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紅
【摘要】近年來,石鼓區積極探索新方法,把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德育工作的開展完美結合,抓實抓細抓小,力求觸及靈魂、滋養生命、形成習慣,切實引領廣大青少年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促進各學校德育工作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競相發展。對此,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石鼓區的做法。
【關鍵詞】教學質量 德育工作 養成教育 特色教育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根本性問題,深刻闡述了“立德樹人”之于教育事業的重要意義。近年來,石鼓區積極探索新方法,把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德育工作的開展完美結合,抓實抓細抓小,力求觸及靈魂、滋養生命、形成習慣,切實引領廣大青少年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促進各學校德育工作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競相發展。下面,筆者簡單地向大家介紹石鼓區的做法。
一、運用綜合素質指標體系,構建養成教育框架
2012年,市教育局開始對全市中小學生學業質量進行抽測,每次抽測均有監測報告,其中綜合素質指標體系從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五個方面診斷了抽測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情況,針對質量監測結果體現的問題,我們把養成教育作為石鼓區德育工作中心工作來抓,構建了新的養成教育框架,出臺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辦法。
一是精抓課題研究。教育局的《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早在2011年成功結題,并被省教科院綜合評定為“優秀”等級。同時,要求各學校圍繞養成教育主題,開展子課題研究,其中合江小學《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探索與實踐》課題成果榮獲第七屆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養成教育課題的研究確定了品德教育、學生行為習慣教育開展的方向,為學?!芭囵B什么人”奠定基礎。
二是制定有效方案。近年來,石鼓區先后制定并下發了《中小學教學工作常規細則》,《中小學德育工作評估考核方案(試行)》《關于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的意見》等德育管理制度,在《衡陽市中小學養成教育實施方案》下發后,又指導和督促各中小學、幼兒園結合各自實際,制定了《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教師文明用語與文明忌語》《師德評價考核方案》《班主任一日常規》等規章制度,讓教師有禮可明、學生有樣可學,為深入開展養成教育“怎樣培養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創編特色教材。除統一訂閱的《養成教育讀本》外,全區大部分學校還結合各自辦學理念,精心創編了養成教育校本教材,極大豐富了養成教育內容,并形成了各自鮮明特色。人民路小學:《中華傳統美德》校本教材,分上下兩冊,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將傳承五千年的120個中華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匯編成集,教育孩子們大力弘揚傳統美德,爭當新時代好少年。五一路小學:《國學啟蒙讀本》校本教材,精選中華傳統文學《三字經》《弟子規》《古詩十八首》等國學精篇,結合名師簡潔的賞析點撥,融文化的民族性、教育的時代性、孩子的發展性、學習的趣味性于一體。下橫街小學:《每日一誦》讀本,內容包含國學篇章、衡陽文化、學校文化三部分內容,通過每日誦讀,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的思想感情,養成知廉恥、講禮儀的好習慣。
四是明確教育主題。養成教育一月一主題是多年來石鼓區德育工作的創新和特色。養成教育每月一主題,各校圍繞活動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及時總結上報。如2019年石鼓區下半年養成教育行事歷安排如下:9月份“入學教育和安全教育”;10月份“心育護花”和愛國教育;11月份為“禁毒教育”;12月份“關愛教育”,開展對留守兒童、殘疾兒童以及建檔立卡等貧困兒童的關愛活動;1、2月“愉快的假期”,做好德育工作小結評比,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二、運用質量檢測結果,建立養成教育管理網絡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重在學校,但也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熏陶。近幾年的監測報告建議中都會提及加強音、體、美、思品等專職教師隊伍的培訓,根據這一建議,石鼓區堅持多措并舉,著力建立和鞏固以學校為龍頭,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管理網絡,共同營造良好環境,努力將養成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取得實績。
一是高度重視養成教育隊伍建設。在區教文體局的部署和指導下,各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大隊輔導員、年級組長為成員的養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具體職責細化到每個工作崗位。為更好地開展養成教育,近年來,石鼓區在德育隊伍建設上動了不少腦筋,想了很多辦法。外出學習取經:多次組織德育管理者和相關人員外出學習取經,先后到長沙馬王堆小學、砂子塘小學學習校園文化建設、掌握育人之道。現場經驗交流:多次組織召開全區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編寫并發放《石鼓區中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資料匯編》。觀摩學習培訓:多次組織召開中學團支部書記、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培訓會,觀摩主題大隊會,參觀少先隊資料,聆聽主題講座。2019年上半年我們特聘請了省少工委副主任張菁老師來區講座,傳授如何開展少先隊工作經驗,下午還開展了多彩的團建活動,分管教育的謝宏區長、教育局謝煒局長親自參與團建,與會德育干部印象深刻,榮譽感倍增。
