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青
摘要:美術課程是初中學生必學的課程之一,其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初中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提高學生感受關、鑒賞關、創造關的能力,實現初中教學德、智、體、關、勞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如何進行良好的美術審美教育工作成為當下初中美術教師應當首要關注的一點。基于此,本文將簡要探討論述初中美術審美教學展開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關術;審美教學;策略;思考
初中美術審美教學可以有助于初中學生審美素質的提高,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審美創造力,有助于學生日后個人發展和學習,為國家、社會未來發展培育全面型人才。
一、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審美素質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學校普遍重視學生文化課程的教育,忽略美術課程、體育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等技術性課程的教學,學校所安排的課程教學課時較少,根本無法滿足課程教學目標完成的需求。美術教師在這種教學環境影響下,教學觀念產生了一定的偏差,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追求教學效率,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繪畫技巧和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對繪畫情感的體驗,認為美術課程教學主要就是掌握繪畫技巧,從而忽略了美術課程教學的真正意義,初中學生審美素質教育也流于形式。
美術教師作為初中美術教學課程的主要開展者,其自身教學認識、教學能力、審美素質等都會對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審美素質造成極大地影響,所以要想實現初中美術課程審美教育的目標,初中美術教師首先需要更新自身教學觀念,轉變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式,在注重繪畫知識和繪畫技巧傳授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在繪畫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情感進行創作,在欣賞繪畫作品時,引導學生深入去體會繪畫者繪畫時的情感,描述學生自身從畫中體驗到的感受,并學會如何去賞析畫。同時,初中美術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審美素養,利用各類可以獲取審美教育培養的資源、渠道等提升自身對于藝術審美的認識,保證自己的水平可以滿足學生審美教育的需求在課程教學活動中也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學會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創造審美教育學習氛圍,提高審美教育效果。
二、收集審美素材,做好審美服務
審美教育素材同初中美術教師一樣,是初中美術審美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初中美術審美教育效果,初中美術教師還要學會收集、利用審美素材,做好審美服務工作。現下,信息技術十分發達,除了課堂上原有的美術教學材料之外,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互聯網去搜索優秀的美術作品、美術作品作者的簡介、美術作品創作的背景等,讓初中學生通過全面的美術作品資料了解來深入賞析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美術作品審美意識。美術通俗來說就是視覺造型藝術,線條、色彩、質感等都是組成美術作品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藝術形式美感因此在學生審美教育培養過程中,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利用美術語言因素的形式美感進行審美教學,比方說美術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去感受作品的線條力量,體驗線條濃淡、粗細等,幫助學生去感受美術作品色彩的碰撞、組合,有助于學生對色彩應用的理解,此時再滲透進各類色彩的調配知識、運用技術,不僅可以提升初中美術課程教學效果,還能達到理想的美術審美教育目的。
三、鼓勵大膽想象,激發審美與創造力
初中美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強的課程,光有理論知識講解難以達到理想的美術課程教學和審美素質培養效果,學生在了解如何進行美術繪畫、賞析后,還需要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自身創作才能深化美術審美教育,只有通過實踐操作才能將理論知識鞏固到學生腦海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審美教育內容進行一定掌握后,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激發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根據自身的理解去進行創作,藝術是離不開想象的,也只有在想象過程中,藝術才能得到升華,有效培養初中學生藝術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比方說在進行美術課程《奇特的視覺圖形》這一課程教學時,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設備去搜尋奇特的圖形,教師先做示范,例如將小丑的臉想成是荷包蛋組成的眼睛、西紅柿組成的鼻子、香腸組成的嘴巴,而后讓學生模仿進行創作,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給予學生去觀察美術作品、描繪美術作品的機會,讓學生在想象、描繪的過程中掌握審美方法,提高審美意識。此外,初中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還要盡可能的去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感知的機會,為學生創造審美意識培養條件和審美意識培養機會,讓學生在作品情感體驗中升華自身,將自己對藝術的想象力轉化為審美能力。
四、結論
在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美術課程作為初中學生審美素質培養的重要課程,教師應當提高審美素質培養意識,深入挖掘美術教材中的美育材料,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嘗試和審美品味,根據時代的進步改變自身教學觀念,有效激發初中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