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文
摘要:在信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使得數字媒體藝術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許多高校都看到了其發展前景,并通過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來為其提供人才支撐。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正處于發展階段,人才培養及專業建設發展面臨較大的挑戰。當前微時代背景下社會需求日益增加,只有培養綜合能力較強的高素質人才,加強其專業能力培養,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當前高校應改變過去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聯合,以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為核心,進而滿足微時代背景下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助推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微時代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校企合作 創新發展 模式研究
引言
“微時代”是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產物,對數字通信技術有較大的需求,主要是充分利用視頻和音頻等形式來進行信息傳播,從而保障信息傳播的實效性和便捷性。數字媒體藝術作為一門新興專業,實現計算機技術與藝術創意的有效銜接。當前高校為滿足時代發展需求及文化傳承目的,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并為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奠定基礎。微時代背景下要求學生不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還應對時尚潮流具備一定的敏感度,重點提升自身的項目策劃能力。本文將通過分析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過程中的潛在問題,將工學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有效結合,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性和多元性。
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潛在問題
(一)高校專業方向定位不清與企業需要針對性強存在矛盾
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特殊性要求人才培養模式的差異性,該專業對知識覆蓋面的要求較高,而當前專業方向定位不清制約了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優化。此外,每個企業都根據自身需求及行業發展現狀對自身業務范圍進行科學的界定,并對人才類型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因此,人才培養方案過于泛化導致企業的具體人才崗位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學校與企業之間缺乏溝通交流,企業利益與學校利益難以達成一致,因此,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泛化與企業人才需求多元化之間的矛盾解決亟需擺在首位。
(二)校內教學考核方式與企業評價體系存在沖突
當前微時代進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高校已經意識到了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較低,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單一的依賴于考試考核,并以課程內容的考核作為重點。課程內容的考核只能單一的反映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考核體系無法體現教學效果的有效評估。而企業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主要側重于其實際綜合能力,并以企業的利益為首要目標,進而導致校企考核模式上存在矛盾,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展開,進而無法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三)高校教育的相對滯后與企業技術更新速度存在矛盾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強調較高的藝術審美,并具有穩定性,而技術是會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創新改革。軟件的更新升級也是教育改革的時代產物。技術和軟件的創新便意味著某一技術和軟件的消失。當前高校在開展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對行業發展情況的實時了解,校企之間缺乏溝通交流,企業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和技術的創新改革,高校教育內容的滯后性無法滿足企業的生產實踐活動需求。因此,企業的人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企業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相關技術人員的培訓成本導致企業經濟效益受到不利影響。
(四)高校資金不足與企業追求效益最大化之間的矛盾
教師的薪酬體系完善是促進校企合作的重要舉措。企業相關人員不僅需要承擔在企業中的工作職責,還要在學校扮演教師的角色,引導學生參加生產實踐活動,進而提升其實踐能力。企業相關人員在雙重身份壓力下導致企業的項目無法高效完成,工資績效受到影響導致員工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此外,高校的學時補貼較低,無法彌補項目薪酬上的損失。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微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校企合作,以切實解決企業人才需求及高校教育發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問題,進而實現高校利益和企業利益的共同發展。
二、微時代背景下創新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校企合作的基本途徑
(一)以定向培養專業人才為重點,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不同類型的企業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差異性,通過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可以更好的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高校應積極完善專業發展目標及方向,使得其更加具體合理。高校可以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現狀來進行訂單式培養,有針對性的為企業提供復合型人才。這樣一來企業的人才需求得到滿足,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更加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理念。
(二)以課程評價內容的優化調整為核心,建立健全多維評價體系
實現企業評價體系和高校學生考核的一體化,是提高校企合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在建立健全學生考核機制時,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并重點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特殊性使得其考核形式趨向多元化,上機考試、個人成品答辯考試和團體實戰答辯考試等都可以用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對于不同形式下的考核成績比例確定應根據企業類型及需求進行適當調整。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發展依賴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動,因此高校應以課程評價內容的優化調整為核心,通過建立健全多維評價體系來實現教學質量及水平的提升。
(三)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及能力為關鍵,加強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校企合作模式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積極引進企業相關人才,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參與到企業的實踐活動中來,企業為教師培訓提供平臺,進而提升教師的實踐水平。此外,教師不僅應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還應重點關注企業的發展近況,了解企業的相關技術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調整,以滿足企業的人才發展需求。企業也可以將資深的技術員工派到學校進行講課及講座,加強與高校教師的交流與合作,與高校教師分享自身的技術經驗和科研成果,共同推動專業行業的發展。
(四)加大企業資助力度,允許學生帶薪實習工資分期還貸
企業在校教師的薪酬可以通過向學生收取培訓費來進行差額彌補。同時企業應加大學生資助力度,重點關注貧困學生的經濟情況,銀行貸款的方式可以緩解學生的壓力。此外,企業還可以允許學生通過實習獲得薪酬,并通過簽訂正式的合同來為其工資提供保障,從而為學生通過帶薪實習分期還貸創造條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強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創新,才能為技術復合型人才培養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推動其教育教學的發展,實現學校利益與企業利益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燕琴.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對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可度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9):114-115.
[2]楊飛.校企融合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251.
[3]朱莉.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潛在問題和對策分析[J].藝術科技,2016,29(10):35.
[4]楊祥民,王平.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建設與教學培養模式探析[J].創意與設計,2016(0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