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媛
【摘 要】 reading literacy通過PIRLS調查、評測,對閱讀素養提出了具體的界定含義,二輪評測中我國也有所參與,PIRLS閱讀素養與我國的素質教育指標之間相互呼應,超脫國際的界限有一定的融合力,2006年新的PIRLS定義中,認為閱讀應發揮出書面語言的價值性,要有明確的閱讀目的,娛樂、文學、獲取知識均可以是閱讀的最終目標,同時也體現出應試教育為考試而閱讀的局限性,當前小學語文閱讀練習,可遵從PIRLS閱讀素養指南,進行相應形式的改進。
【關鍵詞】 PIRLS閱讀素養 ?小學語文 ?練習 ?改進
1. PIRLS閱讀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練習基本框架
1.1關注并提取明確陳述的信息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點、要點,閱讀中會標注出相應的句子、段落,提煉出最為關鍵的、高潮迭起的部分,讓學生去反復的品咂,這在傳統的閱讀形式中也是尤為重要的,時至今日,閱讀的重點提取,閱讀的目的明確,閱讀的信息把控,仍舊在素質教育的要求當中,只有打好閱讀的基礎,真正領會閱讀的含義,才能結合提取出的信息延展思路,小學生有時候在閱讀中比較冒進,教師秉承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閱讀環境下也經常忽略這些細節與基礎的問題,或者過于呆板的要求學生按照課后背誦要求,去記憶某一段落,PIRLS閱讀素養下,關于閱讀的信息提取,還要結合學生的喜好、感興趣部分徐徐展開。
1.2進行直接的推論
小學生閱讀的內容很少有深奧、難懂、晦澀的,我們翻開小學課本,大部分的文章朗朗上口、趣味十足,在含帶插圖的基礎上,教材是具有童趣的,一些問題不必要拐彎抹角去問,可以進行直接的推論,學生們只需要在教師的某個提示下,通過一個關鍵詞也好、兩個信息點也好,展開思維的聯想即可,有些信息在原文中是隱藏存在的,如描述一個風景美,教材中幾乎不會單調的去說:“美”這個字,作者也不會太直白的去說:“喜歡”這兩個字,這就要學生去發現,去探索,而很多的推論點都是顯而易見的,這時候應緊密的結合我國的素質教育要求,讓學生做主體,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不要由教師去說明,尤其在學生天馬行空的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推論時,教師又該如何做呢?這就要按照實際情況而定,無論學生陳述的是一個完整意思、局部意思,甚至是超脫文章的意思,都應值得教師的肯定,鼓勵他們大膽去想象吧,那會讓閱讀過程更加舒服。
1.3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
小學語文中單篇文章的閱讀、或者是群文閱讀,都可以整合觀點,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還很淺薄,觀點的建立,也正是學生三觀的建立過程,閱讀教育不應局限于閱讀的本身,而是應幫助學生在閱讀的熏陶下,拓展了他們的視野,也強化了他們的思維,讓學生逐漸發掘文本的智慧,心中恍然大悟,而后在生活中,也積極地去體驗,在沒有任何人敦促和要求下,他們將閱讀的內容學以致用了,簡而言之閱讀的文章教會學生不要浪費,做人要善良,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沒有人告訴他們生活中應該如何去做,教材中也不會給出一些要求,但學生們經過這樣的熏陶,在生活中就自發的去做了,他們逐漸的成長起來,有素質、有文化素養,這是教育者喜聞樂見的。
1.4檢視并評價內容,語言,文章成分
文章有一定的鑒賞性、審美意義,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多會幫助學生去解答考試中常遇到的疑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可以延展不同的思路,更加客觀、批判地去看待文章,同時也可以對語法、寫作技巧、作者寫作特點、語句特點等進行評價,依賴于學生原本就累積的閱讀經驗,去解釋該文章是在怎樣的思路下形成的,作者又是在怎樣的心境下寫文的,這一環節就需要學生去升華情感,有助于學生的辯證思維提高,也可以為學生后續寫作思考奠定基礎。
2. PIRLS閱讀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練習的改進
2.1構建閱讀情境,深入情感感悟
PIRLS閱讀素養比較注重閱讀的目的和情境,構建閱讀的情境,讓學生對文章陳述的信息更為了解,讓學生深入地展開情感互動,與我國素質教育中的寓教于樂可相互融合。如教學“夏夜多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說出不同的感受,來搭建一個熟悉的夏夜場景:“同學們,你們想想夏天是什么樣的?夏天的夜晚又是什么樣的?誰還有印象呀?”學生們嘰嘰喳喳的開始描述,有的說:“夏天很熱,但夜晚還很涼快,就是有蚊子。”有的學生說:“夏天的夜晚有花香,而且天黑的很慢。”每個人都說一些自己的感受,或者還可以說說夏天夜晚的趣事,這時候夏夜對學生來說就不再陌生,他們的記憶一下子翻涌上來,而后教師通過多媒體來構建教材中描述的場景,有的是學生見過的,有的是學生沒有見過的,最后教師讓學生把夏夜特有的東西寫出來,每個人寫十個詞,學生又開始了聯想,情境在腦海中重現,他們提煉出關鍵的信息,有涼風、睡蓮、星星……然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寫的十個詞重新來描繪夏夜,這時候一幅夏夜的畫面就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了,有的學生甚至已經能夠簡單的復述文中的信息,教師就可以升華情感,讓學生從提取的信息中,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文中展現了小動物助人為樂的故事場景,自然地引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教師將美妙的場景徐徐地過渡到故事本身上來,學生們此刻的記憶就十分深刻了。
