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平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必修的一門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語感、組織表達能力以及語文語言運用能力。然而,近些年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普遍存在著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這嚴重限制了小學語文教育的穩定發展,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實現。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從實際出發,改變自身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找出提不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基于此,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語文素養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通常都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授課,這就使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而非學生為課堂的主體,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低下。然而新課改的要求是,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開發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以此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故本文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性和策略展開了討論,具有重要意義。
一、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意義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課堂是以教育者為中心的,且因教師過于重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完全調動不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然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的教學觀強調要以學習者為中心,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授課教學。教師需要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認真管理。教師除了傳授知識給學生以外,還應注重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1]。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迫在眉睫,廣大教師應采取有效教學措施改善語文教育現狀。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擅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可將枯燥單一的語文知識內容以大量的有聲讀物、動畫或者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其鮮明的教學特點頗受學生喜愛。又因小學時期的學生通常都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可根據其特點利用多媒體進行有趣的語文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在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可搜集和播放有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音頻朗讀和視頻動畫給學生聽或者觀看,吸引其注意力,從而再慢慢引導其思考問題:小女孩點亮火柴后都看到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看待小女孩的?你認為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真正了解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知識。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習效率
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發展都還不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和對事情的處理能力,自控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和影響,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教授小學語文時,需要注重設置教學情境。通過設置教學情境來達到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配合教師進行語文授課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授《司馬光》一課時,就可分別邀請不同的學生上講臺扮演司馬光和掉進水缸里的孩子,讓學生用粉筆代替磚頭進行“砸缸”,以此來還原書中課本的情境內容,感染學生、熏陶學生,讓學生深刻領悟課文所表達的道理,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打造高效完美的語文課堂。
(三)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有趣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語文教學方法有許多種,包括講授法、對話法、實踐法、閱讀法等,教師可靈活使用其進行語文授課,進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2]。例如,教師在教授《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時,就可利用閱讀法進行教學授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大自然教給我們什么啟示呢?大自然里不同事物之間都是什么關系呢?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相互依存的聯系呢?以此來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開發者必須改變自身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把教學中心重點轉向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授課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能動的狀態,從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范斌.對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探尋和思考[J].學周刊,2017(12):214-215.
[2]張宏偉.淺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祖國,2017(6):22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