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梅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載體的重要學科,其對于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探究意識的塑造,實驗能力的增強,都有著重要作用和影響。然而,由于幾乎每一個科學實驗的開展,都離不開必要性實驗器材的輔助與保證。因此,巧用科學實驗器材,提高科學實驗成效便成為新課改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得以充分開展的關鍵與重點。教師在不同實驗器材選用時,既要切實關注對應器材的實用性、針對性,又要兼顧其對于學生實驗活動的影響,以確保不同科學實驗得以在輔助性實驗器材的作用下充分開展,凸顯實效。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器材;提高;實驗成效
在新課改驅使下,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切實凸顯科學實驗效能,便成為新時代小學科學教學中每一個師生應該關注的重點與核心。但是,如何巧妙、靈活、充分、有效地選用實驗器材,則成為影響實驗結果、制約實驗效率的關鍵所在。對教師而言,其在實驗器材選用時,一定要充分關注學生實際與實驗需要,盡量讓那些具有普遍性、實用性、易于操作、便于使用的實驗器材進入學生視野,并促使學生在必要性實驗器材的作用下,切實激活其探究欲與好奇心,調動其身心潛能與科學意識,在深度實驗探索、充分實驗研究的基礎上認識、了解未知知識,提升、增強科學素養。對學生而言,其在實驗器材使用時,應該結合教師指導與實驗需要,充分凸顯不同實驗器材的作用和價值,并適時開發、利用具有實用性的生活化科學實驗器材。通過師生之間對于不同科學實驗器材的科學使用,為促使學生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提升而提供助力。
一、根據實驗操作需要,靈活準備實驗器材
小學科學實驗中涉及的實驗器材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特性不同,教師在器材選用之前,應該引導學生充分了解不同器材的特性與功能,并教會學生不同實驗器材的使用常識,以確保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科學選用實驗器材、精準操作實驗器材,為避免由于操作不當而導致現象、結果出現謬誤,或者發生安全隱患而給予保證。對于諸如酒精燈、燒杯、鐵架臺、放大鏡、水槽、彈簧秤等常規性實驗器材,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實驗之前反復練習,以確保其作用能夠在試驗操作中充分發揮;對于諸如人體消化系統模型、人體骨骼模型、動植物標本、手搖發電機等特殊性實驗器材,教師應該在需要時充分引入學生視野,在實驗之前加強講解和指導,讓學生在充分了解其功能、切實知曉其作用的基礎上將其應用至具體科學實驗探究之中。
例如,在進行《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教學時,為了提升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讓學生精準了解不同人體消化器官的特征與作用,教師就需要將人體消化系統模型應用至教學之中,并且組織學生分組認識、了解不同消化器官的構架、特點等,為提升教學實效,確保實驗活動得以充分開展而給予鋪墊。
二、結合實驗教學內容,巧妙選用實驗器材
對小學學生而言,其協助教師準備、整理、收集科學實驗器材的過程,也是其理解能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循序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選用實驗器材時,應該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切實關注與充分考量,進而確保實驗器材與教學內容、學習需要有機融合。一是加強對實驗條件的研判,并結合不同實驗環節具體要求,充分而恰當地準備必要性實驗器材;二是加強對實驗要求的剖析,為增強實驗器材的針對性、有效性而提供幫助。同時,切忌由于對實驗了解不透徹、不充分而多選、少選實驗器材,影響實驗結果的情況出現。
例如,在進行《溶解》實驗探索時,為了讓全體學生均能充分觀察水的溶解現象,但是由于燒杯、玻璃棒等器材不足而無法滿足所有學生需要。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杯子、木棒代替對應實驗器材開展實驗,以增強實驗的參與度、觀察度、實效性。
三、依托學生生活實際,自主制作實驗器材
小學科學知識中涉及的很多實驗,與學生生活現實都有著密切關聯。據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出科學實驗生活化特性,讓學生借助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簡易素材、豐富資源等嘗試自制、自備實驗器材,在實現科學實驗與生活現實緊密融合的同時活用實驗器材,開展實驗探索。同時,學生在自備實驗器材的過程中,其動手能力、探索能力、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激發,既有利于實驗作用的充分發揮,也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切實增強。
例如,在進行《運動和力》《形狀與結構》實驗教學中,由于實驗中所需要的特殊器材墊圈在實驗室配備不足,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作用的發揮,讓學生結合墊圈特性及構造,自主在課外制備、搜集墊圈,并將其充分應用至實驗探索之中,切實滿足所有學生的實驗需要。
四、關注學生認知差異,分工開掘實驗器材
由于不同學生在基本實驗素養、認知理解能力上存在較大差異。對此,教師在實驗器材準備、使用時,也應該凸顯出個性化和差異性,以確保不同學生所長得以充分發揮的同時,巧妙選用不同實驗器材,參與不同實驗探索,使科學實驗的探索性、趣味性、實用性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例如,在《使用工具》教學中,為了確保諸如鐵釘、螺絲釘和圖釘等工具可以被所有學生使用,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分組實驗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準備一類實驗器材,并在實驗中與組內同學分享使用,既培養了學生的協作分享意識,又給予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更切實發揮了實驗器材的巧用價值。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成效的實現,與師生對不同實驗器材的巧妙借用有著重要關系。教師在靈活借用不同實驗器材時,應該以學生實際、實驗需要、知識特性為基礎,將不同實驗器材充分應用至不同實驗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充分利用、科學借助實驗器材開展科學實驗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其探索能力、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科學素養,為促進科學實驗教學效能提升,讓學生在趣味性、豐富性、生活化、實用性實驗器材及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實現潛能開掘、素養提升、認知蛻變。
參考文獻:
[1]夏業云.小學科學低學段實驗器材準備和使用“三要”[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09):43-47.
[2]李加炎,王彥.怎樣做好小學科學實驗器材與素材的教學準備[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9,36(04):61-62.
[3]李文霞.巧備科學實驗器材? 提高科學實驗成效[J].甘肅教育,2017(17):114.
[4]周榮宗.巧用? 善用? 敢用——摭談別有匠心使用小學科學實驗器材助力實驗高效[J].小學教學參考,2017(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