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雯
摘要:美術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尤顯重要,美學在教育中地位舉足輕重,在學生審美、思維、道德培養上有著重要地位。版畫作為繪畫形式的一種,對學生動手創造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其他繪畫門類不可代替作用。本文以版畫為基調,分析版畫教學對學生美術素養形成的意義,針對版畫美術教學中的現狀提出些許建議,希冀版畫能在美術學科課程中展露新色,開辟新天地。
關鍵詞:版畫;美術素養;美術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46-01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版畫憑借著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繪畫語言對學生感知與動手能力和人格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一、版畫概述
版畫是一項運用各種制版方法和印刷手段創作的藝術作品,在對各種材料進行手撕拼接等制作過程中,可以極大發揮個人創作空間。在印刷顏料和顏色時都可自主選擇,是一項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間的具有可視性的藝術。
二、版畫教學對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意義
1.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版畫制作的過程極其復雜,在構想方面,創作物的客觀存在要求學生善于觀察。同時,將物體反饋大腦經大腦到達神經中樞做出判斷和主觀處理,這就考驗學生平面構思能力,以及立體空間想象能力。這一過程還需思考將心中正向圖形用反向方式表現,反向圖形細節刻畫與正向圖形之間的聯系,分析影響最后效果因素。蘇霍姆斯基說:手和腦之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是它變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相較于其他藝術種類,版畫所具有的間接性更考驗學生想象力與思維創作能力和獨立審美能力。
2.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制版過程中,將腦中想象反饋到材料中對學生是一種鍛煉,需考慮點線面表現形式和繪畫語言。這要求學生在知識基礎上,通過自身實踐感悟美。在印版過程中,油墨、顏料上色需要考慮和掌握其濃稠度。由于版畫的復數性,在一次次上色印拓中,更要不斷分析總結,鍛煉自身審美能力。學生在構想和制作版畫中大膽嘗試,在印制中又仔細品味,做出選擇判斷,學會割舍。在成果交流鑒賞中得到認可,在人際溝通能力和美的表達能力上有所提升。
3.滿足學生認知的需要。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大多以書本、筆和紙完成。版畫作為一項在美術課程具有較強實驗性在表現形式上豐富多彩,這一階段的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和求知欲,勇于嘗試各類新鮮事物來表現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針對此,版畫本身的趣味性滿足了學生這一階段身心發展的需要。除理論教學外,更多需要實踐教學。引領學生在這方面探究學習,抓住學生潛在的表現欲來呈現一種“智慧”版畫,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快樂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觀察身邊事物能力。
4.利于傳承藝術文化.學生在了解和體驗過程中,感受版畫巧妙的制作工藝,探索版畫之路。版畫不僅擁有獨具匠心的藝術特色,更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欣賞版畫作品中,其背后的歷史、小說、故事,作品的表現內容、題材、造型、應用元素都有著較為深刻的意義,這些歷史文化在學習生涯和生活中都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版畫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自身和美術教育的發展。
三、對版畫教學的建議
教學中,教師所選取的主題應貼合學生實際生活,借助版畫藝術來思考所處的生活本身。此外,鼓勵學生在藝術創作時回歸于大自然。
一是社會環境,由于板材受墨部位、板材性質與制版印刷方
法的不同,新媒體新材料的產生使得表現途徑也發生了變化。例如:PVC膠版畫。在教學氛圍。上,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來營造美術課堂氛圍,一個濃厚的氛圍往往能激發一個人創作的靈感和興趣。二是自然環境,“藝術源于生活”。學生可以通過搜集自然界實物來完成簡單的實物版畫,拉近學生與自然的距離,體驗自然過程中創造美。其次,在版畫材料選取上不應限制,盡可能做到物盡其用。版畫的社會人文和自然融合特性,讓“版”在選取方面有著強大的替代性。
四、結語
近年來新媒體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使得藝術變得易入手,人人都可成為藝術家,時時都可進行創作。藝術門類廣泛,青年作為新時代的新鮮血液,代表著社會美學的發展方向。但若只是片面狹隘地普及美術基礎課程,不利于孩子樹立健全的美術觀念。因此需要我們進一步分析,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地區學生的課程內容。
傳統文化凝聚了精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希望有更多傳承者在版畫創作上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馬菁汝.中國“美育”之我見[N].人民政協報,2020(01).
[2]王文廣.版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赤子,2015(07).
[3]王凌靜.小學美術教學中實物版畫創作[J].藝術天地,2019(09).
[4]陳晨.兒童版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創新性實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