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升佳
摘 要:小學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部分,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和水平的重要平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閱讀與寫作,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設計閱讀與寫作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當中,助力教師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讀促寫”是當前教育環境中比較受小學語文教師歡迎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淀更多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在今后寫作中可以“下筆如有神”,幫助學生攻克寫作這一大難關。基于多年教學經驗,就小學語文如何做到以讀促寫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讀促寫;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引入,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以讀促寫”之法,《詩經》中曾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學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借閱讀之“石”攻克寫作之“玉”,閱讀有聲,讓學生能夠逐步走入閱讀的世界,鉆文學,品美文,體會大家風范;讀讀神話、童話,馳騁想象的空間;背背詩詞、駢賦,扣住文化的脈搏。語文教材中擁有眾多美文佳篇,學生在閱讀中能夠體味人間真情,感悟人生真諦,在語文的妙筆下閃耀理性的熠光,欣賞閱讀世界中鐘靈毓秀的奇絕。通過不斷的閱讀積淀,能夠為寫作奠定堅實基礎,讓學生真正達到“以讀促寫”的水平,借助手中之筆,編織出獨屬于自己的一個個美麗的夢。那么,具體該如何開展語文以讀促寫活動呢?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以讀促寫的意義
一篇散文,在纏綿悱惻中體會肝腸寸斷的凄苦;一出戲劇,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動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詩歌,在含蓄凝練中讀出超脫凡世的清遠;一部小說,在潮起潮落中成就驚世駭俗的向往。不論是散文,戲劇,詩歌,還是小說,都是需要學生通過閱讀來完成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溃嵘龑W生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常言道“讀寫不分家”,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以讀促寫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有助于讓學生在閱讀世界中由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過渡,促使學生有能力主動從閱讀世界中發現美、認識美,那么,學生才能在今后進行創造美的活動(寫作)。
葉圣陶先生指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在學生傾吐過程中能否合乎寫作的法度,這顯然與學生的吸收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將閱讀與寫作進行聯系,實施以讀促寫教學,讓學生有時間、空間“吸收”更多閱讀知識,增長學生的學識,積累學生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今后的寫作過程當中不至于像以前一樣“談文色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精心設計以讀促寫環節,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當中汲取更多的文化力量,以支撐學生借助手中的筆與文字流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為學生的寫作賦予情感的靈魂,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小學語文“以讀促寫”的應用策略
(一)尋找以讀促寫的契合點
大文豪魯迅曾說過:“文章怎么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由此可見,提升寫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便是多讀、多練習(多寫)。閱讀是學生吸收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樹立一種觀念——閱讀為作文服務,從而為以讀促寫提供發展契機,從而能夠順利開展以讀促寫活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諸多美文佳篇,不論從立意、選材、結構、寫法、段式以及句式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優勢,不僅能夠有效規范學生的語言,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這樣的美文佳篇之時,積累一定的語言素材,而這些方面也恰恰是學生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需要學習與掌握的。為讓學生寫出更加出彩的文章,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尋找以讀促寫的契合點,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構建起橋梁,讓學生能夠真正通過閱讀學習,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為學生今后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操作如下:
1.以讀促寫,引導仿寫
模仿是一種才能,是學生快速進行寫作訓練的重要的一步,也是開展以讀促寫活動的第一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模仿才能,快速認知、獲取閱讀知識信息,并發揮模仿才能,讓學生仿照閱讀文本進行仿寫訓練,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發掘閱讀文本之美,并能夠通過簡單的仿寫,逐步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
比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為讓學生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語言文字,并找到美句佳段進行仿寫,以便學生深入體會語言之美和塑造意境之美。如文章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學生在仿寫這樣一個句子之時,難免會陷入“無話可寫”的境遇。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仿寫方法是關鍵。
(1)解析句子結構。在學生面對一個句子之時,為讓學生能夠對句子進行仿寫活動,就必須對句子所描繪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夠進行細致的劃分。如這個句子的主體是羊群,總體來表現草原的風景美。
(2)解析句子的表現形式。該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中將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還將草原比作“無邊的綠毯”。
(3)替換文章中出現的主體以及事物。學生可以將其中所涉及的主體以及與之相關的詞語或事物進行替換,如可以將羊群替換為“白云”“螢火蟲”“太陽”等事物,再根據相應事物進行創作。示例:“白云一會兒與太陽作伴,一會兒又離開,飄到哪里都像給藍色的海洋綴上了白色的浪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