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苑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作業的完成以及作業的批改是重要的學生學習過程,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學生狀況,引導學生學習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教師要:制定完整的作業批改策略,關注學生作業中存在的細節性問題;重視作業批改的后續工作,引導學生的學習在現有基礎上得到提升;關注學生的學習信心問題,在作業批改中對學生進行鼓勵;需要就學生的作業狀況建立一個相關的檔案,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的變化。基于此,對小學數學的作業批改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批改;實效性策略
小學階段的數學是構成學生數學知識基礎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變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信心。因此,在作業的批改中,教師要重視這一環節,使學生能夠通過作業的方式,與教師進行溝通,接受教師的鼓勵。
一、制定完整的作業批改策略
作業批改的過程,一般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業正確性進行檢查,并且根據學生作業的正確與否,評定等級,劃定標準。在這種情況下,作業批改以及學生完成作業的實際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教師要制定更為完整的作業批改策略,使學生能充分參與到其中,認識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同桌互相批改作業的模式,要求學生查看作業中存在的一般性問題,在同桌批改的基礎上,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并且在展示整個修改過程的基礎上,向教師提交作業。這樣的形式能夠促使學生充分參與到作業的批改當中。
二、關注學生作業批改的后續工作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進行學生的作業批改,學生的作業任務以及教師的引導任務就此完成。事實上,這種方式下批改作業的實效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需要在進行作業批改的工作后,對學生的作業內容進行持續性的關注。首先,要求學生對作業中存在的錯誤問題進行更正,在下一次的作業提交中,教師對上次的修改結果進行檢查。其次,教師要通過作業批改的過程,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隱藏性問題。例如,某學生在一般的數學題目解答中,正確率較高,極少出現問題,然而在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時,解答的正確率較低。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能夠發現,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對應用題中條件的理解較為有限,因此在應用題的實際解決中出現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需要與學生的語文教師進行溝通,雙方制定策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題目能力[1]。
三、鼓勵性作業批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
教師會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級,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自信心建立。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教師可以發現,作業批改完成之后,不同的學生會對教師作業批改的結果進行對比,其中評分等級較低的學生會受到打擊。鑒于這種狀況,教師要避免在作業的批改中應用固定化的評分標準,而應對學生進行鼓勵形式的作業評價。例如,在作業的評價中,指出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同時對作業中的優點進行表揚。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能應用作業批改的模式,與學生形成一個固定的溝通交流機制,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且避免由于評級的差異,損傷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2]。
四、建立學生的作業檔案
在學生層面,作業的評級可以以隱藏的形式體現。然而,在教師的認知中,需要對學生的作業實際狀況有詳細的了解。應用構建學生作業檔案的形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在學生的作業檔案中,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具體的評分,并且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包括計算問題、理解問題、認真程度等問題進行標記。在應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學習的建議。如果學生長期存在的問題較為一致,教師就需要審視學生的作業檔案,并且與學生進行交流。為了使學生心理上有一定的緊迫感,教師要向學生透漏有關于作業狀況記錄的存在。
這種形式可以讓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的認知更為深刻,并且基于檔案中情況的變化,對不同學選擇不同的引導策略。應用針對性的策略,提升學生的作業完成水平,從而達到數學學習水平的整體性提升[3]。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作業的批改是教師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教師要對目前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的審視,根據存在的問題優化作業批改的具體策略。引導學生在更為積極地參與其中,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以作業批改作為師生交流的手段,提升全體學生的數學成績,真正發揮作業批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沈星育.試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8(26):73.
[2]邱九鳳,宋向姣.試析小學數學作業批改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教育探索,2016(7):45-48.
[3]劉智.城區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的有效策略嘗試[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12):6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