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靜
摘 要:基于現代化社會背景下,使我國相關部門加大對群眾文藝團體的建設力度,并結合其實際發展情況的全面分析,逐漸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落實到群眾文藝團體中,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突出大眾權益。并且,在相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使工作人員積極自主地參與,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與職責,全身心地投入到自身的工作環節中,確保各項工作質量與效率,突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群眾文藝團體的影響性,從而為各領域的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群眾文藝團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用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逐漸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了人們的經濟水平,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群眾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滿足大眾的生活需求,我國相關部門加大對群文化團體的建設力度,引起大眾積極參與,可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等,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提高大眾的文化、素養,并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制定與實施,全面落實到各環節中,引起各部門、人員的重視,加大對群眾文藝團體建設的投資力度,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吸引更多的大自主地參與到群眾文藝團體中,從而不斷提升我國凝聚力,促進現代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負群眾文化發展的積極影響
1.1 樹立良好的群眾文化理念
群眾文化團體主要的開展目的,是為提升大眾的文化、素質,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員,需要大眾自主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幫助大眾樹立正確的群眾文化理念。通過對群眾文化團體的建設與開展,可正確引導大眾,為促進現代化社會的和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使大眾都有同樣的信念與發展目標,全面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1]。為更高層次地提升社會形態,還需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使大眾能夠加大對自身的管理力度,從而全面提升大眾綜合素質。
1.2 擴大公共文化網絡覆蓋面積
群眾文化的建設基礎是公共文化設施,對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明確群眾文化團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為確保群眾文化活動順利地開展與實施,首先,就是對場地的選擇與建設,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對其的投資力度,完善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加大對群眾文化資源的豐富力度,以縣(市)區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樞紐,加大骨干人員的培養力度,積極引進與應用信息化技術,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使公共文化網絡全面覆蓋,擴大其影響范圍。
1.3 打造民生品牌
群眾文化的內在優勢,就是能夠從大眾的角度為出發點,對各項內容的分析,注重對民生品牌的打造,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設與實施落地,能夠真正地滿足大眾精神需求,使大眾自主參與、學習,讓大眾自主享受群眾文化帶來的樂趣。加強鄉村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使大眾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到群眾團體文化活動中,逐漸擴大群眾團體文化活動影響范圍,不僅可以使大眾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而且還能夠娛樂身心,陶冶大眾的情操,促進大眾逐漸的交流與溝通,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2 群眾文藝團體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2.1 改變傳統化的發展理念
基于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對群眾文藝團體活動建設與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化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群眾文藝團體的發展需求,還需引起相關部門與人員的重視,能夠以群眾文藝團體文化長久發展的角度全面分析,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優化,能夠使群眾文化工作在發展思想方法發生巨大的轉變,不受到傳統化發展理念的禁錮與影響,充分突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作用與價值[2]。
2.2 突出文化主體
群眾文化團體工作的開展,屬于一項惠民工程,主要的文化主體就是大眾,更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內容。因此,還需在相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堅持“面向群眾、面向基層”的發展原則,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群眾文化團體項目,滿足每位大眾的生活需求,為大眾豐富生活情趣,可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團體活動中,不斷提升大眾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還需各社區積極參與,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與價值,注重社區文化的宣傳,創新多樣化的宣傳方式,擴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范圍,實現提高市民素質、促進現代化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3 提高大眾綜合素質
群眾文化團體的建設,能夠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選擇免費開放的方式,可激發大眾的參與性與自主性,使大眾對傳統文化了解與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眾多障礙的影響,全面提高大眾的綜合素質,更是提升大眾幸福指數的重要途徑之一。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是以為大眾服務為核心目標,通過相關工作人員的參與,對各項工作內容與工作職責的明確劃分,能夠使人員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并為大眾提供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3]。基于免費開放條件下,堅持“兩手抓、兩加強”的實施原則,選擇公共場館、社區為發展陣地,相關部門給予豐富的建設資金,使地方部門對基礎設施的完善,并加大對專業化工作人員的培養,儲備大量的專業化的工作人員,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管理隊伍,創新出多樣化的發展模式。積極引進信息化技術,使信息化技術應用在群眾文化團體項目中,構建智能化管理平臺,使公共文化設施擴大覆蓋面,為大眾對群眾文化的學習提供方便與快捷,逐漸影響大眾的個人思想,確保每位大眾都有高品質的人格與素質。
3 結語
綜上所述,為突出群眾文藝團體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還需相關部門與人員積極參與,能夠對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情況的全面分析,對傳統化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的優化、創新,滿足現代化群眾文藝團體的發展需求,突出群眾團體文化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范圍,堅持“兩手抓、兩加強”的實施原則,全面提高大眾綜合素質與優質品格,積極引進信息化技術,構建智能化管理平臺,不斷提升大眾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燕媛.基于群眾藝術館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8,156(12):103-104.
[2]鄧紫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群眾文化建設的方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45(09):157+159.
[3]葉舒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群眾文藝團隊的發展[J].科技資訊,2018,16(2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