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琳真
摘 要:勞動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勞動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讓學生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文章基于小平小學的菜園基地,從四個方面對小學勞動實踐教育進行了探索:以勞樹德,突出育人內涵;以勞增智,充實課程體驗;以勞育美,培養審美能力;以勞強體,健康成長。
關鍵詞:勞動教育;菜園基地;小學教育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小平小學地處城鄉接合部,學校占地面積7580平方米,除教學樓、生活樓和操場之外,還有一部分空地,于是學校就把這些空地劃分了12塊種植基地,分給每一班級種植各種蔬菜和喂養小動物,并將這塊基地命名為“希賢莘莘苗圃”。基于“幸福校園,幸福人生”這一理念,這幾年來,學校通過加強校園種植地、飼養角等勞動實踐班級基地的建設,挖掘勞動實踐基地的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實效。隨著菜園基地的不斷充實,莘莘苗圃越發美麗,從剛開始的隨意種植到現在的滿園瓜果。它已經成為我們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成為學校德育思政教育基地,成為學生學科知識的課堂。綜合實踐課、美術課等率先走進我們的實踐基地,這也使勞動實踐基地與課堂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
一、以勞樹德,突出育人內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勞動,才能養成真正熱愛勞動和尊重勞動人民的品質。小平小學把勞動實踐教育與學校的思政教育聯系起來,在勞動實踐教育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勞動過程和收獲勞動本領,與同學分享勞動成果。
在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里,學生就像菜農一樣,一早回到學校,第一時間就是拿起小水桶去苗圃灑水、除草、挖坑、施肥、培土。學生在教師前期細致的安排下,分工明確,齊心協力,愛護自己班的勞動基地。一段時間后,種下的植物都有所收成。學生看看自己的勞動成果,個個都咧開了笑臉,興奮不已。學生都表示:雖然有點累,但看到有收成,特別開心。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體悟到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喜悅;明白了幸福是要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創造的;也更加深化了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懂得了勞動最光榮,也明白了最美的身影是勞動的身影。
二、以勞增智,充實課程體驗
勞動能提升人感知周圍世界的能力,勞動教育是教師開辟思政教育的新源泉。“希賢莘莘苗圃”是我們學校學生的種植和飼養基地,學校充分利用這塊校內的勞動實踐基地與學科課程相結合,利用學科知識,與學生的勞動實踐活動融合,豐富了各個學科的課程資源,將學科的文化與勞動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促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學校教導處號召教師在學科中挖掘勞動實踐的內容,讓學生觀察體驗,研究學科課程與勞動教育的切入點。如我校五(1)班的林老師,以前教《落花生》這一課的時候,苦于學生平時只知道花生的形狀以及味道,但是不知道花生果實是長在地下的,也不清楚花生根、莖、葉的樣子,更加不懂得花生是怎樣收獲的。自從學校開辟了莘莘苗圃,自己班上有塊自留田之后,教師就買來花生,教導學生在自己班的田地上種植,從播撒種子到花生苗開始慢慢探出腦袋。在學生每天澆水、每半個月施肥、平時抓蟲子等的照料下,花生苗越長越高,一直到開花、結果。等到花生成熟時,天天請求教師挖花生。從土里拔出花生的時候,學生都歡呼起來,看花生的眼睛都是閃亮的。學生將花生拿到飯堂,在食堂阿姨的幫助下,做成了一道道花生菜式,有花生豬骨湯、烤花生、老醋花生、花生糖水等等,十幾樣菜式放上了飯桌,學生第一次品嘗到自己親手栽種和收獲的花生大餐。幾個月的時間,學生從與花生零距離接觸,到對花生的特點摸得清清楚楚,看到花生大餐,對花生的喜愛更是溢于言表。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學生在學習《落花生》這一課文時,對于課文的理解就能夠感同身受。通過這樣的勞動實踐與學科的融合,學生感受很深刻,他們除了收獲成果和驚喜之外,也體會到了什么是學得開心。
三、以勞育美,培養審美能力
當今,美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就指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筆者認為,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注意滲透美育,就要從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我校以勞動實踐基地為依托,利用紅領巾小社團,開展實踐基地“小小創意家”勞動制作比賽,如“我的苗圃我來裝扮”,目的是讓每一個班級的勞動實踐基各有特色,能一下子就分辨出哪一塊菜地歸屬自己的班級。社團的學生接到任務,自己分組,有上網做參考資料的,有買物品的,有搭建的,還有負責后期裝設的。創意搭建社團的學生在菜地上搭建了一個亭子,亭子的四周用竹子圍起來,可以種植一些攀藤的植物或瓜果,到了夏天,亭子可以乘涼,還可以欣賞瓜果。還有一些社團,利用菜地的形狀,在周邊加了地基、圍欄,在圍欄邊加裝設,使得菜地與眾不同。又如開展“葉子書簽”制作,社團的學生在美術教師的帶領下,來到基地,采摘一些可以做書簽的葉子,然后自己制作,從浸泡、除去葉子的表皮、上顏色,加裝設,一張書簽就制作完成了。學生看著自己制作的一件件葉子書簽作品,臉上溢開了笑臉,心中充滿了自豪,開心、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些小制作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在愉耳、悅目、賞心、怡神的審美活動中學習,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增長了知識和才干。
四、以勞強體,健康成長
美國哈佛大學曾有一項研究結論:適量勞動能使孩子感到快樂,也能促進孩子體魄健康成長。自從我校開設了“莘莘苗圃”勞動基地,學生的身體確實在不知不覺中強壯了。三(1)班有個學生,身體條件比較差,經常感冒。后來,他參加自己班的菜地種植之后,每天給蔬菜澆水、拔草,適量體力勞動增加了他的心肺活動量,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了肌體的健康,也因為他每天都有參加戶外的勞動,沐浴了大自然陽光,聞到大地泥土的芬芳,心情舒暢。慢慢地,家長發現,孩子生病少了,身體健康了,并且開始長高了。通過種種事實證明,學校的勞動實踐教育強健了學生的體魄。
在勞動實踐教育中,并不單單只是創造與眾不同的勞動價值,它能讓學生體驗各種各樣的勞動,促進了學生的勞動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勞動能育人,勞動實踐教育凸顯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育美、以勞強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廣宏.最是勞動能育人[J].師道:人文,2019(09).
[2]盧秀效.談農村小學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22).
[3]李軍民,韓彩霞.基于勞動實踐的學科課程融合[J].文教資料,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