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喜梅
摘 要:初中語文文學類閱讀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文章探索指導學生系統地編制文學類閱讀錯題集的高效策略。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錯題編制指導,在此基礎上使內容編排類型化和錯題編制常態化,在反思與實踐中逐步提升自主閱讀文本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學類閱讀;錯題集;高效策略
錯題集作為一個“反饋——矯正”的學習載體,通過學生在改正過程中反思錯因,找準失誤點,尋求解決策略,以彌補知識缺陷,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然而許多學生并不重視,極少學生有編制錯題集的習慣。這就導致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收效甚微,學生付出時間多但錯題也越來越多。
在文學類文本閱讀這一知識難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實踐中學會錯題編制與高效使用,培養學生養成分析錯題的習慣,學生便能主動反思和調整學習情況,在文學類文本閱讀錯題的反思與實踐中逐步提升自主閱讀文本的能力。
一、錯題分析規范化
教師對學生進行規范的錯題集編制指導,利用學校統一下發的錯題集,統一錯題分析的步驟、格式、圖標等內容,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規范的編制指導。
(一)標記信息
標記信息主要需要標記錯題整理時間和錯題基本信息。首先應寫明整理錯題時間;其次應明確標記錯題出處,寫明錯題所在書本、學案等資料的具體名稱和頁碼;接著,抄寫題目重新審題,用不同顏色、線條標注題目中的關鍵詞、分值,明確寫出錯題題型及所考查的知識點。
(二)比對析因
對于錯誤較多的、較難的錯題,建議學生重現初次做題時的錯誤答案,用藍筆畫線標注錯誤答案中個別正確的得分點,明確所得分值,并用紅筆對錯誤答案進行補充、更正,重新把正確的答案梳理一遍。而對于只有個別錯誤的題目,直接把教師講過的正確答案完整呈現一遍,在參考答案中標記自己答不到的失分答案點,從而明確自己的得分值和失分點。
這一過程是錯題收集的關鍵步驟,針對有關語文技能的錯題,應當更注重對答題思路的整合,以及答題方法的積累。學生應認真比對分析原錯誤答案與正確答案的區別,直觀呈現理解錯誤或者答題錯誤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線條標記或圈畫錯誤點、漏答點,重點是從題目審題、文本理解、答題技巧等方面反思總結錯誤失分的具體原因,并思考得出相應解決對策、注意要點。
(三)拓展延伸
在歸結出錯因并思考解決對策之后,應進一步結合題型和文本具體內容,總結歸納該類題型的解題思路、答題技巧及相關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可以留部分空白位置,用于以后進行同類題目的補充拓展,關聯比較。甚至可以對原有錯題進行改編、拓展,使一題變多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總之,要明確錯題分析并拓展的目的是以本錯題為一個支點,延伸拓展相關知識。
以筆者對學生2018學年第一學期月考的錯題指導為例。
1. 標記錯題信息
(1)錯題時間和出處:2019年10月21日;第8周周一;2018學年第1學期月考(一)12題之第(1)小題。
(2)原題目(重新審題,明確分值、題型):
結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的含義。(考點:賞析語句題型、揣摩感情)
飯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來,小心翼翼地平放在桌上。(2分)
2. 比對析因
(1)比對
原答案:運用了動作描寫,“小心翼翼地平放”表現了父親拿梨時的謹慎,表現他對梨十分愛惜、珍視。
更正補充:充分表現了父親對子女的深切關愛。
(2)析因
我在答題時,只片面看到父親對梨的愛惜,卻沒有進一步理解父親這一動作后面所蘊含的情感,是對“我”的深切關愛。片面理解文本導致丟失1分。
(3)反思對策
賞析句子要結合上下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情感、性格、心理、態度、心情等,多角度思考,全方位答題。
3. 拓展延伸
2019年11月11日補充第10周期中考文學類閱讀《家有扶桑》12(2)小題:聽了母親的話,我的心倏地疼了一下。(結合語境賞析加點詞)
(1)比對:“我”聽了母親的話后心中一震,引發“我”對前文自己所說的話進行反思。(答案補充:)“倏地”形象地寫出了母親說“扶桑活了”帶給的感觸極深。
