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劉淑賢
摘 ? 要: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務。但從目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來看,高職人才還存在與產業發展需求相脫節,與企業需求不對接等問題。而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是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滿足產業人才需求、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 ?產教融合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6(a)-0238-02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務。但從目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來看,高職人才還存在與產業發展需求相脫節,與企業需求不對接等問題。
據此,高職教育政策持續改革,以適應市場經濟增長需要的目標。國務院頒布的《關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年)提出要加快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為社會服務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應用型人才。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2015年),提出了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的總體要求。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2017年)(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產教融合納入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指導方針。《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年)更是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體落實做了詳細部署,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打造高水平實訓基地,深化區域產教深度融合。
由此可見,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是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滿足產業人才需求、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解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1 ?樹立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理念,培養復合實用型人才
產教融合是指行業企業和高等院校為了各自發展需求,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使學校成為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科學研究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以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進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不斷提高自身意識,積極與企業進行互動合作,向開放式教學方式轉變。高職院校教師也應逐步樹立產教融合的教學理念,通過深入行業企業,了解用人單位的工作實際,有針對性的規劃教學內容,將工作實踐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擁有適應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能。此外,高職院校還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通過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體驗職場生活,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事物認知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等,從而培養學生成為適應市場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2 ?完善組織管理與制度體系,推進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
我國通過積極探索,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來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國外職業教育的發展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們可以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尤其政府通過制定具體法律法規激勵、引導、約束校企合作各主體的權力和責任方面。比如德國聯邦和各州政府制定的《職業教育法》、《企業基本法》等法規,明確政府各部門、行業組織、企業、學校等各方的責任、權力和義務,從而推進產教融合,影響職業教育政策和人才培養方向。我國政府需進一步統籌教育領域和經濟領域,明確產業、學校、行業協會等主體在產教深度融合中各自的權力和義務,通過法律系統設計,建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實體組織機構,確保產教融合運行機制的可操作性,充分調動產業培養人才的積極性。同時,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全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領導小組多方齊抓共管,聯合制定政策法規,保證校企合作的有序推進。
3 ?搭建政校企多方平臺,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產教融合的概念結合了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和社會組織各方。《意見》中提出,要充分發揮各方的職能和優勢,搭建“四位一體“架構,協同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其中政府應做好產教融合的統籌規劃,營造產教融合的制度環境,協調資源開發與技術進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行業企業和學校作為產教融合的主體,應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企業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學生培養過程,學校充分與企業對接,獲取技術、資本、和市場等要素支持。多方共同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多方需要設置理論與實踐課程。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組織多方搭建平臺,協同推進產教融合工作,進而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4 ?探索校企合作機制,創新校內外實踐管理
企業和高校是產教融合的主要側重的主體,教學目標的設置要充分考慮雙方實際,以市場需要為根本,結合新時代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制定符合企業經營的課程計劃,構建校企合作的學生評價機制。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高校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理論指導,企業為高職院校提供市場發展趨勢,共享最新項目進展。校企雙方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會議,不斷更新教學資源,培養優化“雙師型”教學團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設立嚴格的規章制度,保證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的學習和實踐。學生通過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的實習實訓協議,進入校外企業實踐,教師全程監管,保證學生的安全的同時,與校外企業管理人員共同注重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實現崗位的無縫隙對接。
產教深度融合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行之路,只有樹立產假融合人才培養理念,完善組織管理與制度體系,搭建政校企多方平臺,探索小企業做機制,提升合作層次,才能夠保證產教融合各方目標的實現,使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曹曄.關于新時代產教融合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8(18):5-10.
[2] 劉海明,謝志遠,劉燕楠.高職教育人才轉型的戰略思考:推進產教融合,服務產業發展——兼談高職院校“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82-188.
[3] 沈燕.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的構建——基于“5321”模式的探索[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7):49-55.
[4] 唐未兵,溫輝,彭建平.“產教融合”理念下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8(8):14-16.
[5] 席增雷,張衛強,陳志國.基于產教融合的獨立學院經濟類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40(1):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