?What will you do for him?
S3: You are the best. Not all can be the first!
S4:? Drink some juice.lets run together.
學生很可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時,即使朋友再怎么安慰,還是會沮喪、一蹶不振。因此可以很好地在教師的啟發下續編故事對話,并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 增加提問難度,提升思維品質
1. 轉換提問方式,提高思維深度。
[案例7]通過對閩教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3 School Subjects PartB的學習,能夠激起學生對各學科的興趣,促使同學間互幫互助。文本中WangTao提道:I like English.But Im not good at it .好朋友Sally說:Dont worry. I can help you.針對這個文本,兩位授課教師采用了不同的提問方式,提出不同的問題。第一位教師的提問是: Is WangTao good at English? Who helps him?第二位教師的提問是:What can you find from the sentences?在第一位教師的課堂中,學生對于老師的提問能很快從文本中找到答案,但問題的思維含量并不大。相比較而言,第二位教師的提問更具有開放性,學生需要挖掘文本中的隱含信息。這樣的問題能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能引發學生的深層次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比如,第二位教師的課堂中,學生給出的回答有:
S1: WangTao is not good at English. But he likes it.
S2:Sally is a nice girl. She can help him with his English.
S3: WangTao can help Sally with her math.They help each other.
正是因為開放性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從而使他們更愿意發表各自的見解,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2. 聯系生活實際,訓練靈活思維。
[案例8]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Clothes Part B 部分提到鞋子的不同標準尺碼。于是授課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探尋鞋子的尺碼: What size are Bears shoes?師生展開如下問答——T:What size are Bears shoes?? Ss:Size7/Size40.
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暫不作評價,而是反問:Size7?Are you sure?學生思考作為同齡人,Size7這樣的尺碼太小了吧?于是學生繼續思考,并給出答案:Maybe Size 7 is as big as size 40.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得出原來是尺碼的計量單位不同。在本案例中,授課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故作反向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答案,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進一步明確答案。可見,引導學生質疑、猜測的過程就是在打開學生思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的過程。
四、 結語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拓寬學生的思維層面,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關注學生的學情、教材的實際,拓展提問的廣度與深度,轉化提問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陳則航,王薔.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現狀、原則與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9(11):1-7.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冊[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5]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五年級下冊[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6]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7]楊陽.小學低年級故事教學中的提問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4(5):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