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 學校在我們師生眼中是一個大舞臺,而每一個課堂則是一方小舞臺。學生是其中精力充沛的“演員”,老師則是這個小舞臺的“夢想導師”。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舞臺充滿吸引力,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體驗生活;分析角色;鼓勵激發;創新
課堂是教師引領學生成長發展的夢想舞臺。舞臺雖不大,但要使這一舞臺充滿吸引力,數學教師就必須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方法,做一個有魅力的“導師”,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一、成功的“導師”善于體驗生活,吸引學生的關注
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非數學事物數學化,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重建”與開發,幫助學生將書本上的數學知識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如在講解“橢圓”時,上課前,我特意從家中帶了2個鐵釘和1根棉線。記得我剛從包中掏出道具時,原本寂靜的課堂一下子沸騰了起來,在接下來過定點畫橢圓的演示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充分感受到了數學的神奇,學生都覺得利用簡單的道具就可以畫出接近完美的橢圓,真是不可思議。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使學生獲得開心的學習體驗,又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中,只有從學生已具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際認知水平出發,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才能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活中發現問題,進而把生活的氣息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來。
二、成功的“導師”重視分析角色,抓住學生特點
學生的性格大致可以分為活潑型、文靜型、冒險型。例如,我在進行“二面角”的教學時,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我提問:如何才能想辦法測量二面角的高度呢?在學生陷入遲疑和迷惑的時候,我針對冒險型學生創設了這樣的場景:給出立體圖形和測量工具,請學生想辦法測量面與面之間的度數;針對文靜型學生,我讓他們在課本上尋求方法;而針對活潑型學生,我讓他們負責冒險型和文靜型學生之間的聯絡,并記錄結論。一個問題針對不同學生,創設了三個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都參與其中,將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提升到了理性認識。可見,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在認知中產生強烈共鳴,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成功的“導師”勤于精心設計,促進教學創新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成功的“導師”,他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在不斷變化的教學要求中發現、甄別、匯總信息,適時地對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或教學手段做出反應和調整,真正讓教學適應日新月異的新課改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對于教學不斷提高的要求。如,在教學“方差”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方差代表數據的穩定水平”這一道理,我并沒有讓學生通過表格數據進行分析,而是先讓學生進行了一個游戲:在教室的后排,我準備了套環,將學生分成兩組,小組間進行套環比賽,看誰套得多。請學生統計結果,之后提出問題:哪組投得準?“準”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從中得出什么結論?通過參與比賽、觀察思考,學生不但自己發現了問題,解決了問題,認識了“方差”的概念,而且對學習數學更有興趣了。
四、成功的“導演”巧于鼓勵激發,促進數學熱情
一名好教師是一位成功的“導師”,一定擅長使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效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讓學生以更放松、更愉悅的心情進行學習。如在一次數學課上,我問班上的一位學生:“在汽車中,哪些東西是圓柱形的?”一位男學生急忙舉手回答說“空調”。我一下子蒙了,一般印象中空調都是方的啊。我耐心地問:“你怎么把空調想成是圓柱形的呢?”學生說:“空調一般都是立方體,又占地方,出風口又小,我想如果空調是圓柱形的,該有多好啊!”我并沒有否定他,而是說:“你真會動腦筋,圓柱形的空調不僅外觀漂亮,還能夠節約不少家庭空間。空調中間的部分如果作為送風口,這個設計也讓空調的出風量更大,送風面積更廣!”一般情況下,空調都是方的,可這位學生理想中的空調卻是圓柱形的,這顯然已經脫離了常規,卻又反映出這位學生有非常強的想象力。假如我當時對他的回答只是簡單地加以否定,那么也許一位天才就被扼殺了。果不其然,沒過幾年,格力就推出了圓柱形的空調,成為當年的爆款。
在網上讀到過這樣一段話:世界上有四種老師,第一種是講課能深入淺出,很深奧的道理,他能講得淺顯易懂,很受學生的歡迎,這是最好的老師;第二種是深入深出,這樣的老師很有學問,但缺乏好的教學方法,雖然不能把深奧的學問講得淺顯易懂,但是多數學生能夠接受,這也算是好老師;第三種是淺入淺出,這樣的老師本身學問不深,但卻實事求是,把自己懂的東西講出來,這也能基本保證質量,也算是個好老師;最糟糕的是第四種老師,淺入深出,本身并無多大學問,卻裝腔作勢,把本來很淺近的道理講得玄而又玄,讓人聽不懂。想要成為哪種老師,還需要教師用自己的行動來決定。只有從多個角度觀察和分析學生,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才能在課堂這一方小小的舞臺上演繹學生的大智慧,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夢想導師”!
【參考文獻】
[1]謝濤.杜威與《哲學的改造》[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05):157-158.
[2]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