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談心談話是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提升談心談話工作的成效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主要闡述了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并梳理了如何做好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實效性的途徑,以期為談心談話工作的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實效性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結合大學生實際,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1]。與大學生談心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基本工作方法和形式,是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問題的主要抓手,在實際工作中,談心談話的開展效果卻差強人意。
一、高校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工作的現狀
(一)談心談話理論知識欠缺
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相對年輕,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剛畢業就從事輔導員工作,由于報考輔導員在專業方向上沒有進行過多的要求,因此目前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人員中只有少部分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大部分輔導員在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仍缺少系統的理論支持。由于缺乏經驗,加之實用性的知識體系不夠完善,這就使得輔導員在實際與學生談心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學生的真正思想和心理訴求的準確把握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談心談話時機存在滯后性
根據談心談話的性質,一般將其分為了解接近型談心談話和問題解決型談心談話。前者即輔導員具有主動性和預見性,在談心談話中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則進行提前干預,防患于未然或在一定程度上以減輕事情發生的嚴重程度。而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進行的談心談話多為后者,往往以問題為導向,是針對學生主體反映的問題或學生已經出現錯誤行為和想法時,為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主動約談,進行說服教育工作。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這也使得輔導員在談心談話工作中具有被動性,可能由談話進行為“訓話”,難以進行“談心”,既不利于師生雙方情感的建立,又易出現“治標不治本”的情況。
(三)談心談話模式較為單一
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地點一般會安排在輔導員辦公室,而辦公室一般出入的學生和老師比較多,封閉性、隱私性不夠,再加上輔導員談話時氣氛往往比較嚴肅,會給前來談心談話的對象造成心理壓力,輔導員主“談”、學生主“聽”的說教式批評教育,會影響師生之間平等性、信任度、互動性的建立,甚至還有可能加劇學生的對立和抵觸情緒,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談心談話的實效性。
(四)談心談話過程過于隨意
實際工作中,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存在一定的隨意性:一方面沒有做到因人而異,一些輔導員事先未能對談話學生的情況做一充分了解,缺乏對學生個體性的深入認識,而是憑借著個人的主觀經驗進行談話,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導致抓不住學生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另一方面是缺乏規范的談心談話工作流程,一些輔導員談心談話事先沒有規劃,過程中缺少文字記錄,談心談話后學生離去等于談話結束,事后沒有實時跟進、及時反饋,導致談心談話效果并不明顯。
二、高校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工作的實效建議
(一)掌握必要的理論基礎,努提高自身素質
輔導員應積極參加系統培訓,及時補充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不斷提高談心談話工作專業性和實效性的同時,也有利于輔導員自身的職業發展。認真學習一些具有較強應用性的心理學知識,以掌握學生的不同心理表現,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甄別,比如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是思想認識問題還是心理問題,經常性的逃課是厭學還是社交恐懼等,在談話過程中如發現嚴重心理問題則需及時轉至專業機構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積極同其他輔導員互相交流,尋找到自身談話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二)營造良好的談話環境,把握好談心的內容和時機
良好的環境是順利溝通的保障,選擇合適的談心地點對談心工作非常重要,輕松的氛圍和私密的環境,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提升談話效果。因此,輔導員可以借鑒咨詢室科學環境的營造方式,盡量改善談話環境,如果有條件,單獨設置談心談話室,參照心理咨詢室來設置。如果沒有專門的談話室,也可根據談話對象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對于學生人生規劃、情感問題等需要長時間、比較安靜的環境下深談;以鼓勵、引導、表揚為主的談心可以選擇在辦公室等公共場合效果更好;對于一些學生干部、黨員、性格外向的學生,約到辦公室談會增加嚴肅感,更能促進他們對自身問題的思考;與被批評的學生及涉及到學生隱私的談話應該選在專門的談心室或沒人的場所進行,這樣學生才能放下戒備“講真話”。對于一些性格內向或對談話有排斥的同學,則應選擇宿舍、教室、食堂等較為輕松的場合,讓談話的雙方感到放松的同時也拉進了師生距離。
選擇合適的談心時機。談心談話一定要及時,并從關注學生的實際問題入手,會給學生以“雪中送炭”般的溫暖,這樣可以及時建立起學生對輔導員的信任和學生的歸屬感,也為危機事件的預防做好了鋪墊。學生的問題涉及思想、學習、生活等的方方面面,根據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梳理學生不同階段可能遇到的不同類型的問題,因此談話過程輔導員要考慮到學生每個階段學習與生活的側重點,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分類進行專題指導,如新生談“適應與目標”,大二談“學業與規劃”,大三談“能力與發展”,畢業生談“職業與超越”。
