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彩霞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與生活緊密相連,要保證課堂效果,就要運用智慧,既要對教材進行精研細琢,也要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進行了解和掌握。引領小學生對所學感興趣、愛探究,教師必然需要調動他們的生活經驗來與數學內容相融合,從而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產生親切感,主動對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也能成功運用于生活之中。取材于生活,再回歸到生活,這是數學的價值和意義。課堂散發生活魅力,讓學生的思維更為靈動,智慧之花悄然綻放。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魅力;思維素養
生活即課堂,課堂也是生活。課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學是對生活某一方面的一種提煉。小學數學課堂與生活緊密相連,要保證課堂效果,就要運用智慧,既要對教材進行精研細琢,也要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進行了解和掌握,正所謂“不打無把握之仗”,課堂對于數學教師來說就是“戰場”,是智慧碰撞的交匯地,也是生活元素時時滲透的主陣地。引領小學生對所學感興趣、愛探究,教師必然需要調動他們的生活經驗來與數學內容相融合,從而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取材于生活,再回歸到生活,這是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期間,培養的是學生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也是數學素養的提升,生活元素浸潤課堂,課堂散發生活魅力,讓學生的思維更為靈動,智慧之花悄然綻放,芬芳整個課堂。
一、與生活貼近,讓學生快速建聯
小學生愛玩好動,專注力并不長久,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根據小學生的這一身心發展特點,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天性來因勢利導,把數學內容融入學生感興趣的、親切的生活場景中,由此,學生身臨其境,如同正常生活一樣,這就讓學生有了興趣,“這不是我熟悉的生活嗎?”“這里面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數學知識?”“平時我遇到這樣的問題怎么解決呀?”……學生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如,教學“數的加減法”一課,教師利用語言講述了這樣一個生活場景:“今天,家里來了2位客人,媽媽讓我洗上6個蘋果端給客人吃,客人1人吃了1個,還剩幾個蘋果呢?”家里來客人是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誰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小學生都有給客人端過水果的經歷。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創設這一生活情境,實際上幫助學生以最快速度把數學問題與生活相聯系,經過思考后得出答案。這樣自然而然的生活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的現實經歷,成為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素材,讓小學生聽了很有興趣,通過聯想生活實際自主思考,樂于從中探究,并體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產生喜悅心情以及積極的心理效應,為繼續有質量的聽課打好了基礎。
二、布設生活背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不得不說,生活就是課堂,課堂是生活的一個縮影。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對于一些較為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識內容,教師可將其融入到生活背景中,引領學生走入這一背景,尋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原型,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經歷,進一步探究和發現,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這一生活背景的布設,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發現和體驗生活處處有數學的影子,而數學就蘊含在生活的細枝末節里。學生對生活很熟悉,自然對生活問題傾注自己的思想,從而讓學生在潛意識中為解決生活問題而生出對數學知識運用的訴求。如,教學“條形統計圖”一課,教師就地取材,把授課班級作為統計對象,讓學生統計男女人數,學生自己進行信息的收集以及整理,并針對數據進行描述與分析,結合相關問題,一一得出答案,并按照數據畫統計圖。繼而教師再上升到統計學生愛玩的體育項目,籃球、足球、跳繩、乒乓球等,師生之間互動,教師對學生整理的數據進行檢驗,每說到一種運動項目,就讓學生報數據,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意識,學生掌握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同時還提升了包括數學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
三、搭建融合橋梁,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進行展示,從而切實引領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生活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如,教學“植樹問題”,這一問題在生活中經常發生,學生上學、放學途中,街道兩旁都是非常有規律、間隔一定的大樹,教師在預習中就給學生布置作業,認真觀察街道兩旁的大樹栽植的特點,從而為有效理解植樹問題做好鋪墊。學生對生活現象有了了解和進一步的探究后,教師創設了與之相關的植樹問題,如“兩端都栽”“一端栽另一端不栽”“兩端都不栽”等敘述下解決植樹問題的方式方法。學生一邊回憶生活中的景物,一邊畫線段圖理解植樹問題,最終在數學與生活間成功搭建橋梁之后,生活與數學相融,學生對植樹問題的一般規律很快掌握了。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需要激活學生的應用意識,為他們搭建猜想與驗證以及合作交流的平臺,通過生活問題的解答,既展現了個人的數學智慧,又集眾人之力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以致用的目標就算達成。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也是生活的落腳點,是生活的一個縮影,可以在其中負載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意識到運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必須,學生習得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素養也就同步增長,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上升。
參考文獻:
[1]趙貴榮.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
[2]蒲永玉.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