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仁
摘 要:新課改正不斷深入,各門學科都在進行教學模式、教學制度、教學內容的整改,語文學科也是如此。為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的備課方式也應進行改善。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是教師備課的主要目標,為實現這些目標,教師采取全新的備課方式十分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備課;創新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早就摒棄了傳統老舊枯燥的教育模式,采用全新的集體備課方式,但目前集體備課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缺少工作熱情,集體備課過程中參與度低導致整體備課效率降低。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集體備課這一問題展開探究,并制定相應的有效策略。
一、小學語文集體備課的現狀
集體備課,是指教師在課前共同備課這一現象。集體備課的優點在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意見,遇到分歧時還可以通過溝通表達自身的想法以發掘課本中更深層次的含義。集體備課就像課堂上的學生小組練習一樣,教師被分配研究不同的板塊,最終將意見進行整合,制定出最合理的版本供教師參考,并實際應用到課堂上。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教師組存在任務分配不均、思路差異較大、工作懈怠、分配任務敷衍了事等現象,這嚴重影響了備課質量,進而導致課堂內容質量差。學生吸收知識能力本就有限,加上課堂質量差,容易將很多不重要或錯誤的加強記憶[1]。這不僅影響學生的日常學習,而且學生的語文水平不會得到提升,反而會下降。
二、實現小學語文集體備課的有效策略
教師群體在課堂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則是起到調動課堂氛圍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課堂效果如何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教師的課前備課功底。為提升課堂質量,現提出以下有效策略。
(一)增進教師間的感情
集體備課最重要的就是教師間的相互合作,教師關系和睦,在工作方面可以互幫互助,加快工作進度。集體備課十分考驗教師間相互配合的能力,若配合得好則備課效率會很高,若教師各懷鬼胎,工作分配時避重就輕,也不積極參與討論,則備課效果會大打折扣,學生在學習時也理不清思路,影響課堂效果。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會議進行交流,針對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務必達成共識,避免在教學過程中班級的進度參差不齊,在學生階段性測試時教師方答案不唯一,給學生造成困擾[2]。例如《四個太陽》一課中,主人公繪畫了四個太陽,分別放在春、夏、秋、冬,通過對四季的描寫來制定太陽的顏色,教師在備案過程中可以針對四個太陽的顏色展開討論并制定問題,“為何夏天為綠色?秋天為金黃色?”等,答“夏天萬物生長,枝葉茂密”“秋天豐收,金色的麥浪滾滾”,此時是否可以留有空間供學生繼續開發想象力并展開聯想。教師可以針對課堂節奏把握、內容進度、重點詞句等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制定出統一且合理的教學方案。
(二)合理利用網絡資源
如今科技飛速發展,互聯網帶來的大數據已經成為時代主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上也增加了很多互聯網知識,這也為教師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輕松地將抽象化的知識變得具象化,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互聯網可以很大程度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下載PPT模板、音頻、視頻等素材豐富課堂,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烘托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小小的船》一課,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動畫版本的小船,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動畫中船的模樣是否是“兩頭尖”,還可以幻想自己坐在小船中感受“天上的星星”。教師也可以建立師生討論組,可以更親近地和學生溝通。同時,教師可以布置網絡作業,通過簽到的方式查閱,還可以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近期的表現情況。另外,教師通過溝通軟件,還可以及時發布課程變動通知或課堂PPT資料等,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及時復習知識。
(三)針對課堂效果進行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對教師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教師只是在備課方面下苦功夫而不注重課堂效果,課堂效率可能不進而退。因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前做足功夫,課后也要及時反思自己的課堂效果。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風格都不同,所以即使參與了集體備課,學生的吸收程度也是參差不齊,有時候教師的進度過快,學生還沒完全跟上教師思路,教師就已經進行下一環節。為避免這種現象的頻繁發生,教師在每堂課后都應記錄課堂日志,在課堂上時刻觀察學生的動態,是否存在大量學生理解不透徹的現象,課后對部分學生進行單獨講解,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跟上課堂進度,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集體備課是目前最為有效的備課方法,節約了時間,合理分配教學任務,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體備課在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語文技能方面有很明顯的效果,同時教師的工作效率也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鄧斌,唐麗瓊.淺談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集體備課的有效方式[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5(9).
[2]嚴雪.讓集體備課成為小學語文課堂高效率的“肥料”[J].新課程(下),2014(5).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