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方針的實施,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在高中政治課堂中要挖掘學科因素,掌握時機滲透法律意識。文章分析了法律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對高中政治課堂中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法律意識;核心素養
高中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比較強,但卻缺乏對社會體系的認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稍有不慎就會誤入歧途,所以在高中教學中一定要強化法律意識,政治課堂作為高中教學體系的一部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法律意識,要得到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手段、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法律觀念。
一、 法律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我國正處于變革與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內社會主義民主化和法制化是進步的標志,高中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其法律意識和思想政治意識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只有其思政意識和法律意識符合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而法治意識的培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進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
高中生的教育關乎祖國的未來發展,而高中生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來自學校,只有在高中教學中讓學生認真學習政治知識,才能更好地承擔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由法律進行支撐的,有了法律才使社會發展秩序得到有序維護,也使公民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作用,所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公民意識,然后以主人翁的姿態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
(三)有利于提升核心素養
在新形勢背景下,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市場需要更多優秀的全能型人才,因此,要求學生在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基礎上,還要具有核心素養,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可以將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更好地學以致用,全面培養高中生的能力可以促進其政治核心素養的提升,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較強的法律意識,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也能夠促進其健康成長。
二、 高中政治課堂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挖掘法律知識
所有版本的政治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以教材為基礎,能夠充分地挖掘出各種法律知識,為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良好的條件。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例如:在學習“政治權利與義務”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提出問題被開除黨籍的公民能否參選村委會主任,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給出答案,并結合教材說出原因,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在政治教材中會有很多法律概念,由于法律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概念是學習法律的重要基礎,法律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法治素養,讓學生能夠辨別與區分法律概念,學好用好法律概念,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開始。例如:在學習“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有些學生難以理解其中涉及的有限公司形式,這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規定,“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也可以簡稱為股份公司,通過引入相關規定,強化學生對法律概念的辨析,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有限公司兩種形式的本質區別,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法律意識。
(二)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政治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布置一些實踐活動任務,也要結合實際設置一些開放性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地增加素材,利用一些時事政治熱點,來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例如:在學習“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時,教師就可以以“怎樣與政府進行合理溝通”“怎樣處理公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為話題,讓學生從法律的監督上強化對政府的認識,并合理使用監督權利。或者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學會系統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雖然接觸到了憲法等概念,但由于沒有實際參選的經歷,難以進行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實際與教材相融合,選擇一些學生了解的政治活動來強化學生對法律的認識。知識來源于生活,為了更好地滲透法律意識,就要從學生的感性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律,真正地體現法律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觀察親人、朋友的消費行為,分析其消費理念,更好地理解從眾消費行為和攀比消費行為等,讓學生交流討論哪些消費行為是值得倡導的,哪些消費行為是不值得倡導的,不應該學習的,在分析討論中引入適度消費理念,引入勤儉節約和綠色消費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聯系刑法與環境保護法等規定,讓學生意識到過度的消費容易造成經濟犯罪,進而受到法律的懲罰,或者結合國家發展形勢,讓學生重視環境保護,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來逐漸滲透法律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容易認同,從而更好地提升其法律意識。
(三)重視拓展延伸,建設高效課堂
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還要加強拓展延伸,在教材的基礎上尋找利用其他教學資源,緩解根據教材講解帶來的枯燥乏味之感。例如:尋找時事素材,將一些新聞、社會熱點材料以及校內外可用資源等,進行充分整合加以利用,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評議,這樣既有助于讓學生了解國家時事,又有利于引導學生將社會現實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培養其法律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拓展延伸,增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時,教師可以拓展延伸,讓學生搜集一些關于民主選舉的資料,然后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另外,要建立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需要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政治科目的目標,養成積極主動參與的習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民主法治精神。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的政治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思考運用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最后,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參與中體會到自由民主,例如:以“正確對待金錢”為探究題目,開展辯論活動,有針對性地提出如何正確對待金錢,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學會講道理糾正錯誤觀念,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
(四)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強化法律意識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手段,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已經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了解收集法治信息,然后在進行政治教學時,將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例如:選取一些法律影視片段、法治專欄節目作為課程導入或者課程延伸,為學生帶來視覺聽覺體驗,身臨其境般的感受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其法律意識,在觀看視頻之后,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其在思考的過程中加強對法律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法律情景模擬來強化法律意識的培養,法律情景模擬活動是通過角色扮演,來模擬法律事實。例如:在學習“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時,可以創設城區“黑洞”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選擇兩個學生扮演深受馬路“黑洞”困擾的市民,選擇一個學生作為旁白,表明情景劇的背景,選擇四個學生提出市民的建議,其中第一位提出可以撥打市長熱線進行舉報,第二位提出可以找電臺和報社進行舉報,第三位提出可以向人大代表進行反映,請其解決問題,第四位提出可以去政府辦公廳大鬧一場。在表演完情景劇之后,教師提出問題哪些建議是可以采取的,屬于哪種民主監督渠道,通過情景模擬和問題探究,強化了學生對民主監督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法律意識。
(五)提升教師素質
想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還需要強化教師的法律意識,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首先,教師要堅持學習,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的豐富,教師一定要不斷更新知識,不能滿足現狀,要使自己更加適應發展的需求。教師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并做到融會貫通,才能起到引領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其次,教師要勇于反思,在擁有淵博的學科知識基礎上,做到三省吾身,只有加強反思,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更好地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業務能力,因材施教,例如:通過學生的評價反饋,進行總結、反思,結合實際探索最佳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最后,要具有良好的師風師德,政治素養和法律意識的滲透,要從日常行為開始,例如:為人師表,教師在言論上要慎重,即使對社會有不同的偏見,也不要在學生面前發表言論誤導學生,要對學生負責。
三、 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法治理念的不斷深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加強關注,提高其法律素養,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進行政治教學時,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法律概念、情境模擬以及更多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也讓學生在受到侵害時可以利用法律進行自我維護。
參考文獻:
[1]石愛云.高中政治課如何滲透法治意識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8):97.
[2]孫耀華.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9(15):130.
[3]郝紅亮.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244-246.
[4]牛昱萱.高中政治課堂學習中如何培養自身法律常識[J].中國高新區,2018(3):111.
作者簡介:張麥亮,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昌都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