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分組教學就是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四學五人的一個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表現空間,讓學生深入分析、賞析古詩詞,使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分組教學;古詩詞鑒賞;策略
雖然古詩詞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板塊,為學生了解古詩詞、接觸經典傳統文化創造了條件,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而忽視了傳統的經典,使老師對于語文課本中古詩詞的教學缺少深度。盡管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對古詩詞的熟記、默寫,甚至了解和掌握今譯的意思,掌握古詩詞后面的注釋,可是重點依然是圍繞考試,很少有老師能真正通過鑒賞古詩詞的教學,把學生帶進古詩詞的意境,所以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只停留在“考試中的重點”這個層面,缺少對古詩詞美的感悟和體驗,使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死板、單一,沒有寬度,更沒有深度。因此,為了改變古詩詞淺顯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收獲,培養學生的情懷,有些老師在教學中采用了分組教學,使組員形成競爭式學習模式,讓學生深入探討,發揮小組的作用,使教學的深度和高度都有了相應提升,從而通過交流、互動達到古詩詞鑒賞的學習目的。
一、深化認識,拓展古詩詞的教學寬度
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模式是詞、字的講解,句子的分析,然后誦讀等,再讓學生默讀、背誦、默寫。這一環套一環的教學模式,看似沒有什么大的問題,該講的內容都涉及了,可是卻忽視了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整首古詩詞的賞析,這就使古詩詞的教學目標過于單一,所有的教學環節也好,過程也罷,都停在基礎知識的積累上,大大弱化了古詩詞教學的根本意義。在新時代以學生素質和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學中,初中語文老師一定要改變觀念,深入實踐,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拓展古詩詞的學習寬度,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打破常規的古詩詞教學模式,走出教材的局限,通過對古詩詞寫作背景的了解,對字字句句的解剖和賞析,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美好的意境,體驗中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詩詞的寬廣情懷,使古詩詞的教學更有意義,更有寬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以及對古詩詞的欣賞水平。
二、分組開展活動,激發學生鑒賞的興趣
分組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能促進學生交流、互動,也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與學習能力。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老師不能采用單一的分組討論方式,要開展多種活動,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啟迪學生的鑒賞思維,使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更靈活、更有效。比如,分組寫鑒賞評語、我最喜歡的句子(針對學習的某一首詩)、我來翻譯詩句、我來唱詩等。通過這些活動,既能激發學生鑒賞古詩詞、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也能活躍氣氛,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有更深的思考、更多的收獲,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個性理解,深化古詩詞教學的意義。我們知道,初中生思想活躍,學習中會有很多奇思妙想,在古詩詞鑒賞的教學中,老師要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誘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情感積極地參與古詩詞的教學活動過程,提升自己對古詩詞的鑒賞水平。
三、創設相應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小組學習雖然是一種靈活的、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但是老師也要結合初中生的特點,以古詩詞的教學內容為根據,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體現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互動,保證古詩詞鑒賞教學更有質量。首先,老師可以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給學生配樂,讓學生分組朗誦、配樂朗讀,也可以讓小組內進行吟誦,評出優秀的誦讀者,小組內進行點評,感受意境;其次,可以通過一些與詩詞相關的圖畫,創設鑒賞情境,強化學生對詩意的感知。比如《錢塘湖春行》,讓學生分組,從詩句中找出詩人所描寫的景物等,并把自己想象中的詩句中的畫面畫出來等。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也能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詩意,想象詩中春天萬物復蘇的氣象,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提升他們的欣賞水平。
總之,要想讓初中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更有廣度和深度,老師不但要在講解基礎知識中采用有趣、生動的方法,而且要在鑒賞階段以分組教學的模式為基礎,開展各種更加適合學生賞析、鑒賞學習的活動,使學生能走進詩意詩境,感受中國傳統詩詞的美好。
參考文獻:
[1]李芳.品誦·欣賞·感悟: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2011(26):85,90.
[2]白麗娜.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7):12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