二是積極創建“養成教育示范學校”。堅持以評促改、以評促進,每年年底,區教育局都要根據各學校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情況和平時工作監測情況,評出全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和養成教育示范校(園)。2013年,星元小學、黃沙灣中心校被評為“衡陽市養成教育示范?!?,石鼓區教文體局被評為“衡陽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三是把握德育第一課堂,家庭教育重引領、作示范?!凹彝ナ堑掠谝徽n堂”。我們要求各學校充分發揮家委會作用,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幫助家長樹立正確觀念,掌握科學方法。通過家長會、家訪、微信、QQ群等方式,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四是營造德育大環境,社會教育講聯動、求實效。全區45個社區實現了文化中心、學習中心全覆蓋,30個行政村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同時,高標準建成了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并全部免費開放。公安、交警等部門共同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三、運用監測調查問卷,開展特色教育活動
每年教育質量監測調查問卷側重點不同,如2016~2017學年,調查問卷旨在了解學生生活行為習慣與課業負擔,完善質量管理,以便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2017~2018學年的調查問卷側重了解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經典閱讀的重視和喜愛程度,引導民眾、社會、學校與師生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評價觀與質量觀,把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開展經典閱讀活動落實到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之中,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質。我們抓住重點,針對問卷分析,開展了一系列的德育特色活動。
一是持續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2017年~2019年,歷時幾年的探索和不斷實踐,形成了“一校一主題 一校一特色 傳統文化潤校園”的德育工作品牌,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拔业募绎L故事”“英雄在我心中”“小小傳承人”“尋訪紅色足跡”
“小小百家講壇及墨香書法”6個主題,從人民路小學教育集團、都司街小學教育集團到同興路小學、進步小學等薄弱學校輻射全區9場持續性傳統文化德育現場活動,在師生、家長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通過“酥薄月制作”“剪紙”“黃梅戲”教學等向學生普及了非遺文化;書法賽的開展提高了師生、家長的書法興趣和水平;講“身邊的英雄”“好家風”故事和誦讀比賽的開展加強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表達能力……市教育局、區委、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到場支持,衡陽晚報2年2次專題報道,中國文明網、湖南紅網、衡陽新聞網、衡陽電視臺、衡陽新聞聯播、衡陽晚報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近80余次新聞報道,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反響熱烈,收效頗多。
二是狠抓中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促優質品質養成。一是開展全區性的規范守則教育活動。2019年4月1日,在角山三星舉行了“踐行《守則》美我家鄉”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學《守則》、知《守則》、遵《守則》,做到知行合一,努力克服和改正有違《守則》規范的言與行,力爭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和優質品質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二是創新德育工作檢查方式,采取“切片”觀察法,以小見大,聽、看、查、訪、問等形式相結合,以學校教室、走廊、操場、廁所四個點為考評窗口,對我區各中小學日常行為習慣進行重點抽查,評出“最美孝心少年”“美德少年”“新時代好少年”等榜樣人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評價觀、價值觀。
通過石鼓教育人的艱辛努力,謙恭有禮、文明守信、仁孝創新已成為石鼓學子的“身份證”,全區教育事業也收獲了沉甸甸的榮譽,先后榮獲湖南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建設教育強區先進集體,連續兩次被評為省級教育督導評估優秀單位。
當前,全市各級各部門正在積極開展文明衛生城市創建活動。石鼓區堅持將以教育質量為抓手,把養成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一以貫之,常抓不懈,努力為每一位莘莘學子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為成功創建文明衛生城市做出應盡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