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 通過將生活化教學策略合理地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讓數學與生活同行,可以有效增強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水平。本文通過具體論述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為強化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供可參考的資料。
【關鍵詞】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感到困難。對此,若能基于生活組織教學,則勢必能讓原本枯燥、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務必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合理引進給予高度重視,并分別從課堂的導入、教學、課外輔導以及作業布置等幾個方面出發來組織生活化教學,以此來促進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有效結合,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多數學生之所以認為數學學習困難,原因便在于很難準確把握抽象的數學概念及數學思維方式。而初中階段的學生多數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教學中,教師亦可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來設置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如此既能賦予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韻味,又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一種熟悉之感,繼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小明打算買些水果去看望爺爺奶奶,共買了每斤10.7元的水果,共計9.3斤,付賬時,售貨員還沒算出計算結果,小明已經說出了99.51元的總價格,隨后經過計算器的驗證,證明小明的計算結果正確,售貨員十分驚訝并夸獎小明非常聰明。此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發現借助平方差公式來解答,此問題的實際計算過程并不復雜,即10.7×9.3=(10+0.7)×(10-0.7)=102-0.72=100-0.49=99.51?;诖耍粌H能讓學生明白借助數學公式能夠有效簡化計算的過程,且相似的生活經歷還能有效引發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選取生活化內容,強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傳統模式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往往占據了絕大多數的課堂教學時間,在此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彰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唯有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并加入趣味性的內容來輔助講解,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要想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借由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引進便能很好地達成。眾所周知,數學本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故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如針對“倒數”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倘若教師僅告知學生分子與分母顛倒且乘積為1的數互為倒數,0沒有倒數。學生難免會產生疑惑。對此,教師可基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形象的動畫,如人站在水面上時,水下的“人”頭朝下,腳朝上,正如倒數一般,學生更易理解。如此一來,通過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引進,才能有效打開學生思維,保證教學質量。
三、打造生活化的數學課堂,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因教師多占據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且實際教學過程中亦是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這便使得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中,少有機會表達見解,久而久之,學生不僅會感到煩悶與枯燥,且將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而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將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由此創設出具有一定真實性的教育情境,如此一來,不僅能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數學本源于生活的感受,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習目標順利達成,
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應用”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編制這樣的實際問題:某城市的出租車起步價是7元,當達到或者超過5公里后,每增加1公里就加價1.8元,不足1公里則按1公里計算。那現在某人乘坐出租車從A市到B市,一共支付車費19.6元,那么請問A市到B市得路程是多少呢?這是學生實際生活中會常常遇到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很快就可以進入討論環節,并得出正確答案。接下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沒有其他類似的問題,這種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應用題,能夠幫助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對以上生活化問題的解答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及認知,繼而可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討論中。
四、設計生活化數學作業,感知數學的應用
學生除了要基于課堂學習來獲取新知識外,還要借助作業來鞏固課堂所學。但因傳統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教師多是要求學生完成課后的練習題,而教材中的練習題不僅題量較少,且問題的設置還具有較強的局限性,故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對此,教師就需要使作業設計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如針對“數列”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便可圍繞“按揭房貸”問題來布置相關作業,由此既能強化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且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對實際生活的重要性。
總之,通過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不僅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且能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效果。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對此教學方法的運用給予高度重視,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培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淺析[J].新課程(中學), 2014(8):211-211.
[2]徐昆堯.一言一行皆數學——探析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9,39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