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英
摘 要:體驗式學習是新課改進程中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此方法,能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真切感知到數學的魅力和樂趣,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繼而從探究、學習以及動手等方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诖?,簡單談談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期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小學數學;應用探究
體驗式學習方式,以學生的體驗為教學切入點,不僅符合新課改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而且還順應了小學生的天性,有益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若想有效發揮體驗式學習的作用,教師除掌握體驗式學習的含義外,還需明確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下面,筆者就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一、體驗式學習簡述
體驗式學習是指一個學習者親身參與到閱讀、實踐以及研究中獲得知識或技能的學習過程,它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調動學習者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主旨,最終達到高效率、高質量教學的目的。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傳授知識,而是綜合利用可聽、可感及可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創造體驗環境,激發學生參與體驗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其萌發強烈的學習的動力,自愿投身于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二、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傳統教育的一個問題是難以做到學以致用,造成這種現象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首先,體驗式學習能為學習者提供實踐的機會和空間,讓學習者身臨其境的學習,深層理解知識的本質和應用方式。其次,體驗式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寓教于樂,開辟新的思路,讓學生主動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最后,體驗式學習還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其知識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首要舉措是創設教學情境。首先,因小學數學難度大且抽象籠統,而小學生數學基礎又比較薄弱,所以很多小學生都對數學存有畏難感。此時,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一定措施,幫助學生克服這一消極學習心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出發,結合教學內容為其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其學習興趣,拉近其與數學知識的距離,在體驗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等計算法則時,教師可聯系學生已有的購物經驗,合理創設“超市購物”情境,標記各個物品價格,引導學生在購物及計算總金額的過程中熟練掌握“加減法”。其次,因小學數學中有些內容較為抽象,對于具象思維較為完備的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為了讓學生深刻掌握這部分抽象內容,教師就需要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創設直觀教學情境,讓學生生動學習。譬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立體呈現長方體和正方體圖片,為學生空間想象提供具象參考,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把握這兩種立體圖形的特點。
2.科學引進教育游戲
游戲是小學生最為喜愛的活動形式之一,也是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措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小學生貪玩的天性,科學引進教育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娛樂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時,教師可引進智力游戲“快問快答”,先由教師給出時鐘圖片,接著學生快速說出時鐘所指的時間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課堂,在激烈的競爭游戲中掌握時鐘的讀寫方法,以此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3.聯系生活設計實踐課題
生活是數學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將數學問題和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及生活背景聯系起來,以此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數學學科是對形象生活問題的高度抽象概括,因而在教學時,教師需合理規劃和引導,讓學生自主參與實踐學習過程,以體驗式學習的方式學習知識,以此加深學生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聯系生活設計實踐課題,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完成課題任務的方式是一種有參考意義的方式。在此過程中,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不但可以得到釋放,且還能有效鍛煉其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從而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深化,新型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并被廣泛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教學理念、方式及內容等多個方面優化和調整了小學數學教學結構,有效改善了小學數學教學效果。體驗式學習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以關注學生身心感受、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優勢引起了教師的高度關注,但其實際應用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師持續探索和優化。
參考文獻:
[1]陳偉.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6(2).
[2]李菁.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7(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