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杏鈿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中小學少先隊活動的通知》中提出,科學設計少先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精選與少年兒童學習、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采取少年兒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體驗性活動。少先隊活動課程的開發離不開區域文化,區域是少先隊活動的土壤,僑鄉南區歷史悠久,人文氣息厚重,至今留下不少名人古跡,獲取有利于課程建設的元素,構建具有僑鄉文化特色的少先隊活動課程,從而更好地推動少先隊活動的開展。
一、僑鄉研學活動的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
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基于隊員的實際發展需求,我國教育家徐根榮認為,少先隊活動課的目的在于讓少先隊員在活動課中獲得經驗,在參與過程中逐步成長,現有的活動課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隊員的個性和民主性,但仍不足。這些特殊的發展需要,只有學校最有條件去了解和滿足,這就是開發少先隊活動課程的優勢所在,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一定要基于隊員的實際發展需求。
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根本。開發少先隊活動要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根本,以“五愛”教育為基礎,以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結合僑鄉本土學校隊員的特點。
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注重培養少先隊員的綜合素質。少先隊活動課強調隊員的直接參與和體驗,重視學生的課程為主導。引導隊員在活動中完成“活動前合作交流——活動中實地考察——活動后的總結歸納”等一系列過程。從中體驗生活,鍛煉自身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僑鄉研學活動的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的過程與步驟
少先隊活動課程的開發大致有六個環節:需求評估——確定目標——開發內容——課程定位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
1.?需求評估
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僑鄉文化充滿好奇,想通過少先隊活動課得到答案。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南區學子,還是剛入戶的新南區人子弟和隨遷子女,都對僑鄉研學活動的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與研究活動產生濃烈的興趣。
2.?確定目標
確定目標是對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做出的價值定位,在分析需求評估的基礎上,通過課題小組成員審議,確定“少先活動課程開發”的目標。
用課程的方式構建少先隊活動體系,以綱要為統領,充分挖掘僑鄉資源,以分年級工作內容為根本任務,以活動主要形式,整合各方面資源,開發少先隊活動課程。通過少先隊活動校本課程的開發,促進隊員綜合素質提升、輔導員專業得到持續發展。
3.課程內容的開發
充分挖掘僑鄉資源,以分年級工作內容為根本任務,堅持分層的教育模式,把僑鄉的研學點按路程距離的遠近分成高、中、低段的實踐區域,以南區北臺小學為例,根據低段(一、二年級)的年齡較小,活動的范圍適合在校園附近,因此低段開發的少先隊活動課程為“紅領巾在北臺”(北臺小學座落在北臺村);中段(三、四年級)的隊員有活動范圍適當擴大,可在北溪社區(由北臺、曹邊、樹涌、沙田四條自然村組成)進行活動,故中段開發的少先隊活動課程為“紅領巾看北溪”;高段(五、六年級)的隊員隨著年齡的增長,除了輔導員參與輔導的少先隊活動課外,隊員也可以通過假日小隊的形式開展活動,高段開發的少先隊活動課程為“紅領巾看良都”(僑鄉南區古稱良都)。
4.課程定位設計
本少先隊活動課程將每個研學點設定為三課時學習研究,在課程定位方面也設定三個主面:一是自主合作交流,通過小隊隊員交流討論,激發隊員對研學點產生求知欲。二是實踐體驗學習,本課程將到實際研學點進行探究學習,帶著第一課時提出的問題以小隊為單位開展查看現場、調查訪問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給隊員創造實際體驗和研討交流的合作機會。三是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學習興趣引導和活動實地考察過程中,強調隊員動口、動手、動腦,強調合作與交流。
5.課程的實施
(1)研學活動準備階段
輔導員與中隊長和小隊長商討確定研學點,合作設計趣味性少先隊活動課,激起隊員求知欲,再以小隊為單位,小隊長組織本隊隊員查閱相關資料,相互交流討論,把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寫在導學案上,引導隊員從不同方面去了解研學點,為第二、三課時的活動作鋪墊。
(2)研學活動實施階段
以中隊為單位,由輔導員帶領到研學點,各小隊帶著導學案要完成的任務目標進行實地考察,這樣可以避免“玩而不學”、“觀而不思”的現象。通過實地觀察、訪問當地村民等形式完成導學案,讓隊員在濃郁的僑鄉文化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把華僑鄉親們的愛國愛鄉情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研學活動總結提升階段
通過實地調查探究,各小隊合作完成導學案,以小隊為單位總結匯報收獲與感悟,并在此基礎上各小隊選擇喜歡的不同方式進行總結升華,如導游詞、圖文感受、繪畫、思維導圖等。
(4)研學活動分類歸納階段
少先隊活動的研學點是輔導員共同研究決定的,各學校根據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設定研學點,各中隊課后生成不同類型的收獲成果,輔導員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整理,制定系列的研學活動的少先隊活動課程,形成課程體系。各年級段的隊員年齡特點結構差異,生成的收獲成果類型不同。低年級段以簡單的繪畫、圖文為主;中年級段以攝影、導游詞等,高年級段以思維導圖、手繪地圖等方式呈現。輔導員將每個研學點三個課時的少先隊活動課教學設計、活動中完成的導學案、活動后隊員們生成的成果進行歸納收集,為其他輔導員老師提供借鑒。
6.課程的評價
課程的評價包括對隊員評價,對輔導員評價以及對課程的評價。對隊員評價采用“雛鷹爭章”體系,各年段根據年齡特點設定雛鷹獎章,并作為“僑鄉最美少年”評價依據之一,對輔導員采用激勵式定性評價,對課程評價,采用問卷、邀請專家點評等評價方式。
三、基于僑鄉研學活動的少先隊活動課程實施與效果
1.有利于少先隊活動課的品牌建設
少先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并委托共青團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預備隊,肩負著通過組織教育培養黨的事業接班人的使命,離不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僑鄉特色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一個特定區域的人們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通過體力和腦力勞動的創造,并不斷地沉淀、發展、升華的成果,具有特色的區域性。少先隊活動課程以依托區域的特色文化,將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與僑鄉特色文化相結合,讓少先隊活動課置于僑鄉特色文化中,僑鄉特色文化融入少先隊活動中,把華人愛國愛鄉的情懷根植在少先隊員心中,具有濃郁的僑鄉特色文化少先隊活動課程開發,自然而然地形成課程的品牌。
2.有利于體現活動中隊員的“主人翁”地位
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主體性,少先隊活動要以少先隊員為主體,基于僑鄉研學活動的少先隊活動課程是研前隊員交流討論,以小隊為單位確定本小隊的研學問題;小隊研中探究,尋找答案;研后歸納匯報,總結提升。整個過程強調隊員親身體驗、積極參與的課程形態,突出隊員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了少先隊員“我的活動我做主”的“主人翁”地位。
3.有利于僑鄉特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僑鄉特色文化是滋養少先隊員成長的土壤,少先隊活動課程內容依托僑鄉特色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開展系列主題文化活動:走進古村落,看僑校貴址、碉樓老屋、稻田炮樓、博物館、紀念館、紀念建筑以及其他歷史遺址,探索獨特的良都文化,感受良都華人華僑艱苦奮斗的創業史以及愛國愛鄉情懷,寓教于樂,讓少先隊員在“玩”中了解僑鄉文化、良都風俗、歷史名人的精神特質,增強家鄉感情,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通過把區域文化資源開發,使其融入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中,才能更好地傳承與弘揚僑鄉特色文化的精髓。【本文系2018-2019年度廣東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課題,課題編號2018GJ073】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