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輝
【摘要】隨著教學措施的不斷完善,初中數學教學內容也在逐漸變得豐富,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普遍出現“跟不上”的情況,教師要對此引起重視,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在初中段階的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逐漸跟上教學進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擺脫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的學習狀態,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產生學習欲望,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生為本,在學生快樂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以良好的學習心態面對初中數學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和勤奮程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先從學生的學習心態方面入手,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逐漸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更加主動,面對初中數學學習中出現的難題時,學生也可以從容應對,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提升,對學生進行問題式引導,開展習題訓練,不斷提高學生對各種題型的適應能力,讓學生面對復雜題型時能夠從容應對。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來制訂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學習知識,使每位學生都能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獲得成就感,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自身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差異,會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情況,教師不能在教學時一概而論,不應對每位學生都采取相同的教學策略,這樣會使學生在與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匹配的教學中學習,逐漸降低學習效率,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態度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能讓教師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數學知識上,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來進行分層教學,A小組對應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學生,而B小組的學員則是學習能力中等但基礎扎實的學生,C小組則是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A小組的學生進行引導式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自由地探究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B小組學生,教師要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C小組的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完善,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打好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用分層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的動力,擺脫傳統的被動式學習。
二、關心每位學生,鼓勵學生勇敢學習
由于學習的環境不一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所以每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會有不一樣的心態。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重視,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感受教師的關心。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可以逐漸獲得學習上的自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勇敢學習,提供給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教師也不能忽視,而要一視同仁,要對每位學生都給予關心和關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每一個人是平等對待的,進而使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他們可以在教師的鼓勵下形成良好的心態,逐漸在數學學習中走向正確的方向。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心態良好和心態不太好的兩種類型,對于心態良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自己在學習方面的方法和心得,讓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可以更好地解決難題;對于學習心態不太好的學生,教師要進行重點關注,多給予學生幫助,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具體行為中感受到溫暖,而且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動力,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找到學習的竅門。教師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自由發揮。同時,教師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逐漸走向正軌,用鼓勵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的學習逐漸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
三、運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普遍不高,這是因為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制訂教學策略,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常被動。所以,在新時代的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就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制訂教學策略。教師應該運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逐漸帶領學生走出被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進而讓學生感受教學學習的樂趣。教師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讓教學真正做到適合學生、適應學生,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
例如,在學習“小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數字及小數點,讓學生通過移動小數點的位置來改變數值整體的大小,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小數的變化,以及小數點在小數中的應用。學生通過觀看其他學生的表演也可以加深對小數點的認識。這樣的角色置設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小數點的知識。此外,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式教學,通過游戲式教學將數學知識帶入游戲中,通過游戲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相比于傳統死板的教學方式,游戲式教學更能滿足初中生在學習上的需求。教師通過游戲式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跟隨教師一起學習知識,且加深記憶,提高主動性。
四、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構建高效交流課堂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及問題的交流必不可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疑問,而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應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開展課堂交流來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通過交流解決問題,加深自己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分析這種差距產生的理由,逐漸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形成競爭意識,讓學生可以在交流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疑問說出來,讓其他同學幫忙解決。這樣,每位學生都可以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有助于構建高效的交流學習課堂。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含義、不等式性質以及不等式的轉變方式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十分鐘的討論時間,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討論結果寫在紙上,再讓小組代表將組內討論的結果寫在黑板上。隨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客觀的評價和總結。這樣的交流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并讓學生將自己的疑問和其他同學分享。交流課堂的形成還可以凝聚學生的向心力,讓學生養成互幫互助的習慣,學生可以在交流過程中發散自己的思維,學習他人的學習方法,逐漸養成向他人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在初中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題目或者難題,都要積極面對。教師要通過鼓勵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樹立自信心,并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達到目標,獲得滿足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將學生喜歡的方法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雙收獲,并讓學生逐漸找到學習的快樂。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使學生更好地分析、學習,進而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馬愛紅.探究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高措施[J].教育現代化,2018,5(39):366-367.
徐鳳萍,馬永花.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科技資訊,2013(31):153+155.
卜長琴.如何提高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J].名師在線,2017(15):4-5.
張莉英.淺析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9(3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