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通 謝鈺石 孫澤富 楊婷婷
摘 要:本文基于貴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專業(群)建設的現狀分析,提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六個融合”,建設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專業體系。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專業建設
在2019年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了“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任務,由此可見,我國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高職院校步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全方位推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在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是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群)建設。
一、 構建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群)是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的改變,需要高職院校實施綜合改革來與之適應,其中專業(群)建設必須是建立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礎上的專業(群)。
第一,職業教育自身特性要求高職院校建設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群)。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職業性,從出生之日就與產業息息相關,緊貼市場需求而變化,與企業崗位銜接,專業或專業群建設要適應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專業課程設置與專業教學要緊貼企業崗位技能需求,專業文化要跟企業文化相對接。所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高質量專業建設的基礎。
第二,職業教育的發展變化要求高職院校建設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群)。在我國職業教育的“三個變化”中,其中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就要求在專業或專業群建設方面,要做到以教學資源共享,緊密關注合作企業相關產業集群的動向,與行業內知名度高、誠信度強的企業深度合作,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發展的需要相結合,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
第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高職院校建設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群)。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的,強化學生的工匠精神及創新意識。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專業建設上,專業教學資源與產業技術元素相對接,教育教學過程與產業文化元素相對接,教學管理和評價與產業管理相對接,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需求相對接,實踐教學與崗位技能要求相對接。
二、高職院校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專業(群)建設的現狀分析
本文作者在對課題《新時代背景下推進貴州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略研究》進行研究時,設置“全省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情況的調查問卷”,對貴州高職院校教師進行問卷及相關領導及部門負責人進行訪談,就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作用,形成如下基本情況。
1. 建立了一套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專業(群)建設機制
在新專業申報、專業調整、專業評估等方面,接受調查高職院校都把產教融合因素和企業參與元素納入考核指標。在問卷中,對“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問題,回答“有,而且專業覆蓋廣”的532人,占50.71%;回答“有,但很少”的471人,占44.9%;回答“沒有”的46人,占4.39%。對“根據產業變化,專業設置及調整”問題,回答“及時的”750人,占71.5%;回答“不夠及時的”282人,占26.88%;回答“沒有變化”的39人,占3.72%。
2. 構建了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課程資源及實施體系
在問卷中,對“專業課程考核標準 ”問題,回答“按職業標準實施考核”的714人,占68.06%;回答“部分按職業標準實施考核”的312人,占29.74%;回答“沒有按職業標準實施考核”的23人,占2.19%。在訪談中,受訪的相關人員都談到自己所在的院校,根據專業的特點,不同程度的引入行業、企業的專業課程,聘請企業教師授課等,企業也不同深度地參與高職院校辦學。
3. 配置了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實訓條件及體系
高職院校在國家落實了生均公用經費后,辦學條件特別是實訓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問卷中,對“實訓設備先進性”問題,回答“設備先進能滿足教學需要”的471人,占44.9%;回答“部分設備能滿足教學需要”的522人,占49.76%;回答“設備陳舊不滿足教學需要”的56人,占5.34%。訪談中,接受訪談的相關人員都說,職業院校都執行了實踐課程達課程總量50%以上的規定,學院實訓設備的采購都在相關行業企業的指導下完成的。
當然,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有:一是職業院校的專業發展忽視了當地乃至全國的發展比較側重于學院自身的發展,從而導致專業建設與產業的融合不夠深;二是招生制度束縛專業群建設還未根本解除。高職院校的大類招生由于招生考試管理部門的限制而進展緩慢,影響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三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專業建設名多實少。校企合作存在形成的一些機制落實不到位、合作流程規范缺失、合作內容缺乏實際等問題。
三、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六個融合”
高職院校構建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群),通過產業需求與專業設置相融合、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相融合、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相融合、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融合、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終身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融合等“六個融合”,建設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專業體系。
1. 產業發展與專業(群)設置相融合
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專業建設上必須跟進產業變化并服務于產業提升,所以,高職院校結合自身辦學實際,準確定位,適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實際,圍繞相關產業集群,建設專業群。將產業發展需求融入專業及專業(群)建設,產業群與專業群之間也會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
2. 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相融合
推進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要深化相關專業課程改革,突出專業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產業先進技術元素融入教育教學過程,把對職業崗位的描述融入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中,將對合作產業的發展、技術技能的創新、教學資源的更新、課程的受用程度、人才培養的適用度,以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都起到重要作用。
3. 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相融合
學生未來的工作中要熟練掌握產品的生產過程和技能創新,將生產過程融入專業教學過程中,是學生習得技能的必然過程。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親自體驗技能形成的原始過程,使學生職業技能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4. 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融合
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融合是職業教育辦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高職教育在專業建設上堅持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融合,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鼓勵學生不局限于學歷證書的獲得,積極參加技能大賽,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突出職業性辦學特色的需要。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中,需要修改專業計劃,調整專業課程內容,將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納入專業教學中,將專業教學大綱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相銜接,并在教學實踐中,在學生接受基本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強化實踐環節的教學,培養出真正人崗相適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5. 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
學校和企業緊密合作,不僅有利于在高職院校中引入企業的職場文化、企業的相關儀器設備以及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操作理念,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過程就是學生入職培訓的過程,將淳樸的校園文化與優秀的企業文化相融合,能迸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社會及行業的認知。在此過程中,要講究教育教學方式,特別是在實訓中,學生不僅要掌握產品加工的技術技能,而且要受到優秀企業文化的熏陶。
6. 終身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融合
知識經濟的發展導致產業的迭代加快,需要人們不斷學習,增長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不斷變化職業崗位的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上,通過與企業合作,探索學歷教育與職后培訓相結合,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學習環境、教學資源、師資力量對企業員工開展職業培訓,利用學校科研力量為企業產品改造、技術攻關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業生產場所為學生實踐學習、“雙師型”教師培養及學校科研課題研究提供條件。搭建一條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鏈條,將終身教育與職業教育串通為一個體系。
四、結語
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六個融合”的專業(群)建設,其目的是把產業先進技術、行業發展需求、企業優秀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當中,能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及教育教學的質量,達到教育與經濟統籌發展。高職院校的專業(群)建設實現“六個融合”,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愛珍,冷雪鋒.產教融合視閾下高職專業產業對接的理論與實踐.當代職業教育,2018(6).
2.龐鈺平.“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的探索和研究.智庫時代,2018(23).(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