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妙輝
摘要:作者主要研究了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關于自主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小學高年級數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需要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強化,進而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解題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
當代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也就是說,教學工作不再是由教師主導的工作,而是要依賴于學生主觀的意識,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而言,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習意識需要從小培養(yǎng),而高年級的數學知識已經具備了一定難度,要從教學方法上予以改變,需要教師立足實際教學情況,做出合理的分析,才能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一、趣味化教學,啟蒙數學思維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將啟發(fā)學生興趣作為關鍵點,興趣能夠給學生帶來最好的指引,而趣味化教學就是啟蒙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結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創(chuàng)設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為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快速發(fā)展,教師可在教學內容中設置“興趣點”,如在“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對這一課程預先做好預習工作,將有關“負數”方面的知識以判斷題的形式展示出來,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發(fā)給學生,作為學生預習作業(yè)的檢查題目,此時,教師可以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的教學原理,設置相應的榮譽稱號,如“小專家”“小博士”“小學士”之類的稱號,借助這一教學方式,學生會在預習及教學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享受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有利于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新知識內容,對以往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調整,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強化。
例如: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布置一些圖形拼接小游戲,課件左側可以是一個已知圖形,課件右側是一些零散的圖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這些零散圖形的隨意組合,通過平移、旋轉、翻轉等方式構建出與左側相同的圖形,學生可以邊講解邊操作,其余學生可以提出不同思路,通過這種互聯網游戲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并且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創(chuàng)新化教學,培養(yǎng)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在小學高年級數學中,多數的數學教師能夠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但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仍有部分教師對分數過于重視,從而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學習壓力。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想真正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首先要敢于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做出改變,對現有的教學方法予以創(chuàng)新,辯證地看待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好”與“壞”,將其優(yōu)勢與弊端加以深刻的分析,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地調整教育結構。如在小學數學《公倍數與公因數》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就可通過設置任務的教學方法,組織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預先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并依照教學的需求設置探究問題,將問題分配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的談論和研究,如“什么是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定義是什么?”“怎樣才能知道最小公倍數是多少?”“什么是公倍數?”“公因數與公倍數的規(guī)律是什么?”教師在設計探究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內涵性,不要設計過于簡單或缺乏討論價值的問題。在各個學習小組完成問題的探究以后,教師可按照順序讓各個小組依次匯報成果。
這樣一來,在任務教學法中,每一位學生都獲得了自主討論的機會,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的空間,基于這種小組討論的學習模式基礎之上,教師要注重對討論秩序的規(guī)范,對性格靦腆、不善發(fā)言的學生要予以鼓勵和支持,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學生會主動參與到討論活動中,并提升自身的學習自信,個人自主能力也會得以強化。
三、獨立性思考,預留自學空間
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關鍵在于促進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更加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布置具有知識探究意義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有意識地思考問題,才能使學習能力逐漸提升。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有機會探究學習知識,而不能過分干預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否則學生就會形成學習依賴,教師也會成為學生在學習之路上的“拐棍”,久而久之,學生無法形成獨立的思維意識,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也就必然受到限制。如在一道趣味化題目中,“有兩根長度相同的繩子標為甲和乙,甲削去3/4,乙削去3/4米,則兩根繩子剩余的長度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在這道題中,學生得出的結論大有不同。故教師可以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有些學生會選擇設方程來得出兩根繩子在不同情況下的長度關系,有些學生會選擇代數的方法來得出兩根繩子剩余長度的關系,總之,學生們所采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但無論采用何種解題方法,最后所得出的正確結論都是一致的。但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獨立思考的樂趣,使其自主學習能力與意識都得到強化。由此可以看出,為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數學科目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預留充足的知識探究空間,并積極發(fā)揮教育中的思維引導作用,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獨立思考,讓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得以加強。
四、結語
在當代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教學需求,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成為當代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尤其是對于數學這樣一門理性思維較強的學科,教師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在面對學習問題時敢于挑戰(zhàn)自我、勇于探索求知。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初現萌芽,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立足實際,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予以真正意義上的啟迪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志平.啟發(fā)式教學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2).
[2]王志軍.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甘肅教育,2018(15).
[3]程微微.互教互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的應用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9(17).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