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小學語文滲透音樂藝術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以當下教師要具備語文教學滲透音樂藝術意識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音樂藝術的有效方法為依據,從圍繞語文知識,貫穿始終;音樂合理導入,激趣教學;重點講解分析,情景交融;配樂朗讀,創設教學情境;音樂展現教學情境,深化教學內容這五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強音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并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音樂藝術;激趣教學;配樂朗讀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2-0091-02
引 言
音樂屬于一門藝術,也可以稱為情感藝術,可以表現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還可以表達各種凄婉纏綿,將人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1]。小學語文是一門以語言為主的工具性學科,可以向人們展示出各種社會信息和知識。音樂教學與語文教學的結合,可以向學生傳達強烈的思想感情,通過各種積極健康的情感表達來感染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智慧,還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因此,二者的結合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一、教師要具備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音樂藝術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具備滲透音樂藝術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了解古今中外的著名歌曲[2]。在日常生活中,教師需要購買一些音樂欣賞類書籍,強化自己學習意識和音樂素養。并且,在實際學習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具備將語文和音樂進行深度融合的意識,使語文教學更加精彩。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適當地融入一些音樂作品,不能將二者的融合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要進行深度結合,形成內在統一性,從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進而能夠達到以樂托文、水乳交融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音樂藝術的有效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新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教師的歡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音樂藝術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模式。接下來,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音樂藝術的有效方法。
1.圍繞語文知識融入音樂作品
很多語文知識本身就是一首歌曲的一部分,如北師大版中語文教材中的《春天的腳步》《祖國在我心中》等課文本身就是一首歌曲的歌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和相關的音樂作品結合起來,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音樂作品的音頻或視頻,從而使學生在美妙音樂中快樂地閱讀和學習,并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感受歌詞的含義和價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音樂作品來導入課堂教學內容,這樣的導入環節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在教學活動的結束部分,教師可以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作品,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活動,使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2.音樂合理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興趣,因為他們缺乏自制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通常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是否要學習或探究某個知識的[3]。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導入環節合理地引入音樂作品,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意識和想象力。同時,教師借助音樂作品可以創設良好教學情境,體現出語文教學的獨特性和創新性。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中的《長江之歌》一課時,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樂作品,通過悅耳的旋律刺激學生感官,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長江的視頻,使學生受到震撼和感染,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接下來,教師使用精妙話語啟發學生,為學生呈現自然貼切的課題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做好鋪墊。由此可以看出,將音樂和語文知識有效結合起來,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3.重點講解分析,情景交融
故事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文章的故事情節來將語文教學推向高潮,從而使語文知識可以形象、生動、有趣地呈現在學生面前[4]。在教學具有故事情節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音樂作品來創設貼近課文內容的情境,使音樂起到渲染氛圍、增強震撼力的作用,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語文與音樂相結合的魅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驚弓之鳥》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相關故事內容,在講解故事過程中還可以配上相應的音樂,通過精彩的故事情節和旋律的刺激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因此,通過音樂和語文知識的有機結合,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教學效果也會更明顯。
4.配樂朗讀,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音樂作為背景,引導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或者在講授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播放一些輕音樂作為背景樂,借助音樂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音樂激發學生的情感。具體來說,教師需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來選擇音樂作品,兩者的有機結合會使音樂更合理和突出,也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哀樂》作為朗讀課文時的配樂,以此激發學生的哀傷之情,也能使學生更真切地體會到人們對總理去世的悲痛和深切思念。這種音樂和語文知識結合形式使學生的情感更加突出,而且音樂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學習情境,并且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5.音樂再現教學情境,深化教學內容
在教學活動結束環節,教師通常會進行教學總結,幫助學生回憶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內容,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借助音樂來再現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音樂的幫助下深入感知文章內涵。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結束時讓學生聆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歌曲使學生感受人物性格,理解文章內涵,感悟文章意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音樂為學生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內心需求,使他們積極融入語文學習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增強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6.音樂藝術與語文有效融合,增強學生視覺感受
音樂是可以啟迪人們想象的聽覺藝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音樂可以起到借助聲音表達意向的作用[5]。小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感知能力都較為缺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音樂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特點,讓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有趣,化抽象為具體,進而豐富學生的體驗,達到觸動學生心弦、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的目的。
例如,教學《快樂的節日》這篇課文時,筆者在教學中引入了《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曲,讓學生聆聽這首歌曲中的鳥叫聲及其他樂器的演奏聲,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快速進入文本所描繪的意境中,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7.音樂藝術與語文有效融合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音樂具有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這一特點和文章塑造人物形象有著相似之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音樂作品結合起來,以此更好地展示人物形象,使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品質、思想觀念等,進而使他們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這首歌曲,結合課文內容,學生能對歌曲中描述的毛主席的人物形象有更全面的認知,最重要的是歌曲的內容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字里行間中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音樂融入語文教學中注意事項
音樂融入語文教學中主要目的是渲染教學氣氛,對教學場景進行烘托,提升文章感染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并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音樂內容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使音樂喧賓奪主,使語文教學變為音樂欣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音樂作品,教師需要對音樂作品進行合理取舍、適當組合,也可以自行創編音樂作品,要遵循服務文章內容和教學需要的原則,否則將會導致融入的音樂作品失去原有價值。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需要和音樂進行深度結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相應的音樂作品,使二者深度結合、互相滲透,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李正杰.人文類課程標準設計的幾點思考——以小學語文、美術、音樂學科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17(26):16-18.
溫武生.音樂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1):130.
楊瑞芳.合唱表演藝術的創新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用性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297(11):101.
甘紅喜.音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J].甘肅教育,2017(13):88.
肖丹丹.讓音樂課堂潮流起來,音樂欣賞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點滴體會[J].兒童音樂,2017(06):46-49.
作者簡介:馬鎖宏(1974.11—),男,甘肅定西人,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