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惠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能夠完美適應現代化社會、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學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當中,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和學習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與發展,建立寬松和諧的動態課堂。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動態課堂 ?應對策略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學好數學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幫助是巨大的。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對他們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僅僅是需要學生去認識數字和加減乘除運算即可,但是到了小學的中級階段,我們教師在教育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就不能簡單地從教給學生課本知識這一出發點出發,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從小建立起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動態課堂這一教學模式被廣大教師所采用。然而怎樣才能夠有效地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大多數教師卻并不了解,所以我提出以下三個方法。
一、創設課堂情境,構建動態課堂模式
“教學情境有很強的激發動機和引起行為的力量,情境的創設又是教師操控的以一種力量”這是嚴先云教授的觀點。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之下,才能夠放松自己,使學生自己的思維處于放松活躍狀態,這種狀態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去在課堂上進行思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產生質疑和提問,也能夠使學生激發課堂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周長》這一章節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也為了使學生充分地理解怎么計算實際物體的周長,我就在課堂上給學生用課件動態展示出各種圖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們能夠更加直觀地學會周長的計算方法。在課堂之上,我還給學生講了一些關于計算周長的趣事,使學生們在課堂上都能夠活躍起來,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數學?!皠討B教學”這一教學模式就能夠很好地與這一方法相結合,創設一個生動具體的課堂情境,幫助學生去融入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僅僅對學生的身心有極大的放松作用,同時也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去學習。
二、引入合作方式,構建動態課堂模式
近些年來,合作學習這一課堂學習模式深受廣大教師的推崇,因為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模式,不僅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之中,能夠很好地進行溝通交流,互相交流意見和想法,然后再在集體的討論后找出正確的答案。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統計與可能性》這一章節的內容時,由于這一章節的特殊性,我用傳統的講課方式去講授這節課的效果可能不會很好,所以我就在課堂上,在給學生講過基礎的知識之后,就讓學生按照之前劃分的學習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我給每個小組一段時間讓小組的成員去搜集數據,然后讓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數據去進行分析,并說出數據的一些特征。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很好地幫助學生去完成數學課堂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夠很好地鍛煉出一個小組內部成員的協調合作能力,而且也很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夠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進課堂中來,更利于動態課堂的有效開展。
三、搭建探究平臺,構建動態課堂模式
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探索精神和思維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質,動態課堂這一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教師在動態課堂的課堂學習中,通過給學生創造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散自己的思維,去思考課堂上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之中,能夠使學生提高自己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比如,在給學生教學《生活中的負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我就在課堂上通過提問各種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比如提問學生生活中的負數有哪些?負數有哪些特征?這類問題能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從而能夠很好地掌握負數的特點,幫助學生去更好地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學生自己主動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思考之后,才會更加熟練地掌握這章節的知識。學生在擁有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之下,能夠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幫助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能提高數學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
總之,要想培養好學生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我們教師就不僅僅要從課本知識內容出發,而是要全方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去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動態課堂”通過創設生動具體的課堂情境,給學生們營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完成課堂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動態課堂使學生建立課堂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不僅能幫助學生處理好與同學的關系,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傊瑒討B課堂的有效開設能夠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幫助學生去更好地完成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鄭麗華.小學數學課堂動態生成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1):249.
[2] 尹鈺.捕捉課堂動態生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