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斌
摘 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注意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競爭力,提升團隊的凝聚力。教師需要了解團隊凝聚力的基本要素,并采用合適的培養手段,讓學生能夠在同一個目標下共同努力,密切協作,提升團隊的整體競爭力,讓學生共同進步。
關鍵詞:小學體育;團隊凝聚力;培養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于小學體育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大多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是否達標[1],而在現代教學中,更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育精神的發展情況。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團隊凝聚力,采用各種策略,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將團隊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合力。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形成團隊凝聚力的要素
(一)一致的團隊目標
團隊凝聚力的基礎,要求團隊成員有著一致的目標,并為之奮斗。教師在團隊建立之初,要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意見,為團隊目標的設定做出參考,教師可以綜合學生的意見,設定團隊目標,并讓所有成員認可目標,并積極主動地為達成目標而奮斗,通過目標引導激發團隊成員的成就感和使命感[2]。比如,在組建足球團隊時,教師可以整合學生的意見,如有的學生希望能夠在踢足球時收獲快樂;有的學生希望踢足球能夠盡心盡力,贏得比賽勝利;還有的則是無所謂成績,只希望能夠提升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綜合意見,并設定團隊目標,可以具體到校內比賽的第一或是市內比賽第一,讓學生找到為之奮斗的目標。
(二)優秀的領導素質
領導是團隊的核心人物,能夠影響團隊的精氣神,對于提升團隊凝聚力有著直接影響。部分團隊中,領導大多由教師兼任,教師的大腦思維發育成熟,為人處世較為老練,能夠為團隊的活動提供較大幫助,并建立規章制度,制定統一制服,有利于團隊凝聚力的提升[3]。但是,教師與學生有較大的年齡差距,難以成為團隊的靈魂人物,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推舉出團隊的隊長,并讓學生在接觸中向著隊長靠攏,領會他的思想,在賽場上追隨他的腳步。隊長人選要能服眾,并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比如,在籃球團隊中,大多存在一位核心球員,其要么是團隊的得分手,要么是籃筐的捍衛者,團隊需要圍繞這位核心球員展開比賽,讓其他學生圍繞他組建團隊,設定戰術,為贏得比賽打下堅實基礎。
(三)和諧的團隊氛圍
和諧的團隊氛圍在團隊組建中起到了粘合劑的作用,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思想上彼此吸引的人會走到一起[4],實現團隊凝聚力的有效提升。教師要注意團隊成員彼此之間的接納程度,隊內矛盾是否尖銳,競爭是否為良性競爭。教師要關注團隊成員間的關系情況,分析他們的性格特點、思維習慣、心理素質,在隊內出現矛盾時妥善處理,避免矛盾激化,影響到團隊的凝聚力。比如,在籃球比賽中,某些隊員關系不好,故意不給關系不好的隊友傳球,讓比賽喪失戰機,或是在隊內爆發言語沖突甚至肢體沖撞,導致隊內氛圍惡化,讓負面的影響擴大到整支團隊。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通過談心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彼此理解,并鼓勵隊員相互欣賞,打出成績,賽出風格。
(四)健全的管理制度
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團隊,絕對離不開健全的管理制度,教師可以與隊員共同商議,將管理制度進行修改,使其貼合團隊自身的情況,并予以執行,讓所有隊員發揮監督作用。目前部分教師提出的管理制度,沒有進行個性化修改[5],直接照搬其他優秀團隊的管理制度,導致制度脫離實際,約束能力弱;有的教師沒有咨詢隊員的意見,導致隊員充滿怨氣,不愿執行,讓管理制度淪為廢紙一張。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規則的制定,并讓學生自覺遵守,發揮監督作用。比如,在乒乓球隊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商定練習乒乓球的起始時間以及打乒乓球時的章程,讓學生了解每周需要做到的事情,讓學生認同并自覺遵守,發揮監督作用。管理制度能夠約束隊員的行為,并讓團隊得到良性發展。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凝聚力的培養方法
(一)設定團隊目標,滿足成長需要
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設定團隊目標,包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并讓學生能夠為之奮斗,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在團隊的組建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整合思想,在隊內各抒己見,并根據學生的想法,進行團隊目標的設定。教師可以使用一定的標準,考量學生的進步情況,讓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進步情況,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凝聚力強的團隊,其隊員的責任心也較強[6],適合的目標會讓團隊成員相互激勵,共同進步,提升團隊的交流效果,實現團隊凝聚力的大幅提升。
比如,在田徑接力比賽中,田徑團隊需要設定團隊的目標,短期目標細致到個人,從學生的成績出發,設定進步后的跑步速度,而長期目標為團隊比賽的名次,如某次重要比賽需要排名第一。教師可以針對目標,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如優化學生個人的賽跑姿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或是進行接力賽跑的演練,觀察每位學生接力時的接棒情況,避免接棒摔倒、接力棒掉落的情況發生。學生要找出團隊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糾正存在的問題,實現團隊成績的大幅提升。
