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信息意識培養已經成為許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重要的教學目標。基于“人本教學”理念,信息意識培養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和升級,學生能夠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能夠自主自覺地進行學習實踐活動,而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啟發者,能夠引導其學習思路朝著“高效、有趣、高質”的方向不斷推進。據此,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策略,希望能為各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信息意識;培養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意識對優化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等方面意義重大。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優化培養方法作為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需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繼續在現代教育領域中進行深入研究。借助培養方法,讓學生接觸更全面的學習內容,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是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意識的根本指導方針。下面,筆者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文中涉及的教學實例請參照浙教版高中信息技術材料。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問題
(一)師生互動方式太單一
雖然有些教師能意識到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師生互動方式太單一,往往就是和學生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或是就一個問題進行探討,沒有通過生活化、游戲化、競賽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動成效自然不顯著,也必然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繼而影響其信息意識的形成。
(二)教師的領導角色過重
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為了讓學生提高信息技術成績,往往是以領導者的身份給學生制定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難免會給學生留下“領導者”的印象,無法真正拉近師生距離,更無法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而且傳統的學習課堂基本上都是滿堂的學生關注教師一個人的講學,全程都是教師自己的獨白,學生完全沒有與教師形成互動交流。這樣會使很多的學生產生疏遠的感覺,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剝奪了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三)課堂教學中缺少生生合作交流
課堂教學中除了師生交流互動之外,生生合作交流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現在大多數的信息技術教師都過于注重形式上的生生互動,從而刻意忽略學生間的有效溝通,這不僅讓互動氣氛變得太過壓抑,更讓學生間無法建立和諧而高效的互幫互助關系,繼而會影響其信息意識的形成。
(四)課堂教學中缺少實踐
高中信息技術雖然僅僅是一門科學性質的學科,但是它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幾乎都是給學生進行簡單的理論講述,完全忽視了信息技術的操作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并且,在高中階段每個學生都受到年齡的限制,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接受能力,甚至是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為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意識培養的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意識培養的思路
“人本”教學理念下,學生應當作為課堂的中心,應當發揮自主學習和思考作用,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快樂、高效學習。在筆者看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知識理解和實踐能力,最終還是要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實操水平,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從而構建信息意識培養的主體思路。
那么,具體應當怎么做呢?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人本教學”理念的思想指導下,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從而構建科學高效的信息意識培養策略,已經成為各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優化高中課堂教學策略的主要研究方向。
筆者通過研究他人的研究成果,發現基于學生為中心,教師需要通過“因材施教”“合理設置問題”“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強化實踐探究”等幾個環節構建信息意識培養策略。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意識培養的方法
1.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
素質教育階段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認真對待信息技術對學生成長的作用,而且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必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實行個性化教學。例如,在教學“字處理和表處理”時,有些學生對于藝術字創作十分感興趣,而有的學生則對于制作一些較為復雜的表格十分感興趣等,面對個性化十足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讓學
生分別通過Word、Excel和PPT等軟件編輯文字、制作表格,并簡述三種軟件功能的側重點、相似點和不同點,這樣一來學生既沒有背離“文字處理和圖表處理”這一核心教學內容,而且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不同的軟件操作,從而在不同類別的學習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趣味化。
2.合理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合作學習興趣
合理設置問題對激發學生思考興趣、引導學生思考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雖然新,但并不有趣,雖然多,但并不全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來走。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摒棄這樣的問題設置方式,探索新路徑。例如,在教學“因特網上信息的瀏覽與獲取”時,首先,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想一想本節課的重難點與學生的學習情況之間有何聯系,并據此圈定大致的問題范圍;其次,教師要盡量把理論化的問題轉化成生活化、實踐性的問題,比如“大家認為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互聯網和我們常見的圖書館有何不同?兩者的信息瀏覽與獲取方式有何不同?”“常見的因特網信息瀏覽與獲取方法有哪些?”,換一種問法,實質不變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
3.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交流討論
學生信息意識培養有很多種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相互配合,發揮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師生和生生互動成效的重要作用,從而提升教學成效。據此,筆者以小組合作學習法為例進行如下分析。
客觀來說,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生活更多的是枯燥、無味。這既是由我國的應試教育大環境決定的,也是由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決定的。而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無疑是教師擺脫應試教育束縛,依循學科特點靈活變通的一種良好途徑。實際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信息意識培養“共同性”的第一核心要素,因此,教師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豐富信息技術學習生活,從而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討論,這有利于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多媒體計算機系統”時,教師可以設置兩個有難度的教學任務,即“多媒體計算機系統包括哪幾個部分,各有什么功能和作用”“多媒體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裝使用方法”,這兩個任務教師可讓學生各選其一。合作過程中,由小組長自行分配學習任務,比如第二個任務中,組員合作制作多媒體計算機操作系統(比如電腦中的Windows 10操作系統)啟動U盤,并記錄完整的安裝過程以及安裝過程中出現的主機斷電、優盤拔出、運行程序無法啟動、藍屏等問題,教師作為“顧問”,可指出問題原因所在并引導小組進行解決。如此,教師就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交流,從而進一步夯實其學習成果,培養其信息意識。
4.強化實踐探究,鍛煉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上文提出,高中信息技術的特點是實踐性較強。在“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并輔以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就能夠借助集體智慧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知識的能力,繼而提升其利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信息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們非常關心的話題,包括我們的個人隱私、工作秘密等等,保護這些信息的安全才能確保我們自身不會被不法分子坑害。所以,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非常重要。以“信息的編碼”教學為例,課本中列舉的信息編碼方式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產生密切的聯系,比如計算機賬戶和密碼、QQ賬號和密碼等其實都是以編碼的形式存儲在計算機硬件當中。以這些重要信息為主體,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信息編碼的方式和作用。同時,由信息防護入手,引導他們討論信息安全防護的重要作用,然后基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合作寫一篇關于網絡信息編碼以及安全防護的調研報告。在此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教師就能一步一步拓展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知識實踐學習。
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明確培養學生信息意識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并采取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優化培養方法。綜上所述,因材施教、合理設置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強化實踐探究是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意識的主要方法,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從而構建科學有效的信息意識培養策略。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希望各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能基于本文的分析論證繼續探究相關的教育教學方法,文中尚存的不足之處也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王敏.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J].課外閱讀(中下),2012(10):174.
[2]劉沫含.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5(8):192,194.
[3]艾小琴.讓好奇心成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的助推器[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3):163.
[4]崔璐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企業家天地,2008(6):197-198.
[5]楊彥紅.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J]. 甘肅教育,2019,624(4):12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