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中國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缺失,導致我國在跨文化交際人才的培養上也收獲甚微,當然,這也一定程度的反映著我國國民文化的不自信現象。基于此種現象,本文從文化自信角度開篇,探究了高校英語教學結合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也對如何將中國文化融入到英語的教學中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文化自信;中國文化;必要性;高校英語;教學對策
1 引言
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正是依靠著歷史文化而扎根立足于世界,中國文化自古便源遠流長,對于世界各國來說,文化都是國家的靈魂和思想。要想通過文化來使國家富強,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和文化力量,這種力量不僅代表著文化的輸出成都,也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對于本國文化的自信。對于中國來說,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的英語教學培養了許多能夠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紐帶的大學生,這些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自然對中國文化在國際交流的地位有著深遠的影響,不過,這也能促進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在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下,我國英語專業的學生漸漸缺失了對中國文化的自信,這就導致他們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沒有表現出中華文化的軟實力。
2 高校英語教學結合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毫無疑問,將中國文化和高校英語教學進行結合是非常重要的,具體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2.1 推動我國文化的全面發展
高校作為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的重要場所,其英語教學自然也就是培養國際人才的搖籃。高校只有將中國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才能更好的幫助中國與世界接軌,首先,高校可以借助英語來洞悉先進國家的科技和文化實力,其次,高校在結合中國文化時,也間接地將中國文化推廣給了世界,這不僅能加強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更能推動我國文化的全面發展。
2.2 共通的語言能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我們都知道,學生自出生以來就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這就使得中國文化在學生的腦海中有著難以代替的地位。為了能有效的促進英語學習,高校就可以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將中國文化的語言習慣推廣在英語中,以此來實現語言的共通。當然,學生在運用中國文化時也能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內涵,豐富自己的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
3 中國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學在文化自信角度下的策略
3.1 調整教學內容,結合中國文化
首先,要調整教學的內容。目前英語教學大綱中,沒有表現出對于中國文化的重視,反而體現的是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傳授。基于此,我國需對高校英語教學大綱進行調整,充分重視英語教學和中國文化的結合,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其次,要調整教材內容。毫無疑問,教材的教學對于學生是十分重要的,調整教材內容是有效推動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方法之一。目前,雖然有的教材內融入了“Reading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閱讀部分,但是其包含的中國文化還是不夠多的,難以達到教學的目的。所以,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調整,通過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中國文化,幫助學生透過英語認識并表達中國文化,做到“中西合璧”。例如: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文章加入到英語閱讀材料中;在試聽材料部分融入一些辯論、演講的素材;讓學生通過英語口語來表達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將一些經典作品讓學生進行英語翻譯等。
3.2 提高中國文化的滲透,加強教學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只有注重引導工作,才能加強中國文化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中西文化的對比與融合意識。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其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并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方文化,在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其對中國文化的見解和英語表達方式,讓其能在交流中流暢的運用中國文化。如:在飲食方面,雖然中西方差距過大,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和國外友人在交往過程中品嘗各自國家的美食來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特點和習慣等,在融入現代化的元素后,幫助學生理解文化的差異性,進而讓外國友人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其次,引導學生正確開展課外閱讀。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或QQ群向學生推薦一些國外名著來引導學生正確的開展課外閱讀,就算是下課時間,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些工具引導并鼓勵學生分享閱讀心得,或讓他們寫觀后感等。雖然在閱讀英文版文學作品時可能遇到看不懂的困難,但只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便也能加深對于中國文化的認識,構建出屬于自己的正確價值觀了。
3.3 革新教學方式,滲透中國文化
基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狀,就要求教師要注重革新教學方式,要通過融入現代化的教學來直觀的滲透中國文化。第一,發揮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優勢。目前,許多高校都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也有許多公共課的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當然,我們是愿意看到這種教學形式的,由于多媒體教學的有著許多優點,它可以將枯燥的文字教學以有趣的圖片、視頻形式進行展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高校英語教學也可以采用這種教學形式,在英語課堂上,偶爾播放一些具有中國文化的英語教學片段。如:我國許多影視劇被翻譯成英文版本,像《歡樂頌》的英文版《Ode to Joy》,雖然這部影片較為生活為,但也體現出了我國傳統文化有關于仁、禮、智、信、讓等方面的知識。第二,可以開展網絡課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線上授課,利用課下時間再給學生講解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講解教材內的知識,接著通過線上教學來完成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融合,通過網絡的便捷性和時效性為學生搜集一定的資料,并上傳到師生共享的空間,以便學生能及時查看。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騰訊課堂、騰訊會議來展開對學生的教學,也可以用慕課進行教學,這樣也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對傳統中國文化的認識。
3.4 開展課外活動,推動中西文化融合
對于學生來說,開展一些課外活動無疑是能有效幫助他們加強中西文化結合的。首先,可以舉辦演講比賽。教師可以定時的舉辦一些演講類型的比賽,當然,主題最好是以“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民俗”、“中國特色飲食”、“中國地域文化”等類型為主,讓學生自己進行相關資料的準備。在這準備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加強對于中國文化的認識,在日后的文化交流中,學生也就可以用英文形式進行表達,傳播給他人。
其次,舉辦一些交流活動。現代社會,基本上每所高校都會有一些留學生進行交換學習,因此,教師可以提前向學院打好招呼,定期舉辦一些交流活動,加強國外留學生和本校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們能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國外文化。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使用英語進行溝通,以便讓外國留學生加深對中國的認識。如:由于我國和外國的假期是有差別的,許多外國留學生在春節時期是不回家的,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春節前夕的除夕夜或是元旦等時期,鼓勵學生舉辦包餃子活動,并向外國留學生介紹包餃子在中國的意義,提高國外留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劉海莉,朱玉清,鄧瑤.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徐州地區高校為例[J].英語廣場,2020(02).
[2]劉敏.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基于英語專業本科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癥對策研究的視角[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0).
作者簡介
羅熙(1986-),男,漢族,陜西臨潼,碩士研究生,講師,西安醫學院,研究方向:醫學英語翻譯、跨文化交際、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