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泉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提升學生審題解題能力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本方式。眾所周知,小學數學應用題屬于思考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提升學生審題解題能力將有效鍛煉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目前,已有很多的小學數學教師正在探究培養學生審題解題能力的方式方法,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根據這些研究成果進行如下分析,希望能為各位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審題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提升學生審題解題能力對優化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價值觀等方面意義重大。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優化培養方法作為促進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繼續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進行深入研究。借助培養方法,讓學生接觸更全面的學習內容,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這是目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提升學生審題解題能力的根本指導方針。下面,筆者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文中涉及的教學實例請參照人教版小學數學材料。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提升學生審題能力
(一)核心思路
1.提煉題目中的關鍵數據
任何一道小學數學應用題一般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基于學生的生活常識,理解題意的難度其實并不大,但是如何精準提煉出題目中的關鍵數據就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了,需要學生對整個應用題題干進行分析,而這個過程就是提升其閱讀審題能力的過程。
2.厘清關鍵數據之間的關系
學生在提煉出題目的關鍵數據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厘清楚這些關鍵數據之間的關系,此時,整個應用題題干的內容已不是重點,學生要以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把不同的關鍵數據串聯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線索,從而順藤摸瓜獲得答案。
(二)具體方法
第一步,題目分析:“昨天小明有12塊糖,今天上午他吃了3塊,今天下午打算再吃2塊,那請問今天上午的時候小明有幾塊糖,今天下午又有幾塊糖?”根據題目進行分析,學生首先可以確定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字計算題,所以需要找到里面的關鍵線索——數字關系。
第二步,提煉關鍵數據:通過分析題干內容,學生可以找到關鍵數字,即“12塊”“3塊”“2塊”,而三個數字之間的關系就需要通過“昨天”“今天上午”“今天下午”幾個關鍵詞來串聯,即形成簡單的線索歸類:昨天(12塊),今天上午(3塊),今天下午(2塊)。
第三步,理清數據關系:在提煉出關鍵數據之后,就需要理清數據之間的關系了。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將簡單的線索歸類通過自己的理解方式聯系在一起,即昨天的12塊糖在今天上午被吃了3塊,也就是“-3”,今天下午的時候又被吃了2塊,也就是“-2”,那么根據問題就很容易得出基礎的數據關系,今天上午糖的個數=昨天糖的個數-3;今天下午糖的個數=昨天糖的個數-3-2。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如何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一)核心思路
1.按照數據關系分步列式
學生在厘清數據關系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列式子進行計算,即進入正式的解題階段。這個過程中,即使題目再簡單,教師還是要要求學生分步列式,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解題思路順暢合理。
2.精確計算,注意驗算
能精確計算并驗算正確也是學生較強解題能力的集中體現。所以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計算過程的規范化,即所有的應用題必須寫單位、答和豎式驗算。
(二)具體方法
第一步,分步列式:承接上例,根據數據關系,學生就可以列出如下算式求得結果,即12-3=9(塊),9-2=7(塊)。在根據問題列出這兩個式子的時候一定注意“分步”,保證學生的解題思路。
第二步,具體計算:具體的計算過程中,學生要特別注意單位換算,注意單位書寫,注意計算順序這幾項內容。這是為了規范學生的解題過程,為了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教師可以按計算步驟進行打分。
第三步,進行驗算:驗算過程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學生驗算完之后就知道自己的計算結果是不是正確,但是有的學生依然會存在“硬往計算結果靠攏”的情況,為了保險起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反證法,即減法算式用加法和驗證。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審題解題能力是新課程理念思想指導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明確提升學生審題解題能力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并采取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優化培養方法。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希望各位小學數學教師能基于本文的分析論證繼續探究相關的教育教學方法,文中尚存的不足之處也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郭盛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上), 2015(10):77.
[2]董丹丹.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審題解題技能[J].新課程,2019(13):98.
[3]張麗.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能力培養例析[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7(2):8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