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睿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擴招,學生總數增加的同時,貧困生在高校學生整體中所占比例也明顯提高,政府構建資助育人體系是為了幫扶貧困生,使貧困家庭的經濟壓力得到緩解。該文主要研究了精準扶貧視閾下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完善的策略,以當前我國資助育人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出發點,希望為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完善方面的工作提供合理參考。
關鍵詞:精準扶貧 ?高校 ?資助育人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243-02
1 ?精準扶貧視閾下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是高校資助育人機制沒有健全,對于貧困生的識別該未達到精準的水平,且相關工作也不夠全面。因此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資助育人體制并不完善,地方政府對貧困家庭的實際情況掌握不全面,精準扶貧工作中的資助育人工作難以落實。
二是精準幫扶渠道較少,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幫扶的主要力量是政府和高校,這種情況一直得不到改善,導致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建立效率低。資助來源太過依賴政府,許多企業追求自身利益,沒有積極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社會自主力量沒有調動起來。
三是資助育人隊伍素質不達標,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是教育扶貧,但此項工作難度大且環境復雜,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配置不足,導致工作質量偏低。且目前許多地區的扶貧工作者人員流動量大,經常更換工作人員,導致資助育人隊伍一致對各地實際工作情況不甚了解。
四是資助育人內容單一,目前我國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主要是資金幫扶,大學生步入社會后難以適應生存,這樣的情況也會導致貧困區脫貧攻堅工作進度緩慢。此外當前對高校貧困學生的自主主要是以物質經濟為主,忽略了精神育人理念的落實[1]。
2 ?完善資助體系的重要性
2.1 促進社會發展
“少年強則國強”,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由此可見完善高校資助育人體系能夠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完善不僅是創建公平教育環境的舉措之一,還可以保障家庭貧困的高校學生完成學業,提升我國整體受教育水平,給他們提供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和諧社會的原則不是要求群眾生活水平一致,二是賦予底層貧困人民改變命運的機會,因此為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相關部門應采取合理的措施來促進資助體系的完善。
2.2 提供成長機遇
近年來我國高校擴招,學生總數增加的同時,貧困生在高校學生整體中所占比例也明顯提高,政府構建資助育人體系是為了幫扶貧困生,使貧困家庭的經濟壓力得到緩解,這樣的舉措不僅可以促使高校貧困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還能夠為青年提供新的成長生活機遇。在高校資助育人體系中,政府不僅要重視對貧困生經濟上的幫助,還要照顧貧困生心理需求,相應的也要對貧困生提供職業規劃方面的資助。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應逐漸轉向精準化,為貧困生提供全面的幫助,這不僅是提升我國全民素質的方法,也是我國社會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2.3 培養優秀人才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完善在培養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可以系統地分為兩個方面闡述:一方面是為高校學生塑造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促使高校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能夠主動用更高的標準提升自己能力。另一方面是對貧困學生來講,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完善可以使他們體會到國家和社會對貧困家庭的關懷,從而在學習中投入更高的熱情[2]。
3 ?精準扶貧視閾下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完善路徑
3.1 健全資助育人機制
從健全資助育人機制入手完善體系主要需要3個方向的工作落實。
(1)確定高校學生貧困認定方法,國家扶貧部門強調要保證資助對象的精準,并確保對于貧困高校學生盡最大的能力扶持。為響應國家號召,各地在進行貧困生身份識別時,可以將不同貧困區域劃分為等級,針對不同等級的貧困區域差異制定與之相符的判定標準,一是調查高校學生在校的基本開支,并通過數據確定貧困生人數和幫扶方式;二是調查貧困生家庭收入情況,可以結合貧困區域的“人口居民收入”對比分析。
(2)完善資助育人管理機制,這項工作是貧困生資助工作的保障,能為科學地進行教育扶貧帶來強大助力。相關部門可以將自助管理組設置為重點工作組,并配合建立獎學金、勤工儉學金等財政項目,這種做法可以減小貧困大學生識別難度,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且貧困生通過勞動獲取資助,也可以實現資助和育人兩個目標的同步達成。
(3)加強資助育人體系的監察力度,為保證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落到實處,相關部門應加強監察力度,每隔一段時間對受資助貧困生進行一次調查,檢驗扶貧工作的成果。
以某地的高效資助育人機制建立工作為例,該地區結合當地消費水平以及大學生日常生活所需資金制定了貧困生識別標準并嚴格遵守,同時與資助育人體系內的高效聯合設立了助學基金,貧困生可以通過在校內付出勞動或取得優異學習成績獲得助學金。此外,該地每個季度都會檢查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落實進度,實行責任到人制,嚴格監督資助育人體系健全情況。
3.2 拓寬精準幫扶渠道
目前,對于貧困大學生資助的主體主要是國家政府和高校,為加快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建立,可以著力開發信道資助渠道,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也擁有資助貧困大學生的能力。相關部門可以與社會上的企業取得聯系,為貧困生爭取新的助學金來源,也可以在高校、家庭、學生之間形成教育合力,貧困生通常家庭條件欠佳,父母沒有過多精力關注貧困生教育,為改變此現狀,相關部門可以與家長溝通,避免由于疏于管教導致貧困生身心健康發展受到阻礙。
例如:某高校為幫助貧困生拓寬精準幫扶渠道,主動與社會上的企業取得聯系,不僅可以爭取更大的資金來源,也可以使貧困生獲得更多企業實習的機會,促使貧困生早日接觸社會,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提高精準幫扶的效率。
3.3 提高資助育人隊伍素質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不僅是相關部門的責任,也是高校教師共同的責任,因此相關部門應著力培養一支高水平的資助育人隊伍,幫助工作人員了解當下資助育人體系建立的情況,引導工作人員主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強隊伍的理論學習力度,幫助他們明確工作職責,帶著愛和責任進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例如:某高校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資助育人工作隊伍,經常組織工作人員學習真實的案例,要求在工作中結合資助育人工作的成功經驗和現實數據更好地應對相關工作,為我國精準扶貧視閾下的高效資助育人體系建立提供助力。
首先,搭建學業支持平臺,通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該平臺的建立也能為各貧困地區培養更加優秀的綜合型人才,加快精準扶貧的腳步。
其次,構建職業能力體系,即建立貧困大學生實習基地,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幫助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盡快帶動區域脫貧。
最后,建立慈善育人基地,該基地主要目的是通過貧困生主動表達自己的價值,吸引社會上的力量提供幫助[3]。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精準扶貧視閾下想盡快完善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建立,相關部門必須盡快行動起來,通過科學手段識別貧困大學生身份,并對資助育人體系進行科學管理,為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助推力。
參考文獻
[1] 黃濤,戴恩湘,肖芳,等.新時代“精準扶貧”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體系機制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11):110-113.
[2] 侯昀晨.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33):3-5.
[3] 譚鑫.淺析新時期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建設[J].法制與社會,2019(30):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