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 李易原
摘 ?要:加強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能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為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職業道德基礎。從小的方面來說可以讓大學生在已有的就業中更具有競爭力,從大處來說也在簡介的解決當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所以,在學校教育中一定要采取科學有效的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方法,提高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大學生。
關鍵詞:就業 ?學生 ?職業道德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233-02
1 ?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現狀
現今社會還存在很多不良的現象,這些現象很容易影響到剛步入社會或社會經驗不足的高職畢業生,使得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缺乏個人誠信、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團隊合作的意識、拜金主義等。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對價值觀的內涵理解有誤。經濟的全球化使得我國的文化以及思想受到了西方的文化價值觀的強烈沖擊,有正面的和負面的,有積極的和消極的。由于大學生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去判斷,導致他們產生片面的想法,認為工作的標準是工作內容要簡單,工資要高,福利要好,從中看出個人利益的意識強烈。此外,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企業單位忠誠度不夠。在工作中,當工作內容相對復雜或要付出較大的腦力和體力運動,他們要么少做,或能不做就不做。若出現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極有可能不念“舊情”,不顧企業的利益,選擇跳槽。這些行為從總體來說,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并非很高。
2 ?大學生缺乏職業道德的原因
2.1 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不健全
面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各個學校也采取了對應的辦法,同時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是課程中大多接受的是當前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和就業的技巧,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在2006年的教育改革中也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重要的內容列入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當中,但是在教育的力度上,以及對職業道德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問題闡述上還不夠深入,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
2.2 道德素質方面
古人云,言傳身教,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說,要用言行教導與影響他人,該點在教師身上應用最為合適,教師人格魅力、思想道德水平與一言一行等,都會直接影響到的學生。所以,促進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有助于對中學生習慣、思想以及人格等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現階段的社會,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之風盛行,導致一些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畢業教師具有極為單薄的道德意識,而且也未意識到自身在從事太陽下最為光輝的職業,病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很多大學畢業教師心浮氣躁,無法潛心進行學術研究,對他人研究成果抄襲或者剽竊,學術道德失范,對教師光輝形象造成嚴重損壞。
2.3 大學生教師愛崗就業缺失,不辭而別現象嚴重
一些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畢業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認真,態度不端正,對學生反映的問題敷衍了事;缺乏工作上進心和積極性,不注重自身知識的更新,教學方法和觀念滯后,不能適應新時期中學教育發展的要求;過分注重學生的分數,忽視學生道德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注重個人舉止行為;抱著吃“大鍋飯”的心態消磨時間等。除此之外,一些中校教師在離校前沒有和學校人事部門有任何接觸,離校后才通過電話或者信件等方式表明本人已經脫離學校,或者一些教師在提出調離申請后,沒有經過學校同意就自行離開學校,雖然大學教師不辭而別在表現形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別,然而,都反映出人才流動的共性,對學校造成較大的損失,而且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也產生直接性的影響。這些大學畢業教師往往存在心不安、好高騖遠、沒有就業合同契約品質的特性,盡管一些學校教師待遇是有優越感的,有吸引力的,然而教師不安心、不用心,對于離職很隨意,毫不在乎學校教師工作的階段性和周期性,應屆大學生的職業取向很不穩定。
3 ?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策略
3.1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建設,強化理論學習
在教育中要求學生要有強烈的職業道德意識,做一個敬業愛崗合格人才,擺正自己的心態,服從企業或單位的管理。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將這種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滲透在各個專業課程中,在磨練學生的意志時讓他們認識到值得道德在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進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價值觀。
3.2 創新職業道德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
在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中對教材的選擇一定要體現出科學性、合理性、先進性要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隨著網絡化的到來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更加趨向于多元化,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在職業道德教育中也要做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既要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在教學中盡量做到精講少講,讓學生自己思考尋找問題,自我解決。在課堂上盡可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生動形象、典型、有趣的事例來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教師在遣詞造句上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趣味性,時刻聽取學生的心聲,做到感情的反饋。
3.3 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理論學習
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畢業教師道德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在于輕政治、重業務,為了不斷地提升學校聲譽,通常會將教師考核評比置于名次、分數以及成果等方面,卻沒有考慮培養大學畢業教師的政治素養,應該加強對其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與學習,幫助大學畢業教師牢固樹立職業道德信念,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并培養大學畢業教師的責任感與榮譽感,發揚教師無私奉獻、勤奮努力以及嚴謹治學的精神與品質。
以中國傳統美德來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祖先歷代傳承了高尚的道德品質、崇高的民族精神等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幫助人們養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因此,高職生在平常多學習傳統美德,認真地體會其中的蘊含,經常受傳統美德的熏陶能幫助高職生拜托個人主義至上、拜金主義等負面思想的影響。同樣,傳統美德也能直接地給予高職生的職業道德的正面影響,能規范他們的行為。
3.4 以文化企業來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
企業文化代表這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精神理念,對員工的工作狀態、心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高校可適當地引用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向學生輸入正面、積極的思想觀念,還可邀請優秀的企業勞動模范,以真實的事跡來感染學生,有利于培養高職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3.5 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
高校的社團活動都是由學生自發組織和管理的。社團的活動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都能讓學生接觸到新鮮的事物與創新的思維方式,一方面能加強學生的自發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還能多與社會接觸,積累社會經驗,地職業道德素養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4 ?結語
職業道德素養對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高校可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非常有必要,從而增強了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選擇理想的職業,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 黃元珍.淺談高職的職業道德教育改革[J].科技信息,2018(34):52.
[2] 趙希田.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方法與途徑探析[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46-48.
[3] 龔宏富.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問題分析與途徑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18(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