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娟
摘 要:問題解決教學是以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多元化為特點,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為目標,結合教學重點來展開的課堂教學樣態。問題解決教學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適當引入創新點,啟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和實踐,將實驗探究和創新意識滲透進學生的學習方法當中,促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應用水平以及反思再創新等深層次的思維性內源性學習能力。
關鍵詞:實驗探究;創新意識;問題解決
學習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和應用問題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不能很好地發展學科的核心素質。問題驅動的綜合性學習通過一些學生的注意點、觸發其情感和思想深度的問題,讓他們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習到知識,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實驗探究和創新意識的意義
實驗探究是研究人員運用科學實驗的方法,用教育理論和假設為起點,用操作教育條件為手段,以發現教育手段和效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為目的,從而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創新意識是人們對創新與創造的新思想和事物的價值認可與否、重要與否的一種認識水平。我們的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決定了是否要調整和規范自己的前進方向和精神意識。創新意識代表著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和價值取向,并成為某些科目的驅動力,產生穩定而持久的創新需求、價值追求、思想傾向和理性意識,引起的重要精神力量,激勵和發揮人類的潛在力量。
二、基于“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問題解決教學初探
1.層層遞進的設問,促進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和邏輯思維
老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在答題的同時收獲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刻苦鉆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比如,在平時的課堂上,若有學生想知道可燃物的燃燒是否需要達到著火點?可以用所學過的紅磷以及白磷為例,讓學生查閱資料得知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高,然后設計探究實驗,引導學生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是否需要達到著火點。首先要取少量白磷和紅磷放置于玻璃片上,讓學生在燒杯內盛有熱水并測量溫度,而后將玻璃片放置于燒杯上,實驗發現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那么學生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呢?由于水溫比白磷著火點高,比紅磷著火點低,驗證了可燃物的燃燒需要達到著火點這一性質。
2.適當引入創新點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
教師可將生活中易接觸的物品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挖掘創新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創新能力。比如在學習中學化學濃硫酸的性質時,該如何讓學生理解濃硫酸的脫水性呢?我們可以用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放于表面皿的紙上寫字,觀察變化;也可以在表面皿上放置一小塊肉皮,往皮上滴一些濃硫酸;或者取少量蔗糖置于燒杯中,然后加少量水使它濕潤,再加入濃硫酸,攪拌。最后會觀察到什么呢?實驗一我們會觀察到紙張變黑,實驗二中肉皮很快被腐蝕,實驗三中蔗糖也被碳化。
3.問題具有層次性和階梯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學習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之后,我從網上找了一個很火的實驗——“大象牙膏”。當量筒中綿延不斷地冒出泡沫柱子,就像大象用的牙膏一樣時,在學生的嘖嘖驚嘆聲中我投影出需思考的問題:
(1)猜猜泡沫中的氣體是什么氣體?
(2)怎么樣檢驗這種氣體?
很多同學根據所用藥品,都能猜到是氧氣。接下來請出兩位同學用帶火星木條戳進泡沫里,發現有時木條復燃,有時又不復燃。遇到這種與既往認知有出入的情況,很多同學很迷惑。我就把這個問題作為思考題拋給全班同學,并提示他們注意觀察木條,有同學就會發現木條是濕的。為了解決這個疑問,我繼續投影思考題:
(1)加入洗潔精的作用是什么?
(2)這個反應快不快?為什么實驗室不用它來制氧氣?
(3)添加次序能變嗎?可以怎樣變?
同學們討論后,請代表大膽發言,老師引導得出結論。妙設地將一些基本問題形成有層次性和階梯性的問題鏈,以問題為紐帶,以知識形成、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問題解決教學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本文基于“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問題解決教學初探,說明了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方法和意義,探究了如何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學科素養。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主動探究,發現和體驗所學的內容,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對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覃稔,許燕紅,黃昱璇.基于真實問題情境的科學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9(21):94-96
[2]唐美潔.高中化學課堂發展學生思維的策略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6):43.
[3]張克龍.芻議培育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問題[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21):13-1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