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吉瓊
【摘 要】 當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教育更是如此。對于教育而言,吸納優秀新生事物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信息技術作為先進的生產力,能夠減少教師備課壓力,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增強空間想象能力,極大提升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本文將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在高年級數學教學方面的運用。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 ?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
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正處于幼兒期向青春期過度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發展較快,對于新鮮事物的接納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此階段為學生在課堂中以及平時學習中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并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足以強化學生對信息技術在學習方面的作用,以避免學生將信息技術方面的意義單方面定義為娛樂。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定義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方面的意義,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以及如何引導家長接納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三方面問題,將在以下文章中逐步闡述。
一、整合信息技術,引領主動探究
上文中提到,小學階段高年級學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之一即為好奇,運用信息技術相關先進設備如投影儀、電腦等多媒體設備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探索精神。在現代社會,網絡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幾乎已成為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將網絡化、信息化融入課堂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相比于傳統教學,現代信息技術的優點就在于它的多樣化,包括形式多樣化與內容多樣化。
例如,在教學 “圓”這一章節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能最大程度減小圖像誤差,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圓的特質。在了解“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時候,能經過多媒體的操作實質化這一過程,而不是單純由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或者一個直線。學生在了解這一基本特性后,由教師引導后也能自我探索圓的其他性質甚至是相關公式推導。在自我探索的這一階段,學生能充分提升自我學習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引入信息化教學這一過程即為一種教育信息化的過程,對于數學而言,運用這類技術能充分減少建模誤差,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得到第一手資料而非由教師轉化的第二手資料。經由教師引導能充分帶動學生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極大有利于學生未來綜合素質建設。
二、整合信息技術,改善學習環境
想要將信息技術融入于小學數學教育,就一定要有較強的硬件設施,在硬件設施健全完善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相關軟件。建設硬件設備時應注意分配公平,每個行政班設備狀況應當相一致,并應建設報修系統,在出現設備損壞情況時及時修復而不影響教學進度。對學生進行硬件設備使用說明教育,讓學生掌握運用設備的方法而不是告誡學生避免觸碰設備,引導學生積極正確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
例如,在學習數學階段,教師應主動聯系學生,統一將信息錄入安全的虛擬學習平臺,并在網絡上將有關當前教學進度的課程錄入平臺,供學生學習。在小學數學北師大版本五年級上冊學習有關小數除法知識時,課堂課后練習很可能不足以支撐熟練掌握并運用這部分計算,但學習小數除法是數學教學的基本環節。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應當及時在網絡虛擬平臺引入大量練習題以便學生能在此方面得到充分地歷練。教師在社區中開展免費直播教學,要求學生在家長或者小組成員的監督下完成預習環節。電子設備作為先進的生產力,不應該被拒絕于教育的門外,應當引入并進行合理引導。此外在軟件建設方面,應建設相對完善的虛擬學習社區,并全面錄入學生信息,實行社區發言實名制化。教師在課余時間積極在虛擬平臺開展相關課程并上傳保存,讓學生能隨時隨地觀看課程,彌補在薄弱環節的不足。
三、整合信息技術,拓寬學習渠道
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的引入一個較大的阻礙來自于學生家長,很大一部分家長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娛樂階段,單方面認為學生與電腦等多媒體之間的關系為娛樂與被娛樂。要想引導家長改變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認知,就要進行多方面家校互聯,讓家長參與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建設上來,與教師一同監督督促學生端正學習以及對于多媒體設備的認識。
例如,教師應及時對“電子設備只能用于打游戲”進行辟謠,在我的班級中,我支持鼓勵學生使用多媒體,并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共同建立微信群,定期發布虛擬平臺課程信息。比如在學習分式計算環節的課余時間,我定期舉行網絡答疑環節,讓學生在課程視頻下方或者微信群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在回收之后進行整理,并選擇時間進行網絡直播講解或者線下課上講解。這種收集信息的方式大大縮減了傳統收集方式的時間,方便學生及時上傳相關分式計算的疑點難點,在幫助自己的解決疑問的同時也能幫助其他學生更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讓家長在互動當中逐漸改變對于新時代信息技術知識生產力的認知,減少信息技術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育的阻礙。同時,家長進一步了解學生在數學方面學習進度,了解學生對于電子設備的具體運用情況,以避免家長對學生使用電子多媒體設備產生誤解。在學生在家期間,家長應支持學生合理運用電子設備,使學生提升對于運用電子設備的運用能力以及運用自信。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飛快發展時期,作為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追趕時代步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時刻刻享受最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引導學生與家長共同配合教學工作,共同培養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探索興趣。特別是在數學的學習方面,更應該具備探索精神,明白某一個定理、某一個公式的來源究竟是什么,對知識知根知底的欲望是學習數學的根本動力。
參考文獻
[1] 厲明霞,夏德省.生活化作業設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