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彩
摘 ?要: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學校教育階段是一個人從生理到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大學期間,高校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而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思想教育工作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從而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該文從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入手,分析英文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以及具體施舍的基本原則和方案。
關鍵詞:英文教學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改革 ?課程定位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095-02
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的“中國夢”,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巨任務。而在高校就讀的廣大青年學生,則是完成未來這一任務的開拓者和主力軍。他們面對這一復雜而艱巨的使命,需要他們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導航,所以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過去,有相當多的教育工作者對思想教育工作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認為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學工部門的事,自己只對該學科的教學內容負責。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最近香港街頭發生的一些恐怖襲警事件,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對校園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視。
語言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它具有工具性和德育教育的雙重功效。當前關于語言教學對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重要作用,在全國高校已經達成廣泛共識。教育部早在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深化課程內容改革,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小學、中學、大學語文和歷史課程的整體設計和基本建設,完成大中小學相銜接的德育課程體系建設,探索語文、歷史等學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德育資源,整合法制教育內容,增強德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所以對英文教師而言,在教學工作中如何有效融合思想教育于課堂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1 ?我國學生思想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學生時代是一個人重要的成長階段,我國是禮儀之邦和文明古國,有著深厚和完善的思想文化底蘊和道德倫理體系。因此,我國廣大學生在學習階段,受中華傳統美德和學校思想教育的培養和熏陶,大都樹立起了基本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正確的“三觀”已初步形成,應該說大部分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是充滿正能量的,具備了“成人”和“成才”的基本條件。但是在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的今天,隨著西方的文化霸權主義思想和思維意識形態領域的不斷滲透和侵蝕,使得各種不同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理念充斥著我們這個不斷崛起的發展中國家,這對青少年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樹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和阻礙。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思想品德和“三觀”上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政治責任感,在很多家長、教師和學生心中,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升學考試是學生的本分。因此我們能夠看到學習、運動、娛樂是很多學生每天生活的三部曲,他們對政治時事漠不關心,對天下大事不太了解,對黨也沒有足夠的認識。這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認識和政治信仰的缺失,一旦在西方腐朽意識形態的沖擊下,就很容易在思想上迷失自我。一個只有課本知識而沒有思想內核的學生,在走向社會后是無法真正肩負起祖國事業建設者的歷史使命的。
(2)價值觀出現扭曲,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今天的學生接觸到的東西和所享受的物質生活待遇,與過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在我們這個日趨復雜和多元化的社會,很多的丑惡現象和社會問題對學生的理想信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面對當下很多人對金錢、名利的過度追求,他們中部分人在人生理想的規劃上出現的偏差,認為共產主義是遙遠和不現實的,這種歪曲的價值觀對學生的日后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3)有些學生意志品質薄弱。頑強、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身上所傳承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但隨著現在物質條件的極大豐富和對愈加舒服安逸的生活的追求,當前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面對誘惑時,缺乏足夠的意志力。我們在很多校園的各種比賽中能夠看到,有些學生一旦遇到強大的對手和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就會選擇放棄。而在學習中,當他們稍微遇到一些相對復雜和深奧的難題時,就會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諸多現象表明,需要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 ?英文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則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語言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教學目標、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等方面做到完整和統一。學校和教師應當明確到底要向學生傳遞什么樣的價值理念和人生態度,并以此為切入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這一主題,不斷樹立和培養起學生正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質。一個學生的三觀的形成是一個漫長和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當在整體統一原則的指導下,有始有終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讓學生時時刻刻、點點滴滴中都能感受到充滿正能量的教學內容和精神理念,并將他們引導向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
(2)我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效果和作用不斷被弱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主觀性和單一性。學生正處于思維最為活躍的階段,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和抵觸情緒,如果總是用一些枯燥、乏善可陳的所謂“大道理”試圖去說服他們,自然不會取得理想的結果。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其他年齡段和社會群體有著很大的不同。在有針對性原則的指導下,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前必須做足備課工作,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深淺度和難易度,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上和思想上同步向前。
3 ?語言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英文教學是一項整體性很強的工作,傳統英文教學法的聽說讀寫譯,教師把每一個環節的語言訓練都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其起到的作用和效果略有不同。在完成語言教學目的的同時,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的,逐步將課文中的精神內涵傳遞給每一位學生,實現語言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2)教師作為英文課程資源開發的主導者,必須深刻領會英文教材中所蘊含的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因子,并通過自主開發,將課本中更多具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內容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出來,實現英文教學的育人功能。英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把對每一篇課文的講解,都當作是一堂內涵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對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本人進行詳細介紹,揭示他們高尚的精神品質和思想魅力,讓學生在掌握英文教學知識點的同時,在思想和靈魂上也得到了更深層次的感染和熏陶。
4 ?結語
總之,與其他學科相比,英文教學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等方面具備先天的優勢。在英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極具思想內涵的語篇,這些作品不僅具有相當的語言特色和審美價值,同時擁有豐富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在英文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改變傳統思想教育工作說教式的枯燥和乏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思想教育工作真正深入到他們的內心。
參考文獻
[1] 李寶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與出路[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15):9-10.
[2] 張雪莉.重視發揮“大學語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7):40-42.
[3] 張曉林.發揮大學語文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