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芳
摘要:自國務院下達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來,各高職院校都在積極學習并探索適合各自的教學改革方案。本文以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為例,淺談為培養出高素質高職醫學人才和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的探究。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 信息化背景下 教學改革 康復治療技術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類院校各專業中的基礎課程,學好人體解剖學對其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未來臨床診療工作尤為重要,可以培養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來說也是如此。在新形勢下,建立人體解剖學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應用制度,探索出適合高職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更好地培養出專業素質過硬的學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解剖學教師,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培養出符合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醫學人才。
1 康復治療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人體解剖學課程內容多,更有部分內容抽象難理解且不易掌握,整個課程涉及的醫學專業名詞占整個醫學名詞的三分之一,更因學制因素,學校對人體解剖學課程的課時安排也有所縮減,并將生理學也放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與人體解剖學同時授課,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度加大。這些因素都將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甚至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學生課堂上昏昏欲睡的情況屢見不鮮,部分學生課堂上完全不聽講,借其他同學的筆記死記硬背,同樣能夠拿分,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極差。因此,現有的教學模式沒有形成與之相適宜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不能滿足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2 教學改革措施
2.1 教材和教學大綱改革
各高職院校選用的教材各有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專業,教材也略有不相同。選用教材要基于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依照《高等職業學校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標準》,選擇適用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材。教材內容要緊扣崗位要求,突出實踐應用;兼顧學科框架,符合認知規律和專業特色,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邀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帶頭人一起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修訂后的大綱要與康復治療技術執業考試內容相符合,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教學依據和指導。
2.2教學模式改革
一直以來,高職教育模式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注重能力培養,教育需求與醫學模式的區別,導致傳統教學方式不再適應醫學發展的需求。隨著醫學教育模式的改變,對醫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堅實的專業知識、技能外,還應具有良好的醫德、科學的思維及與患者和社會溝通的能力,適用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也應如此。
2.1.1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入課程思政元素
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體解剖學課程由原來的理論課加實踐課教學改為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全部課程的學習都將在理實一體化教室進行。為此我校實行實驗室改建計劃,建立理實一體化教室,購置人體解剖學模型、標本及3D數字資源,轉變實踐教學附屬于理論教學的教學模式,借助一體化教室的模型、標本、電子資源等,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模型的講解,更加清晰的了解人體各部結構,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此外,在重點內容講解時可采用CBL、PBL、線上線下混合式等教學手段,增加實踐教學和臨床案例分析。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最注重骨和關節的結構,關節的組成和運動范圍及運動特點,肌肉的位置、起止點及作用等內容。通過結合實踐和案例可將內容拆合,更容易突出重點,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記憶,避免了什么都記,什么都記不住,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如邀請學生上講臺講解學生對該重點內容的理解,或者交流分享所討論問題,教師再針對內容分析點評,指導學生掌握和應用科學學習方法。
設置反轉課堂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并且可以更好得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轉以“知識為中心”為“能力為中心”,揭示學科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知識組織和管理能力,為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把握提供依據。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雙向轉換,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整理,實現知識結構化的存儲和管理。同時通過開展PBL教學法,采用問題引導、啟發、討論等形式,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更精準、有效地發揮課堂立德樹人的功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將醫學生培養成為品德高尚、知識淵博、勇于創新的合格醫務工作者。
2.2.2課堂設置的改革
課堂上要凸顯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設置方面,要根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特征給予學生不同于其它專業的講授方法,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針對性的教學能夠極大的提高課堂的效率,使得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能夠學習到與自身專業相關的最多的知識與技能,學生在課上有所收獲,會逐漸的累積學生的自信心,也會逐漸的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
2.3考核方式改革
要轉變原來的考核方式,變單一的試卷成績考核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考核所占比重。設置多種考核方式占一定比重的考核方式。如積極回答問題或提出有建設性意義的問題、參與人體解剖學相關的知識競賽、繪圖比賽等可獲得額外的成績加成。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改變學生唯分數論,轉變學生題海戰術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 總結
通過實行教學改革,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課堂不再沉悶,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成績也較有所提高。總之,隨著康復技術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內容也需要不停的探索與改革,從而保障康復治療學人才質量。而想要實現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效果,必須要利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作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盡可能的轉變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單單要教授學生學習知識,更要教授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整理,實現知識結構化的存儲和管理。
參考文獻
[1]盧軍,張敏.解剖學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心理醫生月刊 ,2012(10).
[2]劉向杰.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8(24):8—1。
[3]葉榕,林志明,卞祖安.開放式教學在高職護理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10,33(2):233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