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頌笑
摘 要:在立德樹人觀念指導下,班主任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要發揮自身的德育管理功能,以傳統節日活動為依托,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傳統文化,樹立文化意識,發展文化品質,實現健康發展。以元宵節為切入點,就如何組織傳統節日活動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班主任;傳統節日;實踐活動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其中,育人是教師首先要履行的職責。班主任作為教師群體中的一分子,其同樣承擔著育人重任。在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大部分班主任采取“管理”手段約束學生的言行舉止,導致部分學生在自我意識的驅使下,與班主任產生了諸多矛盾,育人效果可想而知。在新時期,德育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實現德育的主要途徑。新課改的實施要求班主任立足管理要求和學生發展需求,巧妙地設計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既能獲得參與活動的樂趣,又能感知到活動內涵,實現健康發展。基于此,我在組織小學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往往以傳統節日為依托,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多樣活動體驗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自主地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和道德品行。下面,我將元宵節為例,就如何組織實踐活動進行具體分析。
一、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傳統節日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比如,元宵節,此實踐活動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感知“友愛”,使學生在自主性的發揮下養成友愛互助、友善包容等美好的品質。基于元宵節的德育功能,我根據執教班級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其設計了具體的德育目標,以明確的目標引領實踐活動的實施,驅動學生的發展。
元宵節實踐活動德育目標:
1.引導學生做花燈、猜燈謎,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學會合作,知道友愛學生的重要性;
2.在賞花燈的過程中,對其他學生給予幫助,體會助人為樂;
3.體驗傳統節日活動,通過了解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樹立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
在設計了實踐活動德育目標之后,是否可以完成這些目標,需要班主任設定詳細的實踐方案,做到心中有數,并將方案在活動之前發放給學生,使學生能建立對活動的整體認知,從而保障活動的順利實施。在組織元宵節實踐活動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方案:
元宵節實踐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歡樂中國年 喜悅元宵節
活動對象:班級全體學生
領導小組:××? ××? ××
總負責人:班主任
具體負責:××負責搜集元宵節信息;××負責設計花燈;××負責制作謎語
活動安排:負責元宵節信息搜集的小組,將搜集的信息以演講、大字報等形式展現出來;負責設計花燈的小組,需要在活動之前,將花燈懸掛到教室,并在活動體驗過程中,對花燈的制作進行介紹;負責制作謎語的學生,需要在欣賞花燈的過程中,展現謎語,并設計小游戲。
二、根據活動方案做好準備
根據活動方案我們可以看出,此次傳統節日實踐活動的實施是以小組為形式的,且在參與過程中,負責不同任務的小組需要完成多樣的任務。要想順利地完成活動方案,需要學生和班主任在活動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因此,我在組織實踐活動之前,根據活動方案對學生進行指導。
1.劃分小組
小組的建設是有效實施實踐活動的保障。因為在此次實踐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需要承擔不同的任務,所以,我會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及其特長,將他們劃分到不同的小組中。比如,有的學生信息搜集能力良好,可以借助書籍、報刊、網絡等渠道搜集大量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建立較為完善而清晰的信息系統,由此我將他們劃分到信息搜集小組,鼓勵他們就元宵節的來歷、發展、慶祝方式等內容進行搜集和整理。在劃分小組之后,為了保證學生順利地完成任務,我還指導各小組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就需要完成的任務設定詳細的方案,從而責任到人。如此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明確的任務指導下,發揮自主性,保證活動的順利實施,還可以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互幫互助和有效管理,以提升其合作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2.布置場地
場地布置是實踐活動得以有效實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傳統節日實踐活動具有節日特點,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受到良好環境的熏陶,產生參與興趣,班主任需要對活動場地進行設計。因為班主任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較為繁重,很難憑借一己之力完成場地布置任務。此時,我會發揮自身的管理能力,與其他任課教師和學生取得聯系,利用周末時間合作布置場地。在布置場地的過程中,我會和學生一起搬桌子、搬椅子,掃地、抹桌子等,在熱熱鬧鬧的勞動過程中,不少學生會覺得我不是那么嚴肅的,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自然而然地放下對我的戒備,與我展開交流。在學生產生愉悅心理的時候,我會趁機就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溝通,從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順勢結合自身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對其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此活動的實施,不僅為傳統節日活動的實施做好了環境準備,還在與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而且,在溝通的過程中通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可以促進其健康發展。
