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津近些年外貿發展處于瓶頸狀態,傳統外貿企業轉型不利,天津對外貿轉型跨境出口電商產業迫切需求。文章研究天津跨境出口電商面臨的產業困局,分析整合多主體構建天津跨境電商出口產業生態環境的價值。
關鍵詞:職業院校;跨境電商;產教融合;產業生態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職成教學會、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科研課題“以職業院校為產教融合載體構建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產業生態環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XHXB2019A009)。
當前來看,傳統外貿業務向跨境出口電商轉型在國內部分地區是成功的。跨境出口電商業務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福建等網絡、物流比較成熟的沿海區域發展相對更為活躍,其中廣東以56.99%居首,浙江和福建占比均超過10%,已經率先形成規模。
1 天津跨境出口電商面臨的產業困局
1.1 天津對構建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產業生態環的迫切需要
天津作為傳統的外貿口岸,在近些年的發展中轉型不利,即使在不多的外貿業務轉型中也是體現在跨境電商進口業務上。比較尷尬的是,天津作為傳統口岸逐漸從進出口岸城市,逐漸跌落到通道城市,在進出口業務環節中只占有通道港口的優勢,一部分進出天津港的業務并不在天津清關,進出口企業注冊地也在其他城市。天津在整個產業鏈中,只扮演了一個通道的角色。當前要改變該局面,就必須將跨境電商的逐項業務、企業落地到天津。雖然天津出臺了很多利于跨境出口電商的本地政策,但是,這些企業在天津面臨著用工荒,沒有相應的跨境電商從業人才,南方人才調到北方,又提升用工成本,同時,跨境電商市場不夠完善,合作渠道不暢通,都導致跨境出口電商企業不愿意來天津落戶的原因。這些制約了天津經濟的發展,為構建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產業環境,必須利用現有資源,合理設計產業環模型,激活各主體驅動力,發揮優勢協同發展。
1.2 天津職業院校跨境電商專業與用人企業存在信息障礙
天津本土跨境出口電商企業與來津外阜企業很難在天津招收到技能達標的跨境電商從業人才,整體用人市場比較差,即使部分企業愿意自己培養新人從事跨境出口電商業務,也很難找到合適的畢業生。很多企業需要從南方招聘跨境出口電商從業人才,增加了招聘的難度和用人成本。
近兩年,天津職業院校逐漸有跨境電商專業方向的畢業生走出校門,但是由于與用人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畢業生難以找到對應的工作,呈現出企業招不到人,學生就不了業的局面。同時,由于校方與企業存在信息障礙,畢業生技能達不到企業要求,呈現出,企業崗位技能需求與職業院校技能體系不匹配,院校知識與技能更新慢,實習實訓環境不達標。在政府產教融合的倡導中,產教融合的步伐依然很慢,面臨的問題依然很多,比如在產教融合中哪一方作為主體,涉及資金上如何分攤,中小型企業如何與院校開展產教融合等。尤其電商企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這就在合作上面臨很大的難題。
1.3 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生態環的主體需要整合
在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生態環中,存在五類主體,分別是:天津市行政機關、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相關企業、天津跨境出口電商教育機構/院校、天津跨境電商協會。從職能上來說,行政機關制定相關政策帶動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的產業建設;天津跨境電商協會作為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組織方協調方引導企業參與天津跨境出口業務的實施,并向行政機關反饋意見和協商問題;天津跨境出口電商教育機構/院校承擔著人才召集、技能培養和就業輸出的職責;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相關企業是產業載體,是整個生態環運轉的動力源,但是,面對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的產業困局,生態環需要一個驅動力來給企業點火發動這個引擎。目前來看,生態環整合程度不高,存在的問題,缺乏解決的通道,也缺乏利益的驅動。
2 構建產業生態環境的意義
2.1 建立的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生態環模型幫助天津跨境電商轉型
天津在跨境出口電商方面,存在四個劣勢。其一,天津傳統外貿企業向跨境出口電商轉型緩慢,起步較晚,相比南方口岸城市2011-2014年的大轉型,天津直至2015年才有少量企業開展轉型。其二,天津地區跨境出口電商產業環境較差,體現在:跨境出口電商企業數量少,做大做強的企業少之又少;未能發揮出傳統的產業優勢,以自行車、家具、地毯為代表的傳統企業轉型不成功,即使在內貿電商中表現也乏善可陳。其三,天津跨境出口電商從業人力資源不豐富,企業難以招聘到合適員工,很多企業從南方地區招聘人才,致使用人成本增加。同時,肩負人才載體的天津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和輸出能力方面表現出技能不達標、知識陳舊、就業渠道不暢通等情況。其四,天津地區從事跨境出口電商綜合服務企業較少,業務形式主要面向傳統外貿,對跨境出口電商的促進較為被動。從天津地區的跨境電商綜服企業來看有自貿通、國貿通、北貿通、津貿通,但是這些企業的主要業務仍然面向傳統的外貿業務,雖然對跨境出口電商支持力度很大,但是礙于天津整體跨境出口電商產業環境,表現的較為無力。其在業務方向上,以被動支持為主,不能夠體現主動營造跨境電商產業環境的作用。
需要通過調研數據,細化各主體現狀,分析數據,找到問題,確定利益需求,建立生態環模型,幫助其打通利益通道,使各主體能夠在生態環中順利的形成良性互利多贏緊密的循環體。
2.2 建立天津職院跨境電商產教融合實施模型明確院校跨境電商專業發展思路
天津職業院校在跨境電商專業的建設中表現出三個特征。其一,天津職業院校跨境電商專業建設可參考依據不多,閉門造車情況較普遍,導致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不合理和陳舊。其二,院校與企業存在較大的信息障礙。由于受天津地區的產業環境特征影響,國有大型企業較多,院校更愿意與大型的國有的企業開展交流合作,而對于跨境電商類的中小企業興趣不高。但是,天津跨境電商企業本身數量不多,規模又呈現小型化。所以院校與企業銜接較弱。同時,中小型企業也很難進入到天津職業院校開展合作。其三,天津跨境電商專業畢業生就業通道不暢通。天津跨境電商市場較為薄弱,雖意愿強但資源差,職業院校在尋找就業通道的過程中較為困難或院校不重視就業通道。致使,該專業學生對就業前景較迷茫。
職業院校需要更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在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生態環中的定位,市場需求,明確其重要作用,促進院校與各方的合作交流,促進產教融合的市場化和深入化,發揮院校人才載體的重要作用,強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思路,強調專業對口就業的重要性,鼓勵天津職業院校抓住天津跨境出口電商生態環建設的機遇和紅利,深化產教融合,將跨境電商專業產業化。
參考文獻
[1]李虹.傳統產業集群電子商務轉型的模式構建研究[J].中國商貿,2015(13):51-54.
[2]高寒,李長銀,趙婧.B2B電子商務的未來趨勢—全程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7(5).
[3]張莉.區域性跨境電商產業園區運營模式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7(05).
作者簡介
張金澤(1982-),男,天津,信息工程學院,講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產教融合、職業教育、跨境電商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