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摘 ?要:課前導入決定了一節課的成敗。趣味、實用的導入能在一節課的開端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將他們帶入探究學習的狀態,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廣大教師關注如何教好低年級數學課程,當務之急就是先把握課前導入環節,以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及興趣愛好為出發點,探尋有效的課前導入方案,讓課堂活動有效率、有質量。本文通過生活問題、信息技術、游戲活動以及實踐操作四個層面介紹課前導入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教育;課前導入;有效教學
低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對很多新鮮事物都有好奇心,樂于鉆研,但是苦在難以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敢創新,讓數學課堂充滿獨特的魅力,將孩子的關注點引入到知識層面,激活求知欲望和探索興趣。其中,課前導入是有效教學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教師要重視課前導入并精心準備。
一、低年級數學課前導入的積極作用
課前導入圍繞教學主題為切入點,成功導入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條件,以多樣、簡練的活動形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這符合他們的興趣點和學習能力。一方面,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有限,并且以直觀思維特征為主,這導致他們剛開始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足,能力欠佳,學習效果也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低年級的小學生愛玩、愛動,容易分散注意力,只有讓數學課堂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通過成功的導入讓他們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其中,優化整個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1]。另外,課前導入也是溫故知新的橋梁,通過復習學過的知識,導出新知識,體現了數學知識的關聯性、系統性特征。學生也不再單純地局限于數學計算或者解應用題等枯燥的學習內容,而是深刻的體會了“數學來自生活”。通過課前導入廣泛地汲取數學素材,打開學習思路,體會“大數學觀”發展理念,進而激發了學習興趣,調動數學思維,豐富數學實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可以說,低年級數學課前導入環節至關重要,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征精心設計,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二、低年級數學課前導入的有效方法
(一)融會貫通,在生活問題中導入
課前導入時立足學生的生活體驗,創設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既能完成從具象事物到數學知識認知的過渡,也能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與逆向思維,樹立生活化數學的解題思想,實現知識遷移運用[2]。例如,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我提前準備了10個蘋果,并將學生帶入真實的問題情境:想把這10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應該如何做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學生列出“10÷3”的除法算式后發現不能得出整數。正當大家感到疑惑,順勢引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余數”,問題迎刃而解。進一步回顧知識生成的過程,總結余數的概念與特征,為接下來計算有余數的算術題做好鋪墊。
(二)建構知識,在信息技術中導入
通過信息技術導入新課,帶來精彩的學習資源,有利于調動小學生的多重感官,挖掘學習潛能,促進他們建構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例如,學習“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初步認識”時,我通過制作PPT課件,展示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角,對照復習相關的概念,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在此基礎上,繼續通過課件動態展示,讓學生對比觀察直角、銳角和鈍角,總結三種不同的角的特征,嘗試用數學語言總結概念。這樣就綜合鍛煉了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基本的判斷角的方法和運用角的思路,通過動靜結合的教學過程,建立數學圖像和數學概念的關聯,滲透建模思想。
(三)妙趣橫生,在游戲活動中導入
游戲活動中導入新課的內容,具有直觀、新穎、趣味的特征。教師要結合每節課的不同內容,設計妙趣橫生的游戲方案,讓數學課堂保持新鮮感和趣味性。例如,學習“對稱圖形”時,課前導入折紙和剪紙的游戲活動,以此活躍課堂氛圍。如先拿出一張綠色的彩紙,將其對折之后進行剪切,打開之后就是一棵對稱的“大樹”圖形。大家一下子被老師的操作所吸引,躍躍欲試地想要用手中的彩紙動作操作。于是大家開動腦筋,剪出了各種各樣的對稱圖形,通過細心的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一目了然。實踐表明,只有小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內容,他們才能樂于參與其中,并在“玩中學”,體現了課前導入的教育優勢。
(四)學做合一,在實踐操作中導入
新課標倡導“學做合一”,要顛覆過去“填鴨式”的教學形式,讓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每一節數學課都充滿期待,在實踐操作中完成課前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加減混合”時,提前準備一些小木棍作為學具,課上大家根據老師的要求“擺一擺”“算一算”:①在桌子上、中、下三個位置分別擺放4根、5根和6根小木棍,一共有多少小木棍? ②在桌子上用10根小木棍圍成一個圖形,先拿走5根小木棍,再拿走3根小木棍,還剩幾根小木棍?③在桌子上擺8根小木棍,然后擺6根小木棍,再拿走3根小木棍,還剩幾根小木棍?大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了“加減混合”和“連加連減”的運用,直觀建立了數學思維,提高了計算能力。
總之,適用于低年級數學課前導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需要一線教師去探索、去實踐、去創新,通過深度研讀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實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規劃課前導入方案。以精彩的導入打造高效的課堂,讓低年級的小學生真正愛上數學,主動探究數學,提高學習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姚永芬.做好課前導入,讓小學數學有趣起來[J].速讀(上旬),2019,(8):84.
[2]肖蓮芳.奏響小學數學課堂前奏——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藝術[J].中外交流,2018,(4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