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張文豪 陳建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灌區上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必然發展趨勢,有助于提升灌區管理質量和運行效率。但從實際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灌區信息化建設依然存在著建設問題、管理問題、技術問題,嚴重影響了灌區信息化發展的進程,也不利于發揮灌區信息化平臺價值。基于此,該文首先提出灌區信息化建設現狀,進而探究推動灌區信息化發展策略。
關鍵詞:灌區 ?信息化 ?建設現狀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S27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059-02
1 ?灌區信息化相關闡述
1.1 新型管理理念
無論是灌區工程建設還是后續經營管理,決策者都要全面利用信息數據資源,對各類采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出標準化指標作為決策依據,避免過去決策的“主觀主義”。讓決策信息更加客觀、更加科學。
1.2 高效管理手段
在灌區經營管理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獲取歷史數據和現行動態數據,通過對比分析掌握發展情況,也可以作為調度、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結合灌區改革標準,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明確未來一段時間工作的管理目標,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力,最大程度上提升灌區管理水平和完善管理體系。
1.3 全面管理系統
灌區信息化管理平臺包括了諸多的軟硬件設施,其中硬件主要有計算機、傳感器、自動控制設施(PLC等)、光線等;軟件包括系統自動化控制平臺、通信系統、控制系統、反饋系統、預警系統等。是一個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系統平臺,提高灌區管理的便捷性、有效性,整個管理系統十分完整而全面。
2 ?我國灌區信息化建設現狀
2.1 建設問題
2.1.1 資金投入不足
農業發達地區灌區工程規模也非常大,在多年累積建設、整改投入中已經高達上億元,但依然沒有達到計劃投資總量,占據總投資的比例非常低。甚多灌區工程投資金額不到計劃投資額度的30%[1]。客觀來說,信息化作為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工程,如果資金短缺、相關設備不配套,則難以發揮灌區信息化平臺的作用。部分灌區建設了水情信息采集點、閘門控制點,但受到資金的影響沒有開發出相關應用軟件,所采集的數據信息不完整,無法發揮作用。
2.1.2 缺乏認知度
我國灌區信息化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因此要以需求作為導向、以經濟實用作為原則,全方位考慮灌區的人、財、物資源情況,制定長期、系統的信息化建設任務。但某些灌區由于對信息化管理平臺認知度不足,在信息化建設中過于追求先進、高性能,忽視效益的作用性,導致灌區信息化建設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1.3 建設內容缺失
由于資金不足、理解不到位,導致灌區信息化建設內容中產生偏差問題,比如在某灌區整體規劃中,對上游供水水源情況掌握不到位,主要對渠道信息進行了規劃,無法形成有效的用水管理方案。還有很多灌區信息化建設中信息采集點較少,而中心機房建設中投入大量的資金,不僅信息采集不完善,而且還造成了資金浪費。
2.2 管理問題
2.2.1 缺乏管理規范
很多灌區信息化建設標準不健全,基本是在沿用通信、水工、水文等標準信息,信息數據格式統一,提高了不同廠商設備的互聯難度,無法實現功能拓展,兼容性較差。
2.2.2 人才匱乏
從事灌區信息化建設的人員非常少,可以稱得上是人才的專業人員更少,技術結構欠缺,很多灌區信息化建設全部依賴企業確定建設內容、設備、精算,但是對真正的技術性問題了解較少;還有很多純技術性企業,對水利知識掌握不到位,只能根據灌區信息化設計模板展開建設,出現不適應性。
2.3 技術問題
2.3.1 測量
灌區信息化建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累積了一定經驗,很多灌區測量都是直接移植成熟技術。考慮到灌區測量環境惡劣,再加上成本限制,所以,在信息化建設中對測量精度要求不高,特別是明渠測流方面測量誤差非常大。
2.3.2 控制
灌區主要是控制站門和泵站,特別是對于多級泵站,由于水泵調節應用量較少,依靠啟閉臺數難以精準匹配流量。閘門遙控不等于流量控制,無法實現動態配水。
3 ?全面加強灌區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策略
3.1 建設發展策略
3.1.1 加大投入,提高重視度
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需要領導加強對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全面提高資金支持。調動多方積極性,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包括農水補助、支農、國土整治等,確保信息化項目建設資金充足。還要制定資金落實保障機制,灌區信息化建設資金要專款專用。在資金來源方面,要以“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機制進行,發揮因銀行、民營、社會組織、外資的作用,讓灌區信息化建設主體更加全面[2]。
3.1.2 全面規劃,統一標準
灌區信息化建設項目審批、規劃設計、施工評定等都要展開統一管理。灌區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包括數據規范標準、編碼標準、管理標準、術語標準、質量標準、空間定位標準、安全標準等,保證建設內容的全面性。
3.2 管理發展策略
3.2.1 制定標準化管理制度
全面做好信息平臺管理工作,改變目前灌區信息化管理薄弱的現狀,采取現金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結合灌區性能改善、節水改造等工程需求,制定相關的管理政策,讓灌區信息化建設更加規范、更加標準。全面開展灌區信息化管理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明確信息化管理的措施、方案、規范要求、工作質量標準等,為后續建設、經營奠定框架基礎。
3.2.2 強化人才培養
制定可行性人才培養計劃,特別是要加強干部、職工的信息化知識與技能培訓工作,將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納入到職工干部日常考核項目當中。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案,例如系統培訓、專家講座、外出學習、實踐活動等方法,掌握國際先進信息化技術、管理方案、系統模式,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主,為灌區信息化建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3.3 技術發展策略
3.3.1 采用標準化接口,加強系統集成
灌區信息化建設需要結合上級水利系統,雖然各級之間并沒有直接控制關系,但也要做到宏觀調控,這就需要建立標準化接口,根據各部門職責、隸屬關系,實現基層系統、骨干系統、上層系統的連接,加強信息共享。處理好接口關系可以直接功能連接,拓展系統運行功能,完成信息化系統功能,實現一個平臺多個系統的集成,發揮整體效益[3]。
3.3.2 構建安全體系,加強風險分析
灌區信息化貫徹于灌區建設到運營的整個周期,確保灌區信息化硬件物理安全,例如地震、火災等,避免產生電源故障和引導失敗等問題。還要保證灌區信息安全,提升信息可靠性、真實性、保密性,避免被黑客等不法分子攻擊或盜取信息,保證整個軟件系統運行安全,積極引入安全服務器、防火墻、漏洞修復、病毒查殺等技術,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
4 ?結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我國灌區信息化建設依然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還存在很多的漏洞與不足。因此我們要認識到灌區信息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需要不斷更新觀念、知識結構,保護信息安全,這樣才能夠構建完善的灌區信息化體系,以提高灌區信息化建設力度實現灌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明梁,鄧忠.我國灌區信息化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9(10):132-133.
[2] 鄭少慧.灌區信息化建設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規劃[J].傳播力研究,2019,3(26):234-235.
[3] 李錚,何勇軍,范光亞,等.灌區信息化建設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J].水利信息化,2017(3):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