(二)確定團隊領導,提升指揮藝術
教師在團隊中,需要確立團隊的領導,讓學生能夠圍繞領導組建團隊。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發育還不夠成熟,體育教師可以擔任團隊的領導職務[7],確立團隊目標,思考團隊戰術,組織團隊訓練,參與團隊比賽,使用成熟的手段,讓學生能夠緊密團結,提升團隊的凝聚力。部分教師可以選擇團隊有威望的學生擔任隊長,讓學生能夠相互吸引,以隊長為核心,建立起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團隊。選擇的隊長需要能夠服眾,擁有一定的決斷力,可以與其他隊員同甘共苦[8],成為團隊的精神導向。
比如,在足球比賽中,教師可以與隊長一起領導團隊。教師可以組織足球比賽,給予團隊一定的自主空間,隊長可以從教師處了解足球比賽用到的戰術,分析對方球隊成員的特點,并向其他隊員傳授得到的信息。隊長作為團隊的精神領袖,應組織隊員合作搶斷,并及時反擊,在重要的時刻,隊長要有一顆強心臟,能夠穩定發揮,或是進行足球的搶斷,或是將足球射入球門,讓隊員找到精神的寄托。教師要尊重隊長在團隊中的威望,在提意見時能夠私下談論,當隊長存在嚴重問題時,需要進行及時更換,避免釀成大錯。
(三)建立溝通渠道,消除誤解分歧
團隊磨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矛盾,這是學生的個性決定的,教師要妥善處理矛盾,避免團隊出現分裂。有道是“最堅固的城池多從內部攻破”,教師要關注成員的人際關系情況,并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處事原則,為協調團隊矛盾做好準備工作[9]。教師可以搭建溝通渠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如使用不記名投票,進行網上匿名交流等,讓學生能夠發泄出負面的情緒。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團隊游戲,讓學生能夠彼此合作,并在共同游戲的過程中,提升對于彼此的理解程度。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兩人三腳”活動,讓學生相互配合。教師可以將學生兩兩分組,并將一根帶子系住兩人的一只左腿和一只右腿,讓學生搭住肩膀,說著口號,進行“兩人三腳”活動的練習。兩人三腳能夠有效拉近學生間的距離,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更加熟悉彼此,甚至產生友誼。教師還可以對“兩人三腳”活動進行升級,如三人四腳甚至九人十腳,提升學生間的熟悉程度。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并自覺配合團隊行動,實現體育成績的大幅提升。
(四)制定管理制度,進行有效監督
在團隊合作中,教師需要聯合團隊成員,制定出科學的、個性化的團隊制度,讓團隊良性發展,并讓團隊成員發揮監督作用。在傳統的制度建設中,學生沒有參與制度的搭建,只能被動接受[10],導致學生對管理制度缺乏認識,而且不愿遵守規則,認為受到束縛,影響了團隊的凝聚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了制度建設當中,鼓勵學生提出意見,并進行規則的修改和刪除,添加個性化的建議。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簽名,讓制度發揮作用,由于學生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中,就會自覺遵守制度,并監督制度的運行效果。
比如,在籃球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建設工作。如商議籃球活動制度,如“活動內容為籃球練習,活動時間定為每個雙周的星期三舉行”,有的學生認為時間需要修改,移到星期五的下午?!安坏孟驅W生家長收取任何輔導費用”,有的學生認為太過苛刻,必要時需要教師與家長溝通,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如參與比賽時,需要購買礦泉水及食品,在觀看籃球賽事時需要購置門票。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商議,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成為團隊活動的主人,提升團隊的凝聚力。
在小學體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定團隊目標、確定團隊領導、建立溝通渠道、制定管理制度等方式,培養團隊的凝聚力,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讓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隋鵬翔.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實施策略研究[J].教學探索,2017,9(22):65-66.
[2]陳妙華.小學體育教師課堂管理之思考[J].運動精品,2018,7(37):28-29.
[3]呂洪超.陽光體育,高效課堂:淺談小學體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9(7):11-12.
[4]隋鵬翔.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實施策略研究[J].教學探索 2017,9(22):65-66.
[5]陳妙華.小學體育教師課堂管理之思考[J].運動精品,2018,7(37):28-29.
[6]呂洪超.陽光體育,高效課堂:淺談小學體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9(7):11-12.
[7]隋鵬翔.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實施策略研究[J].教學探索2017,9(22):65-66.
[8]陳妙華.小學體育教師課堂管理之思考[J].運動精品, 2018,7(37):28-29.
[9]呂洪超.陽光體育,高效課堂:淺談小學體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9(7):11-12.
[10]隋鵬翔.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實施策略研究[J].教學探索,2017,9(22):65-6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