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金 吳彥茹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做好教學發展研究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結合實踐教學經驗,討論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改革內容,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策略做了研究,希望能夠為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發展帶來支持與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所追求的教育目標。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具有科學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給數學教師的教育行為提供了指導,讓小學數學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來看,其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為了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目標,做好以新課改為基礎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分析和探討。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改革內容
新課改作為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的教學改革,所有內容都基于課堂教學工作而展開。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來看,需要進行教學改革的內容有很多,但很多工作需要逐步進行,因此在進一步學習新課改理念的基礎上,做好對改革內容的分析至關重要。
1.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予以指導的基礎內容。從當前的教學模式來看,“師尊”狀態仍然占據主要地位,學生缺少發言權,只能跟著教師的節奏學習,對于知識的疑問得不到解答,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導致學習困難出現積累,學困生由此出現,素質教育目標很難實現。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被進一步落實,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模式,這在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也為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進步提供了重要指導作用。
2.強化數學素質教育
強化數學素質教育是新課改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數學教育以應試為主要目的,學生每天背概念、做習題,課業壓力非常大。隨著新課改的逐步踐行,數學課堂不再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包括數學觀念、數學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逐漸出現,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由此得以開展。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數學知識學習變得更為立體、多元,學生也有更多機會去探究和感受數學知識的多種形態,小學數學教育由此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3.開展多元評價方式
開展多元化評價方式是新課改推動小學教育工作發展的關鍵。傳統教育模式下,課堂學習評價以對錯為主,學生的學習結果評價以分數為主,雖然這種評價方式能夠在某一方面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結果,但其并不能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反映出來,所以單純以對錯和分數對學生進行評價,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支持下,教師需要將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表現上,學會發現和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對他們進行鼓勵教育,讓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認可,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為他們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提升帶來支持。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策略
想要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指導地位,進一步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要革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讓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獲得學習主動性的提升。為此,教師至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借助信息技術,做好趣味課前導入
想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就必須要先做好課前導入,因為合理的課前導入能夠完成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興趣的激發,高效數學課堂也會因此得以構建。從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角度來看,信息技術作為最典型的教學輔助技術,其可以憑借自身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和豐富的知識內容,讓學生以他們所喜歡和擅長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這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實現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會因此得以提升。
例如,在進行“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導入時,由于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在觀察物體時,往往會出現觀察比較片面的情況。為了讓學生能夠形成多角度觀察的習慣,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為他們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例如放倒的課桌、撐開的雨傘等,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看到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和樣式的,之后引導他們去猜測物體整體形狀和樣式,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展示物體,讓學生發現自己“猜錯了”,由此來引起學生的思維疑惑,讓他們帶著濃厚的探究興趣來完成課堂知識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強化學生主體,增強課堂學習體驗
“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在素質教育理念中,學生作為課堂當中的知識學習者,他們擁有著絕對的主體地位,但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數學課堂更多以教師為主體,這讓數學課堂教育工作出現了主體偏離,進而導致了課堂教學的低效表現。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能夠重新審視自己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并完成自己的角色轉變,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設計,由此做到在強化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已經掌握了圖形、面積的基本知識,我就在課堂上將他們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讓他們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去進行探究學習,由此來做到在完成知識教育的同時,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為學生的數學素養形成奠定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學生的數學基礎、思維能力都較為有限,所以即使是小組合作學習,他們仍有可能遇到困難。當學習困難出現時,學生一定會向教師求助,這時教師必須要把握好指導尺度,在幫助學生理清思維的基礎上,給他們指明正確的學習方向,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學習問題,由此來保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目標,也為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提升帶來支持。
3.布置游戲訓練,強化知識理解記憶
課堂訓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其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給予教師良好教學反饋的師生互動環節。從小學生的心智發育角度來看,游戲作為他們最喜歡的互動形式,其可以在帶給學生良好情感體驗的同時,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經驗總結,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會經常在課堂訓練當中設計游戲元素,讓學生可以在他們所喜歡的游戲當中去完成對數學知識的鞏固,由此既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課堂知識內容的記憶,我就為他們設計了“七巧板拼圖”游戲。游戲中,學生要拼組出3個不同圖形,并完成對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看誰的用時最短。在該游戲中,學生會因為拼圖游戲產生參與欲望,并在拼圖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如何運用已知圖形進行組合圖形的分解,并完成面積計算。這不僅帶給了學生良好的游戲體驗,還進一步強化了幾何知識當中“做輔助線”的認知,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幾何知識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設計生活作業,培養學以致用能力
“設計生活作業,培養學以致用能力”是小學數學學科回歸本質的一種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以確保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數學意識和觀念。實際上,從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來看,生活內容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教師要能夠將這些內容的價值體現出來,以確保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
例如,在學完“百分數的應用”一課后,我就為學生布置了探究生活的實踐訓練作業。作業要求他們到超市去進行實地調查,記錄至少10種“特惠商品”,通過商品價簽上展示的“原價”和“現價”、“原價”和“打折”信息計算出“特惠商品”降價的百分比。由此來讓學生通過實踐生活體驗感受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強化他們對“百分數”知識的記憶基礎上,也進一步樹立起學生的生活化數學意識,并學會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的數學素養構建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做好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研究是推動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負責人,其必須要能夠在保證自身教育素養與新課改要求保持一致的基礎上,對課堂進行逐步改革,通過具有趣味性和體驗性的教學工作,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學習樂趣,并借助多媒體、游戲和現實生活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真正地認識、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并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來逐步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數學素養,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為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事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志元.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提升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170-171.
[2]梁亮.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127-128.
[3]李加華.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J].學周刊,2019(17):38.
[4]宋婭文.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人性化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15):148.
[5]甘彩卡.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4):89.
[6]陳修璽.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改進[J].當代教研論叢,2019(2):77.
[7]吳慧容.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90.
[8]王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芻議[J].內蒙古教育,2019(2):56-5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