(2)析因:解答這一道題忽略了要聯系前文,然后更深一步理解“我”當時內心的情感。
(3)知識點關聯:需重點強化“聯系上下文,多角度思考,全方位答題”的方法。
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學生有可能一開始會缺少分析的內容,這時需要教師及時批改之后進行點對點的指導,強化學生的規范整理意識。
二、錯題編排類型化
在錯題集編制的初始階段,根據中考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方式,為了更有針對題型進行復習,可以把錯題按照以下幾個題型類別進行分類收集:第一類是把握內容(包括概括內容、心理、態度變化、內容理解);第二類是理解詞句含義;第三類是賞析詞句作用;第四類是標題妙析;第五類是分析句段作用;第六類是賞析表現手法;第七類是分析人物形象;第八類是揣摩人物心理。
學生把錯題集分成以上八大部分,貼上明顯的類型標簽,并把在課文、學案、測試中做錯的文學類閱讀典型錯題分門別類,使錯題集的編制有完善的題型體系,注重文學類文本閱讀知識體系的建構與遷移,便于學生熟悉中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題型。有利于學生間定期進行組內、組間、全班的交流、學習與評價,熟悉題型的命題方式、高頻出錯方式和答題思路,同時也方便教師利用學生錯題集進行高效運用指導,有利于教師定期對典型的、易錯的錯題難題進行分類收集、再檢測,切實提高師生的復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錯題完善常態化
錯題篩選收集應該常態化、持續化。錯題本編制的目的并不只是把錯題抄下來分析,然后把錯題集塵封起來。如果學生不再翻閱錯題本,也不再對錯題本進行補充更新,那錯題本就會變成真正的“錯題廢品本”。教師應該如何促進學生定期篩選、補充完善編制,從而提高復習效率呢?
(一)以嚴格要求檢查批改,促進錯題集更新常態化
在錯題集編制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可利用學校下發的錯題本,教導學生及時篩選收集課文錯題、學案習題、練習作業以及各階段考試題中出現的文學類閱讀出錯題目。在對如何編制錯題集進行指導規范之后,要通過布置作業并及時檢查批改的形式,落實錯題集的編制要求。同時,教師還應明確檢查錯題集的具體要求,對于沒按照要求進行編制的同學要進行整改的具體指導,并再一次落實檢查督促,以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及時篩選收集錯題的習慣,還應根據文學類閱讀教學內容,及時布置學生補充同類型的錯題,包括相同錯因和不同錯因的題目;并定期布置翻閱、思考、重做的任務,標記完全弄懂且熟悉答題方法的題目,難題由多減少,促進錯題收集更新常態化。
(二)以開放姿態交流展示,促進錯題集優化常態化
教師逐步和學生達成共識,錯題集應是開放的,隨時可以補充歸納,拓展延伸;學生的心態也應該是開放的,隨地可以查漏補缺。教師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交流展示活動,組織學生互相交換錯題本,以小組、同班等多種形式交流。交流展示的內容可以多樣化,比如一起回顧上階段所做的錯題,篩選出錯誤率較高的題型和錯因,對難點題、典型題、拓展題等新的錯題進行整理匯總,總結提升。在翻閱借鑒、互相分享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看到自身的錯題集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并從規范、細致、正確的錯題集中取長補短,從而自覺進行錯題集的常態化優化。
總之,只要教師在文學類閱讀教學過程中,堅持指導學生進行錯題的歸納與完善,只要學生在錯題編制的過程中,保持恒心,才能夠通過整理的過程,達到深思熟慮,熟能生巧,提高文學類閱讀這一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美]約翰·杜威著;伍中友譯.我們如何思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
[2]彭逸飛.發揮錯題本功效 提高學習效率[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0).
[3]彭霞.打造“升級版”錯題本[J].中小學管理,2016(09).
[4]徐麗娟.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錯題集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5]柯雪霞.有效利用“錯題本”[A].教育教學研究:教師發展研究(2017年版第一輯)[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