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丁
摘要:小學道德素養以及法治觀念相關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要將有效培養學生的日常道德涵養水平,強化生活中的法律認知觀念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基于核心素養教育前提下開展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相比以往的教學方式更能順應小學生認知世界以及理解世界的發展規律。文章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際教學現狀,對基于核心素養相關課程內容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關鍵時期,要求基礎教育加強學生實踐能力以及道德素質的培養,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則是有助于這一點的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內容很多,要求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和理念的創新,切實提升教學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不過就當前情況來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用和價值的發揮。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分析非常有必要。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關乎到教學質量和效果。很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基本都是應用填鴨式教師方法,只注重自身講課連貫性和進度,忽視了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而到導致課堂氛圍非常的枯燥和沉悶,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師生關系不融洽
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開展依舊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有著絕對主導地位,通過講述的形式向學生傳播概念意義等理論性的知識,告訴學生怎樣操作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講解,對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需求卻忽視了。進而導致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產生畏懼心理,興趣缺失,同時師生之間的關系也不是很融洽,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教學實踐性不足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日常生活中很多細節都是和人們的思想意識有聯系的。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非常的強,通過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必定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法治觀念[1]。但是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基本都是進行理論化的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嚴重影響到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提升。
(四)考核過于簡單
對于整個教學活動來說,學生考核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通過收集教學信息對整個教學過程與結果做出準確的判斷,師生都可以通過這一環節來不斷完善自我。就目前情況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評價忽視了診斷功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依舊遵循簡單講和多背誦這一原則。此外,學校對于考核結果也不重視,考核標準非常的低,形式過于簡單和表面,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性的提升極為不利。
二、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策略分析
(一)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應重視課上合作交流
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重視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與要求,能更好地使學習成為一種合作關系,通過人際交往而進行的社會活動過程,它更有利于學生社會性的發展,即實現學生核心素養中的“社會參與”的能力。對于合作學習的重視,我們應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如何提高課堂交流的效度。眾所周知,《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隨著學生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 我們應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而小組的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合作學習時,我們應特別注意對合作學習的目的任務的要求、對小組的分工合作、職責的指導,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職責,達到讓每一個學生既有獨立思考,又有合作學習與能力的提高,使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其次,我們還應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質量也影響著課堂交流的有效性。我們的課堂應充分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時空,讓學生的認識從自己學習體驗感悟出來,從實踐中體驗出來的,更好地引發個體與群體的思維碰撞
(二)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和諧,那必定很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開展更為針對性的教學。首先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態度,不能夠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和學生相處。其次就是需要將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的體現出來,平等與學生進行交流,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需要在德智體美勞教育中不斷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幫助。所以在強化社會實踐的同時,還應該注重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這樣能夠很好的擴展和豐富學生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對于課程現實性和豐富性的強化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基本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有著很大的幫助。不過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實際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這就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加強實踐教學以及完善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靜. 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法融合策略的實踐[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19, 20(1):61-63.
[2]鐘秀鳳.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課外延伸現狀及對策[J]. 西部素質教育, 2018, 4(5):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