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研究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為對象,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和調查,結合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特點及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現狀和問題。在遵循高校“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下,探索和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不斷創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意識形態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教育;意識形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意識形態工作越來越成為關注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召開專門會議就意識形態領域的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科學而又全面的工作部署。中國高校是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陣地,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對象,也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中堅力量。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總體上認可,對意識形態教育認同度較高,基本上符合黨和國家的要求,但是我們對于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持續性仍不能放松警惕。高校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場所,承擔著培育祖國青年的重大使命,能否培育出合格可靠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與否。文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下重點探究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對策來引導和創新。
一、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是人類行動的先導,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意識形態工作是極端重要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發生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歷史慘劇可以看出,意識形態工作對于一個國家政權的重要性。目前中國高職院校有1 300余所,占全國高校總數的一半以上,高職院校在校生總數為2 391.3萬人。高職院校學生作為高素質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重要培養對象,肩負著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重要責任。目前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知識仍是從書本上獲得,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很少接觸到這類知識。現行的高職院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夠明顯。因此在根據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提前下,很有必要創新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同時對于高校來說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面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形勢,高職院校要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與學生的成長發展的實際相結合起來,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觀念。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成敗,關乎著未來中國社會的安全和發展。
二、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但隨著社會新形勢、新問題的出現,如何運用具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去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對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來說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目前,高職院校的意識形態工作雖然總體上朝著好的方面發展,但是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意識形態教育內容脫離實際
目前中國高職院校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主要來自思政課程,由于受教學主客體差異和教學形式單一的影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說服力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效果不強。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說服力主要來自理論的自洽性、對現實的解釋力以及能否解決實際問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普遍存在聯系實際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職院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與社會現實的結合不夠,對于學生想要了解的社會時事熱點、經濟生活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學生面對成長和學業中需要的幫助,這些內容沒有成為教育關注的對象;二是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與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和現實生活相脫離,課堂上純粹的理論灌輸,忽視學生的思想疑慮、心理困惑,課上和課下學生的實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由于高職院校意識形態教育內容聯系實際不夠緊密,沒有對現實社會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問題給出合理的解釋和解決的方案,學生心中的困惑得不到答案,自然就不能讓學生徹底的信服。
(二)意識形態教育方式落后
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主要依托于思政課教學,受制于教學形式單一,大班課集中教學的方式,學生對于課上內容的理解不夠全面。思政課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形式,可實際的思政課教學效果卻令人擔憂,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思政課教師對于書本的理論沒有深刻的理解,一味的照本宣科,使得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感到茫然和困惑,傳統課堂教學的方法陳舊落后,課堂教學很多時候是教師自己在唱“獨角戲”,學生都是低頭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二是部分思政老師在課堂嘩眾取寵,為了取悅學生而取悅學生,甚至部分思政教師為了迎合學生喜好講一些不符合史實的案例。這些做法都使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給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問題的出現提供了可乘之機。
高職院校意識形態課外教育主要依靠傳統紙質媒介來宣傳,而新形勢下,對于意識形態內容的宣傳要求信息的傳播具有及時性和多樣性,傳統的單向“灌輸”教育缺乏吸引力。隨著西方思想文化的滲入,學生的價值觀念更為多元化,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困難加劇。意識形態教育方式落后,使得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了解不夠全面。
(三)意識形態教育人才建設有待加強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育者的水平決定了意識形態教育的效果。目前有部分高校教師缺乏應有的道德信仰和理想信念,高校教師德師風問題時有發生,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自身要對教師開展革命理想主義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高校在招聘和建設師資隊伍時,要嚴把選人關,嚴格進人關,在教師職務晉升和職稱評聘等方面,要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的原則。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存在形式化程度嚴重、缺乏上級實際重視、專業性和工作對象認同感不強等問題。思政教師存在人員配比不足,部分思政教師存在兼職其它課程的現象,有些思政教師理論水平不足,對于黨的最新的理論成果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的理論成果鉆研不深,課堂教學按照書本內容照本宣科,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不強,這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效果。
三、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引導與創新
意識形態工作敏感度高、關注度高,關乎社會穩定和國家前途,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在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層面的教育環境、教育內容以及教育對象等方面均發生了相對深刻以及復雜的轉變。而意識形態教育中青年學生的問題又尤為突出,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烈,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較為反感,因此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必須創新其內容和形式。
(一)積極推進意識形態教育內容創新
教育者的整體素質決定著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思政課堂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主要陣地。思政課教師要在思想上引導和教育學生“聽黨話、跟黨走”,高職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不斷結合社會形勢的發展創新教育內容,特別是要將意識形態的相關內容同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成長中遇到的困惑相結合起來。用黨的意識形態的新思想、新內容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來抵制西方的意識形態滲透。對于西方國家的敵對勢力大肆宣揚“社會主義過時論”、“資本主義優勢論”等思想要堅決抵制。高職院校在意識形態教育內容的創新上,要把“兩個鞏固”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任務,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做大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特別要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通過持續加強理論、輿論工作,實現“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的化學反應。
(二)積極推進意識形態教育方式創新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能否更好地為大學生所理解、所接受,與意識形態教育所采用的方法、路徑有很大關系。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要結合新形勢和新要求不斷在方式方法上求改革、求創新。目前話語標語化、內容程式化仍是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傳統的理論灌輸對于學生而言說服力不夠、感召力不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應讓學生在認同意識形態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政治認同,要摒棄而以往的端著書本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和工作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了解學生在學習理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真實想法,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解決生活和成長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惑。在課堂教學上盡量做到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用貼近學生的語言表達出來,注重語言感染性和生動性,真正做到意識形態融入到學生的心中去,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成長中去。要充分利用便攜式移動終端上的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app來貼近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通過視頻、聲音、圖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傳播媒介來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三)積極推進意識形態教育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素質的高低是意識形態教育事業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高職院校思想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高校要在人才招聘和晉升上做好工作,對于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班主任這三類學生思想工作的主要教育者做好選拔、培訓工作。針對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老師隊伍配比不齊,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等現象,要按照相關要求加緊滿額配足。要在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選留、待遇、晉升、培訓等方面下功夫。在選人用上問題上,要堅持用人唯賢,要把德字擺在第一位,以德為先,德才兼備,讓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者發揮自己的才能。
四、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關乎祖國的建設和未來,也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我們只有不斷結合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及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現狀和問題。在遵循高校“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下,探索和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不斷創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意識形態教育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對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做到真懂、真學、真信。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鄭永廷,林伯海.堅持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與話語權[J].思想理論教育,2015(04).
[5] 馮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時代特征[J].思想教育研究,2018(05).
[6] 王詠梅.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
[7] 藍曉霞.找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著力點[N].光明日報,2019(5).
作者簡介:謝發金(1990- ),男,江西永豐人,碩士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