(三)建立良好的談話關系
良好的、信任關系的建立是有效溝通的前提。輔導員在談心談話過程中,應跳出批評教育學生的思維定勢,傾入“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的主觀情緒,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談話關系。
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思想的平等與尊重是一切談話的前提。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體驗學生的喜怒哀樂,客觀分析學生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才能給學生以真正的理解和支持。如學生發生打架,若不問緣由一上來就批評,會使學生產生更為逆反的心理,甚至導致以后遇事會沖動行事,而當時若能夠真正做到無條件的接納,幫助他們全面認清自己,認識到錯誤后也會盡力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成長。輔導員在和學生交流時,要做到真誠、熱情,建立在真誠基礎上的談話,往往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要學會共情,設身處地的體驗學生當前的現實處境及內心感受,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支持表達出來,促進師生更深一步地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輔導員是亦師亦友的角色,使學生能夠從內心上信任輔導員,從而敞開心扉。給學生以積極關注,發揚優點,促使其學會利用自身資源以克服遇到的困難。
(四)打破常規,改變談心談話的方式方法
輔導員在談心談話過程中,可以突破傳統,在談話過程中結合運用心理咨詢中的一些技巧,對于師生關系良好關系的建立及學生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談心談話過程中,可以用傾聽、開放式提問等參與性技術,能夠讓談心學生有更多傾訴和闡述的意愿,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明確問題,并為之后的問題解決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可以用適當的如自我開放等影響性技術,和學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一方面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問題,讓學生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出現是正常的、普遍的,從而減少遇到問題時的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可以分享一些解決類似問題的經驗和方法,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問題,并能解決問題。也可以采取內容和情感表達等技術,努力體驗學生的內心世界,并以準確、恰當的言語表達出對他的理解,這些都能增強談心談話的效果。
新媒體時代,輔導員也應緊跟步伐,充分利用 QQ、微信和微博等多樣化的線上溝通方式,關注學生真實的學習、生活、情感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五)堅持“助人自助”理念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詢的重要理念之一,輔導員在談心談話中應遵循這一理念,在很多問題上,學生并非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一時看不清或者不愿去選擇不愿去面對,才導致了問題的復雜和難度。大多數遇到困難的學生,首先都是獨自與問題作斗爭的,對自己的問題最有發言權和決定權。多數情況下,學生并非不明事理,或者沒有應對的辦法,只是一時看不清或者不愿面對,才增加了問題的復雜程度和解決難度。學生能夠主動求助,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因此,談心談話過程中,輔導員要善于抓住學生個性特點的特殊性,發現學生思想認識中的矛盾沖突,要把握好尺度,使助人自助與具體指導相結合,對學生積極引導,不要代替學生作決定,當好傾聽者和陪伴者而不是決策者,使他們自覺認識到思想中的不合理認知,讓談話成為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從而實現自我發展。
(六)科學梳理談心談話工作流程,做好談心工作臺賬
談心談話教育旨在防患于未然,學生的個體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不可能通過一次談心談話就徹底解決學生的問題或者對學生能夠進行正確的引導,是需要后期繼續對談心談話對象進行工作效果的追蹤并及時反饋。建立輔導員、班主任、專任教師、班級心理委員等覆蓋范圍廣的談心談話關系網,及時掌握學生動態并做好溝通記錄。
談心談話過程中記住要點,結束后及時做好筆記,建立學生個人談心談話檔案、特殊學生教育幫扶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談話對象基本情況(個人基本信息、學業獎懲、活動參與等)、談話準備工作、談心談話記錄、效果反饋等步驟。完整的檔案建立及留存既有利于問題解決的持續跟蹤,為下一次談心談話教育提供依據,也有利于不斷總結經驗,同時,如果需要對被關注學生采取進一步外界干預措施時,能夠為家長、心理老師等提供有效的信息,便于給其予更好的幫助與指導。
三、結語
高校輔導員處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應具有強烈的新時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具體實踐中,要想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就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原則,深入到學生中間,關注并關心學生的各類問題,重視談心談話實效性的提升,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重視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將談心談話工作真真正正做到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文件[2006]24號.
[2] 袁源,高敏.基于心理咨詢視角的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工作實效提升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4):123-125.
[3] 朱昱熹.新媒體視野下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路徑探究[J].高校輔導員,2016(2):45-48.
作者簡介:陳陽(1994.10- ),女,新疆精河人,碩士,助教,新疆財經大學基礎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