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洪莉 董潔 汪艷 楊巧蘭


摘 要:目的? 探討延續性護理在改善腎移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腎移植術76例患者,將76例腎移植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8例。對照組行常規出院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延續性護理,對兩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和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在改善腎移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延續護理;腎移植;自我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2-0081-02
腎移植是提升尿毒癥等患者生存率的一種重要治療方式,雖然當前醫學技術的提升腎移植成功率較高,但是腎移植后仍需患者進行長期的自我護理和服用抗排斥藥物以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降低排斥反應,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鑒于患者自身和所在社區的現狀,多數患者接受不到專業的指導,致使康復效果出現波動,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為有效提升腎移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院采用延續性護理方式對患者實施出院后護理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下文中筆者對延續性護理的具體措施和效果進行分析,以為臨床提供借鑒,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76例腎移植受體患者開展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38)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為(45.86±4.87)歲;親屬供腎30 例,其他腎源 8例。觀察組(n=38)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27~57歲,平均年齡(46.12±5.03)歲;親屬供腎28例,其他腎源1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訂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術后生命體征平穩,符合出院指征。②術后意識清楚,具有正常認知和溝通能力。③完成為實驗的隨訪。④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術后發生排斥反應者。②術后出現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③出院后無法繼續參與實驗。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出院后護理,具體包含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口頭健康宣教,并發放健康手冊,每月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延續性護理,具體措施包含:①院內宣教并發放記錄手冊:患者出院前對患者一對一進行自護知識的健康指導,具體內容包含:飲食指導,患者的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熱量,低脂食物為主;運動指導,患者應進行適量運動,但切忌疲勞運動,運動量以不超過最大心率的30%為宜,每天運動前做好熱身和運動后的恢復,保持運動約30min/次,進行3次/周。用藥指導:必須遵從醫囑用藥;相關指標檢測和記錄,引導患者每天分兩次進行體溫、脈搏和血壓的檢測,并且每天早晨進行體重的檢測,并且每天記錄排尿量、用藥情況、運動情況、飲食情況及移植區疼痛情況等。其中宣教采用口頭宣教、ppt課件和視頻等相結合方式。②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后每周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隨訪中主要對患者自護情況、用藥情況、飲食情況、運動情況、不良癥狀發生情況等進行了解,針對患者做的較好的方面積極給予鼓勵,對于存在問題的地方給予有效的指導。并再次對患者強調合理用藥,健康飲食,運動干預,體溫、體重等指標檢測的重要意義,解答患者存在的疑慮。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患者主訴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③微信群指導:護理小組邀請患者加入本科室構建的患者微信群中,在微信群中醫護人員定期發放一些腎移植患者的注意要點、自護措施、腎移植不良癥狀預防和處理對策飲等信息供患者進行學習,并且患者可以通過微信群與醫護人員進行交流,針對性解答患者存在疑慮。④組織患者交流:引導患者定期進行交流活動,一般1次/周,引導恢復效果較好的患者向其他患者傳授相關的自我管理經驗,同時通過病友之間的交流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⑤引導家庭支持: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引導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的管理當中。引導患者家屬按照相關飲食要求為患者提供飲食,對患者的運動、休息、生活注意事項和用藥情況做好引導和監督,并且積極配合患者進行相應檢測指標的檢測和記錄。另外引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親情支持,消除患者的孤獨、焦慮等情緒。⑥復查干預:將實驗組中所有患者出院的具體時間和病情等信息建立文檔表格,并依據患者信息確定患者的復查時間。按照患者的復查時間,在其需要進行復查的前3d,通過電話向患者進行告知,并且就復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以保證患者提前做好復查準備按時進行復查。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對比。自我管理能力應用腎移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進行測評,量表共包含4個維度,28個條目,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采用護理滿意率評測患者對服務的滿意度,護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自我管理評分比較
數據顯示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評分和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率評分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腎移植是尿毒癥等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并且隨著配型技術、外科治療技術和新免疫抑制劑的應用,腎移植成功率明顯提升[2]。而腎移植患者術后恢產生明顯的排斥反應和消化道出血、糖尿病、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強自我管理,并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進行治療,以延長患者的生存率[3]。對此本院積極開展延續性護理,其中包含積極開展院內健康教育,出院后應用電話隨訪和微信隨訪等方式就其自我管理中遇到問題進行解答,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積極引導病友和患者家屬協同支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顯示,延續性護理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評分和總評分均有顯著提升[4]。
延續護理是醫院護理的延伸,多數由社區醫院承擔,但鑒于我國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多數社區醫院無法提供護理無法滿足廣大患者的需要,尤其是腎移植這類難度大、專業性強的疾病。為補充社區醫院不足,我科室采用微信這一即時通訊,其軟件功能多,易于操作。相比于傳統形式的延續護理,醫護人員可以采用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對患者開展腎移植康復指導,同時點對點視頻還可以直觀、科學解決患者提出問題,方便有效[5-6]。同時患者參與微信群不僅可以獲得醫護人員指導,還可以與其他患者互相交流。患者參與康復的積極性更高,與同患者交流也可能消除患者消極情緒,以最佳狀態應對疾病、生活。本研究顯示延續性護理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在改善腎移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魏玉玲,陳麗英,彭學葉.腎移植長期存活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及倫理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1):66-69.
[2]陳璐,王芳,張泱.國內外延續護理服務質量評鑒體系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8,25(11):13-16.
[3]孫瑩瑩,張曙偉.延續護理在腎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9,57(22):129-132,135.
[4]霍瑛瑛.延續性護理在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1):3825-3826.
[5]段亞哲,李煙花,陸小英.延續護理在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1):2995-2998.
[6]張娜,豐嘉敏,劉雨佳.延續性護理在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8,25(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