2.2構建課堂閱讀論壇,汲取知識核心智慧
閱讀中學生們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有的學生說一,有的學生說二,課堂上不能總是教師說一就是一,學生們都不敢反駁,那么這樣的課程是無趣的,PIRLS閱讀素養鼓勵學生進行直接的推論,教師既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又要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如教學“牧童與畫家”,教師讓學生簡單地去總結牧童、畫家、和其他配角的人物特征,有的學生說:“牧童很真實,他能夠直言不諱,別人都夸獎畫家,他不說假話是個誠實的人。”有的學生說:“畫家需要鼓勵,這個牧童要是有意見可以私下說,我們平時不是也說有意見私下提比較好嗎,牧童就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畫家的錯誤,挺沒有禮貌的。”還有的學生說:“畫家很大度,別人夸獎他,他不驕傲自滿,牧童指出錯誤,他也能夠虛心接受。”有的學生說:“這么多人呢,他是有名的畫家,翻臉多沒面子,他也可能就是裝模作樣啊。”有的學生從這些旁觀者的角度說:“他們一個勁的夸畫家,很虛偽。”有的學生就說:“他們又不是牧童,他們也許都是一些城里的商人,不知道畫錯了很正常啊,而且畫家除了這點錯誤,畫的確實不錯啊。”要讓學生不同的言論在課堂上響起來,這樣才能在一次次的討論中,從原文找到證實自己意見的信息,推論出三觀正確,有理有據的觀點,所有人對相應觀點信服,這樣一來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更具文化素質。
2.3還原生活閱讀角色,模擬閱讀發展經過
閱讀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學生們若是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角色,體驗不夠深刻,為了讓學生既客觀又主觀地去了解文章角色,可以嘗試模擬發展經過,讓故事變得生動,從而達到體驗角色情感變化的目的。如教學“王二小”,這篇文章描寫了少年英雄王二小的英勇事跡,同時也局部展現出抗日時期人們的艱苦困境,對于當代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懵懵懂懂的大概對抗日有一定的了解,但始終不能對戰爭有深刻的情感體驗,教師就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進行角色對話,學生們有的扮演王二小,有的扮演日本軍官,有的扮演村民,結合原文中的故事發展去對話,可脫離教材本身,猜測當時的場景對話,如王二小在裝模作樣的為日本軍官帶路時,心里在想什么,學生們可以通過語言來表現,如學生可以表演走路的時候說:“這可怎么辦,不能硬拼,這樣只能白送命,要想想辦法……”在學生扮演角色后,教師可搜集相應的影片等播放,讓學生的情感再次升華,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不再從旁觀的角度去分析王二小人物性格,他們有一定的代入感,整個互動過程中,教師很少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傾聽學生的想法,還應鼓勵學生整合觀點,如一個學生說王二小勇敢,一個學生說王二小聰明,互相整合,最終整理出人物特點,梳理出故事的經過,讓學生在閱讀中有一個比較整體的思路。
結束語:
小學生通過閱讀,延伸到生活中、學校活動中、社會領域中,遷移閱讀的知識而學以致用,使得閱讀有廣泛應用意義,在不同的閱讀活動中展示不同的情境,不局限于學科、閱讀的文本本身,走進多個層面,讓閱讀的虛擬問題與真實空間相互聯系,讓閱讀的特定活動下理解更為深刻,這些是PIRLS閱讀素養所要求的,而傳統閱讀形式顯然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小學語文的閱讀練習可借助PIRLS閱讀素養來構建基本框架,引起教師的反思,爾后持續地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 王玉蘭. PIRLS閱讀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練習的改進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18(17):628.
[2] 陜昌群. PIRLS閱讀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練習的改進探討[D]. 四川師范大學, 2017.
[3] 凌媛佳. PIRLS閱讀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練習的改進探討[D]. 浙江師范大學, 2017.
[4] 李俐心. PIRLS閱讀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練習的改進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8(11).
[5] 黃銀珠,鐘寶珠,馮超如,楊曉英. PIRLS閱讀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練習的改進探討[J]. 新課程中,2017(1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常規課題“PIRLS閱讀素養視野下的課后練習的改進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8-332)階段性成果之一。