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美
【摘要】聚焦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兒童閱讀,教師應逐步轉變“閱讀即看書”的理念,不斷對“課程游戲化”與“兒童閱讀”“品德教育”等內容進行有效融合。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挖掘繪本中蘊藏的德育內涵,利用并挖掘繪本中的德育素材,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幼兒接受美的熏陶,提升德育實效。
【關鍵詞】繪本閱讀;幼兒園;德育啟蒙;課程游戲化
幼兒德育作為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在繼承傳統幼兒德育發展中幼兒社會性和個體性的基礎上,特別規劃出了新時代幼兒德育應體現的新內容。繪本中有大量與德育相關的故事,將德育隱含到繪本故事里,不失為一種有別于傳統德育的新方式。
繪本中圖畫和文字相輔相成,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聯系,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幼兒恰恰是讀圖高手,圖畫就是他們通往故事王國的捷徑,通過讀圖,幼兒能了解繪本故事的大致內容,繪本閱讀對于他們來說基本沒有障礙,還能獲得閱讀的美好的體驗,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教師可以依托繪本資源滲透德育,豐富德育課程資源,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教師應在精彩的繪本內容引導下,對幼兒開展耳濡目染的體驗式德育,通過繪本的情感帶動,激發幼兒的學習的興趣,提高幼兒思想品德境界,在潛移默化中使其樹立理想。
一、從繪本中提煉德育元素
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形式,繪本故事畫面生動、內容趣味盎然,繪本故事描述的對象大多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幼兒在閱讀、感受繪本故事時,往往能身臨其境,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轉化為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幼兒接受作品豐富內涵的過程,就是作品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情感世界與他們的知、情、意、行系統相互作用的過程,此時,教師適時地滲透德育更容易被幼兒所理解與接受,效果也更加明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環境是第三任教師,我們應積極設置樓道繪本墻、溫馨的閱讀區,開展親子閱讀,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合理、有效地利用教育環境進行德育的隱性滲透,吸引幼兒積極與環境互動,讓幼兒沐浴在德育環境中。
教師利用繪本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滲透德育,不但可以激發幼兒愛看故事、聽故事的天性,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更好地總結德育元素,將其運用到繪本閱讀之中,逐步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
二、將德育蘊含于繪本故事中的有效策略
1.欣賞圖畫,感受美的熏陶
教師首先應選擇經典的繪本作品,因為經典繪本是大師之作,歷經多年的考驗,很受幼兒的喜愛。其次是站在兒童視角的繪本,因為它會留下懸念,讓幼兒可以自由進入故事世界,能夠反映幼兒的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同時,教師應經常整理繪本,挖掘繪本中各式各樣的故事,分類保存和使用。例如,“合作與分享”故事系列讓幼兒懂得了只有學會合作與分享,才能創造和諧、快樂的人生;“愛”故事系列讓幼兒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尋找自己的影子,尋找自己的學習榜樣,從而學會為人處世的方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等。
繪本的圖畫大多數色彩絢麗,構圖精巧,線條流暢,作畫方式豐富多樣。同時,優秀的繪本作家都會在繪圖方面下巧功夫,在圖畫中隱藏很多信息,用以激發讀者的想象,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例如,美國作家安東尼·布朗的繪本《我媽媽》,在神奇的園藝家的圖畫里,媽媽的手指成了綠色的,因為“綠手指”代表著不論種什么都可以成活。讀者還發現,這本繪本的主色調是花色,繪本里的媽媽總是穿著一件像花園的睡衣,這種打扮極具親切感。畫面里還隱藏著很多紅色的愛心,愛心和花朵經常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每幅畫面中。這些信息都向讀者表達每個孩子心中的媽媽都是最好的。畫中夸張的造型讓幼兒覺得媽媽很神奇、很厲害,媽媽強大了,幼兒心理就會強大,安全感也會隨之提升。可見,繪本的優勢不僅僅在于它的益智趣味,更在于它所傳達的強烈情感共鳴,能夠讓幼兒體會到母子親情,受到美的熏陶。
2.發揮想象,領悟美的內涵
繪本的讀者大多是幼兒,所以大部分繪本的語言精練簡潔、富有趣味性,句式工整、有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幼兒通過反復朗讀,能夠領悟繪本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感悟力。
例如,繪本《我媽媽》中語言簡潔而富有童趣,想象力豐富,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手法,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幼兒的喜愛。整本書傳遞著濃濃的母子之情及作者對母親的敬佩和喜愛,是能夠使幼兒感受母愛和孝道的經典之作。“我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還像沙發一樣舒適。”“我愛她,而且你知道嗎,她也愛我,永遠愛我!”這些句子簡單樸實,幼兒在這些質樸的文字中能感受到母子之間濃濃的愛,心靈受到震撼。教師還可以在誦讀的過程中,讓幼兒回憶父母平時的表現,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然后模仿作者的語氣說一說自己的父母,學會向父母表達愛。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己創編一本繪本,畫一畫自己的父母。教師沒有說教,幼兒在讀讀、說說、寫寫、畫畫中不知不覺地領悟了繪本的主旨,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知道要感恩父母、報答父母,從而達到了德育的目的。
3.演繹繪本,“游戲化”繪本閱讀
在繪本閱讀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是很有必要的。幼兒需要在活動與體驗中獲得成長,促進道德內化,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繪本的德育作用。教師應通過生動有趣的閱讀游戲,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形成經驗遷移,豐富體驗、形成認知,潛移默化地激發幼兒對繪本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三八節親子慶祝活動中,幼兒和媽媽一起表演《猜猜我有多愛你》,母子倆邊對話邊表演,“我愛你一直到我的腳指頭”,小兔子用盡了它能想到的各種辦法來對大兔子說“我很愛很愛你”,卻發現大兔子的愛總是比它的愛多很多。母子倆用身體去讀、用心靈去表達心中的愛意,繪本架起了幼兒和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梁。像這樣將德育與角色扮演有機融合,有助于幼兒在體驗中看到自己和同伴的影子,能使幼兒在主人翁的經歷中找到情感和心理需求上的共鳴,有效培養幼兒的社會性認知和情感發展,進而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德育的內容極其豐富,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的德育研究,契合了“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找準了讓閱讀與德育攜手同行的切入點,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并能結出“閱讀”與“德育”同生同長的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朱錦春.幼兒教育要發揮繪本魅力[J].文學教育(中),2011(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