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琪
摘要:隱喻既是語言和修辭現象,同時更是一種思維與文化現象,在修辭中體現出更為深刻的思維與心理活動。《文心雕龍》作為我國古代的語言研究著作,具備極高的文學水平和研究價值。《文心雕龍》中隱喻十分豐富,因此,通過簡要介紹《文心雕龍》和隱喻的類型,最終從多個維度入手,分析《文心雕龍》中蘊含的隱喻思想。以期為后續《文心雕龍》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借鑒。
關鍵詞:《文心雕龍》 隱喻思想 類型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111-02
新時期背景下,對隱喻的研究逐漸增多,認為隱喻不再是單一的修辭作用,而是與作品本身的創作語境和創作者思維均存在密切關聯,甚至對整個著作的文本結構均會產生一定影響。隱喻的類型主要包括顯性與隱性隱喻、根與派生隱喻、相似性與創造性為基礎的隱喻,本文立足于此展開深入研究,對這部經典著作的隱喻思想展開細化分析,并得出以下結論。
一、《文心雕龍》與隱喻簡介
(一)《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這本文學理論專著,是由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整體內容和結構均十分縝密和嚴謹,理論內容闡述十分系統化、細致化。《文心雕龍》被稱為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體系如此之嚴密且論述較為全面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由10卷構成,共細化分為50篇,上部、下部各25篇。《文心雕龍》論述主要立足于孔子的美學思想,同時兼顧道家的相關思想理論,對于中國古代齊梁時代的相關美學研究成果進行了全面性的歸納和總結,對于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美學規律、美學創造和鑒賞方面,展開了深入探討。上部的論述具有統領的作用,是從《原道》到《辨騷》五篇內容,重點的理念是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諸于圣、宗之于經。之后的20篇,均將論文序筆作為核心內容,對當時的不同文體的作品、作家等展開詳細且深入的研究。下部的篇幅中,主要以剖情析采為重點,研究了文學創作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還包括評論鑒賞等內容,是《文心雕龍》全書最精彩的內容。
事實上,《文心雕龍》雖然被稱之為文學評論著作,但卻是語言研究方面十分出色的著作,在世界范圍內均具有較高的水平。針對《文心雕龍》的研究,當前主要是基于修辭學界和漢語語言學,部分國外的學者也從語言學范疇進行過相應的分析,但分析成果不夠全面,該角度的研究始終處于薄弱狀態。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學者均將《文心雕龍》定義為文學理論著作,因此,從多個視域展開《文心雕龍》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隱喻類型
1.顯性與隱性隱喻
顯性隱喻也可稱之為明喻,是一種標記化的隱喻形式,劉勰還在創作過程中,提出了隱喻,也就是將寓意寄托于物體、物品、事物中,通過借代的方式來表達思想或情感。顯性隱喻的體現更加明確化和清晰化,隱性隱喻則不容易發現。《文心雕龍》中的隱喻在篇章、詞、句子中均有體現。
2.根與派生隱喻
根隱喻指的是體現文章中心概念的隱喻,在中心概念下所派生出的隱喻內容,則稱之為派生隱喻。根隱喻通常是隱藏在具體內容中,不會被輕易發現,根隱喻還可以體現出人對世界、自然的最初認知,是概念化隱喻的核心部分。派生隱喻則是根隱喻的外在體現形式,圍繞根隱喻展開的分支。在《文心雕龍》中,人體隱喻是貫穿于整個著作的核心部分,劉勰在展開相關理論論述時,通常將人作為隱喻的對象,也證明《文心雕龍》的創作真正是立足于人的角度,基于人的各個身體部位來進行隱喻思想的表達。隱喻實質上是科學活動的產物,更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工具,對于新理論的產生具有重要作用。正是通過根隱喻與派生隱喻的論述,才能夠讓后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劉勰概念術語,通過生活隱喻科學,通過熟悉隱喻陌生,通過具體隱喻抽象,等等,構建了完整的《文心雕龍》隱喻思想體系。
3.相似性與創造性為基礎的隱喻
相似性為基礎的隱喻是立足于本體隱喻相似性基礎上展開的隱喻,創造性為基礎的隱喻則是在發現新事物的相似性基礎上展開隱喻。相比而言,創造性為基礎的隱喻更具認知價值。創造性隱喻通常是將隱喻寄托于具體的事物中,并且形成獨立的結構。
二、《文心雕龍》中的隱喻思想
(一)“骨”
“骨”的實質含義指的是人身體中堅硬的支撐組織,將其理解為骨頭,骨是人體重要的構成部分,是人體軀干,缺少骨人則難以站立,充分證明了骨對于人體的重要價值。《文心雕龍》這部著作中“骨”字運用十分廣泛,全書50卷中有15篇涉及“骨”,共體現在32句論述中。包括文骨、筋骨等。“骨”的隱喻思想包括人體骨骼、文章語言的骨力、文章精髓骨干和論述內容的骨體形式。《文心雕龍》中“骨”的隱喻通常在于事類,其隱喻思想則是體現文義,結合上文分析中,“骨”代表人體堅硬的支撐組織,那么“骨”的隱喻思想可大致定義為通過文體支撐來體現文義,是文章論述的重要構成部分。《文心雕龍》中所指的風骨,喻體實質上是人體,因此“骨”是文章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骨”是整個文章的支撐點,語言和行文則是分支。《文心雕龍》中正因有“骨”的存在,才能體現出感人力量,“骨”代表的也可以是文章精髓和重點內容,通過分析“骨”的隱喻思想,能夠了解創作的根,《文心雕龍》中“骨”在不同篇章中的運用,其隱喻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風骨》中的骨隱喻人或鳥類的骨骼,但在《奏啟》中,“骨”隱喻的則是人的骨氣。
(二)“肌膚”
“肌膚”原意指的是人體肌肉和皮膚。關于肌肉的釋義,是附著于骨頭上柔軟組織,后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將其定義為人及動物身體構成的纖維組織。肌肉與皮膚具有密切相連的關系,肌膚既可以概括皮膚,也包含肌肉、肌膚等,是人體十分重要的感官構成,是觸發人類感覺神經的主要渠道。由此,“肌膚”可以隱喻為親近的、密切的。但是由于肌膚相比其他人類器官,并未體現出十分突出的功能,因此通常人們在認知上存在盲點。在《文心雕龍》中,“肌膚”的隱喻體現在七個論述中,“釋采為肌膚”,將文章的“采”作為最親密的構成,通過“肌膚”隱喻采的重要性,文章若缺少采的構成,則相比人體缺少肌膚,整體完整性上欠缺。這里的“肌膚”隱喻思想則是文章文采,肌膚并不是人體器官中最重要的構成,同樣“肌膚”隱喻的文采雖比較重要,但確是外在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