3.做好宣傳
在劃分小組和布置場地之后,接下來要做的是進行宣傳。良好的宣傳可以使學生建立對元宵節的深刻認知,同時產生參與興趣,為有效實施實踐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學生是教育管理活動的參與主體,所以,在組織此次傳統節日實踐活動的時候,我將宣傳工作交付給學生。由學生合作設計宣傳此次活動,以此使其在親身體驗中,學會表達,并帶著濃濃的情感走進實踐活動,為之后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次宣傳的過程中,我們班級的宣傳員,采取了集體廣播的形式,利用大課間活動,就本班組織元宵節實踐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等進行講述。同時,部分學生還制作了宣傳手冊,利用精美的圖畫,意蘊深刻的古詩詞,多彩的活動形式等將元宵節活動直觀地展現出來。同時,利用課余時間,走進其他班級發放宣傳手冊,向同學們介紹此次活動。在這樣的宣傳活動體驗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元宵節的感知,還可以鍛煉設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多種能力的發展。
三、組織元宵節實踐活動
在完成前期準備活動之后,班主任需要發揮班級管理和引導作用,帶領著學生一起體驗活動。根據上文的介紹可以知道,在此次實踐活動準備階段,我將學生劃分為了信息搜集小組、花燈制作小組和謎語編創小組。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我首先圍繞活動方案中設定的德育目標,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如何做一個友愛的人呢?在此問題的驅使下,學生可以產生活動參與興趣。接下來,則需要給予各小組展現自我的機會。
1.信息搜集小組呈現信息
枯燥的語言描述往往無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參與興趣。因此,在信息小組展現元宵節信息的時候,我指導他們利用角色扮演或PPT等形式,進行直觀的演繹。在我的指導下,信息搜集小組制作了精美的PPT,從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到漢魏之后正式慶祝元宵節這一過程,學生使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做出了生動的演繹。而其他學生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會建立對元宵節的深刻認知,既了解到元宵習俗與佛教有關,又感知到多樣的慶祝形式,從而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2.其他兩個小組展現活動
因為在活動開展之前,制作花燈的小組早已將用廢舊物品制作出來的花燈擺放在了窗臺、講桌上,甚至還懸掛到了吊燈和電扇上。在活動開展之初,就營造出了濃濃的端午節氛圍。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我鼓勵這個小組的學生,帶領著其他學生欣賞這些花燈,并對其制作進行介紹。因為活動場地比較狹小,很容易出現擁擠和推搡的問題。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實施,我制定了嚴格的規則,如在欣賞花燈的過程中,要做到友愛互助,文明舉止,不能隨便地走動,也不能大聲喧嘩,更不能推搡他人。在觀察花燈的時候,要善于發現制作花燈小組學生的優勢,或某一個花燈的特點。在如此規則的指導下,學生會自主地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良好的行為完成活動任務。同時,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潛移默化地樹立起規則意識,同時感知到友愛互助,學會講文明禮儀,提升道德品質。
在學生欣賞花燈的過程中,我還指導謎語小組的學生參與其中,在展示謎語的過程中,設計游戲活動。比如,有一個學生組織了猜謎語贏紅花的活動:每個學生只能隨意地挑選出一個謎語,發動腦筋猜出正確的謎底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如果無法得出正確的謎底則記為失敗,就無法獲得獎品。在猜測謎語的過程中,可以向他人尋求幫助,謎底正確則雙方各自獲得一朵小紅花。在如此猜謎要求的驅使下,不少學生可以發揮自主性,鍛煉思維能力。還有一些學生在向他人尋求幫助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集體合作的價值,樹立合作意識。
3.學生合作點評實踐活動
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體驗之后,大部分學生不僅可以建立對元宵節的深刻認知,還可以獲得不同的感想和體會。此時,就需要班主任組織總結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活動經歷,就自己的活動感受進行說明,以此使學生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升華道德情感。
總之,在立德樹人觀念的指導下,班主任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可以發揮自身的德育功能,立足傳統節日的德育內涵,組織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各個環節的活動體驗過程中,既能建立對傳統節日的深刻認知,感受到傳統節日背后蘊含的濃濃的文化內涵,還可以在自主性的發揮下,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遵守規則,學會自主管理,從而實現合作能力、規則意識、管理能力等發展,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踐行良好的道德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在如此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班級活動也將變得精彩紛呈,點燃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興趣,促進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日葵.淺談小學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傳統文化滲透[J].新課程(中),2019(6):224.
[2]廖肇權.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J].新課程(上),2018(11):295.
[3]鄭媛媛.優化班級管理,主導德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新課程(上),2018(6):234.
[4]胡春麗.探討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讀寫算,2018(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