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濤 宋本花

【摘要】目的 分析對比艾司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分別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胃潰瘍的臨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對象選自本院2018年0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者72例,按照數字分表法對其進行平均分組:分別是參照組36例和觀察組36例。其中使用蘭索拉唑聯合阿莫西林進行治療的為參照組,使用艾司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進行治療的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胃潰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艾司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的有效應用,其治療效果非常顯著,有利于促進患者的盡快恢復,有著推廣價值。
【關鍵詞】艾司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阿莫西林;胃潰瘍
胃潰瘍在臨床內科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人體的胃壁表面存在一層從上皮以及固定層、黏膜肌層所組成的胃黏膜,對胃有著非常顯著的保護作用。但是,一旦胃黏膜受到傷害,就很有可能會產生穿透到黏膜肌層下的狀況,進而產生飽脹以及上腹疼痛等相關臨床癥狀。本文的主要目標就是分析研究艾司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分別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胃潰瘍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選自本院2018年0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者72例,按照數字分表法對其進行平均分組:分別是參照組36例和觀察組36例。其中參照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41.22±0.27)歲。觀察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齡(41.37±0.56)歲。比較兩組胃潰瘍患者相關資料的對比并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該組患者使用蘭索拉唑聯合阿莫西林進行治療,蘭索拉唑每天一次,每次30 mg,阿莫西林的用法用量為每天兩次,每次1.0 g,兩周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兩周。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使用艾司奧美拉唑和阿莫西林進行治療,艾司奧美拉唑的用法用量為每次20 mg,每天兩次,連續服用兩周。阿莫西林的用法用量和參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對比,并詳細記錄。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實行胃鏡檢查后發現,患者的潰瘍以及炎癥完全消失;有效: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潰瘍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周圍炎癥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經胃鏡檢查之后,其潰瘍癥狀并沒有產生顯著變化,炎癥也沒有產生改變甚至更加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所得數據,以%表示計數資料并通過百分數的形式進行表示,并實施x2檢驗,統計值P值小于0.05時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當前,臨床中對于胃潰瘍疾病所進行的治療通常是實行抑酸、根除Hp感染以及保護胃黏膜等形式進行治療。就PPI層面而言,PPI是一種苯丙咪唑類衍生物,存在非競爭性以及特異性等特征,可以對H+-K+-ATP酶產生作用,進而實現對胃潰瘍進行治療的目標[1]。
PPI可以在酸性環境的作用下,將藥效轉化為亞硫酸酰胺的活性,并且和二硫鍵以及壁細胞分泌膜中的H+-K+-ATP酶進行不可逆性的結合,進而對H+-K+-ATP酶的活性進行控制。H+-K+-ATP酶是各種胃酸分泌效應的緩解,PPI可以對H+-K+-ATP酶產生抑制作用進而實現胃酸分泌的效果。這種藥物所具有的特異性可以在患者的胃黏膜細胞中產生作用,進而降低患者細胞壁中的H+-K+-ATP酶活性,另外,因為H+活性例子無法從壁細胞中轉運到細胞外,因此也就將其轉運到胃腔中形成胃酸,因此,PPI可以對基礎性的胃酸進行有效抑制,進而對蛋白質的分泌量進行一定的控制[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胃潰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艾司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的有效應用,其治療效果非常顯著,有利于促進患者的盡快恢復,有著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艾司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在胃潰瘍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琳琳.用蘭索拉唑聯合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療胃潰瘍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6(13):531-532.
[2] 羅田香,雷剛,王勇鴻.阿莫西林分別聯合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的效果對比[J].健康之路,2018,6(4):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